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介绍林兰教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中医辨证思路及临床治疗经验。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多长期应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或131I治疗,导致病机复杂。林兰教授认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肾阳亏虚,多伴痰瘀邪毒壅滞,并随术后不同干预方式而变化各异。关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治疗,林兰教授强调应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并十分重视情志调理。辨证论治方面,主要根据肝气郁滞证、肾阳亏虚证、肝肾阴虚证3个基本证型,分别应用四逆散、金匮肾气汤、六味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I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ATDIH病例组106例与抗结核治疗无肝损害的对照组103例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TDIH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表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YP2C19*2和CYP2C19*3双基因表型的代谢速度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代谢型患者出现肝损害的危险性是快代谢型的2.657倍(95%CI=1.0896.482)。结论:汉族人群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TDIH的发生有关,慢代谢型患者较快代谢型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温寒通阳,解结生津,具有寒热并用的特点,为厥阴代表方剂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错综复杂,呈现寒热错杂、正虚与邪实并存的特点。现引证相关经典原文结合临床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阐释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论述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厥阴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基础,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和(或)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6~9月采用Bactec-MGIT 960检测的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其对氟喹诺酮类及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的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共21株(70%).单药耐药依次为:氧氟沙星耐药19株(63.33%),莫西沙星耐药13株(耐药率43.33%),左氧氟沙星耐药10株(耐药率33.33%),阿米卡星耐药9株(耐药率30%),卷曲霉素最少(26.67%).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耐药和三种氟喹诺酮类药同时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氟喹诺酮类任意耐药及两种注射类药物任意耐药共8株[即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氟喹诺酮类任意耐药及两种注射类药物敏感为11株,氟喹诺酮类均敏感及两种注射类药物任意耐药为2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也是早期XDR-TB菌株的耐药主要形式.因此,氧氟沙星不建议作为MDR-TB的治疗用药.而MDR-TB临床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敏感性较好,推荐可用于MDR-TB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是指体外试验证实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至少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同时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中的任一注射类药物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中的任一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为了解中国XDR-TB的一些情况,我们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培养证实的耐多药结核病(MDR-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继发性肺结核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异同。方法 对24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以21~30岁的年轻人为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发热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3种肺外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痰涂片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在继发性肺结核组,肺部病灶范围分布在6个肺野的患者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胸壁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两组合并脊柱结核、肠结核、喉结核、泌尿系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无差异(P>0.05)。结论 对年轻、肺部结核病灶范围广、全身情况差的肺结核患者,要警惕同时合并肺外结核,尤其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的5050例病人(6047侧)的临床资料。其中<65岁组2279例(2622侧),65~80岁组2332例(2883侧),>80岁组439例(542侧)。结果 老年病人(65~80岁组和>80岁组,下同)的男/女比、手术史、双侧疝、直疝、复合疝、Ⅲ型疝、Ⅳ型疝(复发疝)比例高于中青年病人(<65岁组,下同)(P=0.000)。>80岁组的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例最高,65~80岁组的TEP比例最高。重量型补片(HWM)的使用和机械性固定的比例在>80岁组最高,<65岁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间18~6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三组在单侧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2周和4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病例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病人双侧手术时间长于中青年病人(P=0.001),三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比较,>80岁组最长,<65岁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共有13例复发(0.021%)病例,老年病人的复发率高于中青年病人(P=0.006)。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尿潴留、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和肠麻痹,其中,病人的尿潴留发生率>80岁组最高,<65岁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于术前评估合格的老年腹股沟疝病人,LIHR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转归,以进一步提高对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08例,分为初治组及复治组,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同时采用队列分析方法对两组转归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x2检验.结果 初治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复治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434,P>0.05).初治组89例,治愈66例(74.16%),完成疗程8例(8.99%),失败7例(7.87%),死亡3例(3.37%),失访5例(5.62%);复治组319例,治愈134例(42.01%),完成疗程31例(9.72%),失败116例(36.36%),死亡12例(3.76%),失访26例(8.15%);初治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复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83,P<0.01).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患者病程、病灶及空洞范围、一般营养状况、合并症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程度等.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初治组临床疗效及转归明显好于复治组.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改化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无处不在的环境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及土壤中,在饮用水、公共浴池、游泳池、医院供水系统,甚至血液透析中心的供水中均可分离到NTM.近年来,NTM病呈快速增多趋势,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3].较常见的有NTM肺病、NTM淋巴结炎、NTM皮肤病、NTM骨病和播散性NTM病等.NTM肺病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临床表现与结核病相似,在无菌种鉴定结果的情况下可长期被误诊为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BM、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linicalTrails.gov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isk of Bias(ROB)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08例患者。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0.30,95%CI为0.24~0.36,P<0.00001)和降低Toronto积分(MD=-1.35,95%CI为-1.57~-1.13,P<0.00001),可显著提高正中神经MCV(MD=3.45,95%CI为2.45~4.45,P<0.00001)、SCV(MD=3.27,95%CI为2.10~4.44,P<0.00001)和腓总神经MCV(MD=2.99,95%CI为2.00~3.98,P<0.00001)、SCV(MD=3.43,95%CI为2.02~4.84,P<0.00001)的传导速度,降低全血高切度(MD=-0.72,95%CI为-0.98~-0.46,P<0.00001)和低切度(MD=-1.52,95%CI为-2.82~-0.21,P=0.02)水平。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RR=1.71,95%CI为1.49~1.9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篇RCTs中19篇研究明确无不良反应发生,4项研究说明有不良反应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降低Toronto积分,改善代谢紊乱症状和血流变。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影响疗效的可靠性,今后还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