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本文在慢性血清病肾炎的基础上有两点改进:(1)将大鼠一侧肾切除;(2)逐周加大牛血清白蛋白剂量。结果显示,Ig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弥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明显增生,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部分呈节段性硬化,同时可见上皮下的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临床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的肾病综合征表现。与传统漫性血清病肾炎模型相比,本实验模型病理类型稳定,发病时间短,病变均一而严重。  相似文献   
102.
103.
关木通对大鼠致癌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关木通所致大鼠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关木通组大鼠(n=30)给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初始剂量相当于马兜铃酸20mg·kg~(-1)·d~(-1),连续5d;此后剂量减至相当于马兜铃酸15mg·kg~(-1)·d~(-1),隔周给药,直至第15周。对照组大鼠(n=30)给相同体积的自来水灌胃。用药后1、4、8、12和16周分别处死大鼠(每组6只),留取气管、甲状腺、心、肺、肝、脾、胰、胃、小肠、大肠、肾、输尿管、膀胱和睾丸等14个主要脏器,观察肿瘤发生。结果 关木通组大鼠除前胃和膀胱外,其它脏器未发现肿瘤。前胃:给药后4周开始出现鳞状上皮增生及非典型增生,8周起个别大鼠开始发生鳞状细胞癌,至16周时全部大鼠均发生鳞状细胞癌。膀胱:给药后8周开始出现移行上皮增生、非典型增生及移行细胞癌,至16周时全部大鼠均发生移行细胞癌。对照组大鼠各脏器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关木通能诱发大鼠前胃及膀胱癌,此致癌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并可能具有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4.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再生中的凋亡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给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分别造成急性和慢性肾小管损伤模型,不同时间宰杀。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观察增殖情况。将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加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凋亡。结果: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少量细胞凋亡。小剂量庆大霉素长时间作用以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105.
薄基底膜肾病八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6.
IgA肾病伴弥漫性薄肾小球基底膜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测量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来了解IgA肾病特点。对83例原发性IgA肾病依据肾小球基底膜(GBM)厚度分为弥漫性薄GBM组(TGBM组)和非TGBM组。TGBM与非TGBM组GBM厚度分别为235±29nm、384±32nm,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GBM组12例患者血肌酐均正常(<133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GBM与非TGBM组尿蛋白≥3.0g/24小时者分别为8.4%(1/12例)和32.4%(23/71例),前者较后者发生率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1)。TGBM与非TGBM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8.4%(1/12例)、29.6%(12/71例),虽前者较后者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1)。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在TGBM和非TGBM组分别占83.3%(10/12例)和49.3%(35/71例)(P<0.05)。上述结果显示原发性IgA肾病伴弥漫性薄肾小球基底膜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较轻,属原发性IgA肾病中较良性的一组病人。  相似文献   
107.
本例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 13期第 92 4页分析与讨论患者 ,中年女性 ,起病急 ,表现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 ,既往病史不清 ,未做过定期体检。双肾无明显增大和缩小 ,但实质偏薄 ,与典型的急性肾衰双肾明显增大不同 ,又不表现为慢性肾衰的明显肾萎缩 ;高血压病史 10余年 ,未很好控制 ;这些均提示患者有慢性肾损害的基础。蛋白尿的量不大 ,1~ 2g 2 4h ,尿浓缩功能下降 ,尿酸化功能降低 ,以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为主 ;血压增高达到了恶性高血压的程度 ;有溶血性贫血的表现 ,而Coombs试验阴性 ,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 2 % ,同时有血小板减少 ,…  相似文献   
108.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以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病变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病变肾组织出现肾小管变性、萎缩和再生,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的病变。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Ⅲ型和Ⅰ型胶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处于萎缩和再生状态,随着病变的进展,小管上皮细胞内逐渐出现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纤维出现以及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并与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胶原纤维相混合存在。结论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受损并处于再生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向肌成纤维细胞等间胚叶细胞转化并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9.
过氧乙酸导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敏性紫癜 (Henoch -Sch nleinpurpura)是较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肾脏病的原因之一。由过氧乙酸导致的过敏性紫癜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例患者有明确的过氧乙酸接触史 ,其后出现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 ,现介绍如下。病历 :患者 ,男性 ,4 4岁 ,主因发现皮肤紫癜 30天 ,血尿、蛋白尿 10天于 2 0 0 3年 6月 6日收入本院肾内科。患者 30天前接触过氧乙酸 (乘坐刚喷洒过过氧乙酸而未通风的小卧车 )时自觉有刺激性气味 ,伴头痛。 2天后双足及小腿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散在、鲜红、略高于皮面的紫癜及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不伴瘙痒、肿胀、压痛及…  相似文献   
110.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 ,4 6岁 ,农民 ,因“尿少、水肿、喘憋 4d”于 2 0 0 1年 1月 19日急诊入院。 4d前患者突然严重喘憋 ,不能平卧 ,尿量减少 ,30 0ml/ 2 4h左右 ;同时出现颜面、四肢水肿 ,在当地医院检查 ,血压 2 2 0 / 14 0mmHg(1mmHg =0 133kPa) ,血肌酐升高 (具体不详 ) ,考虑“心衰、肾衰” ,予强心、利尿、降低心脏负荷治疗 ,病情无明显好转 ,2d后转入我院急诊进一步治疗。查血压 2 10 / 12 0mmHg,两下肺均可闻及湿音 ,左下肺可闻及少量干鸣音 ,血红蛋白 70g/L ,血肌酐 4 4 3μmol/L ,血尿素氮 16 .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