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55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加替沙星兔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滴兔眼后在眼内组织的分布及药动学。方法 :经兔眼局部给以加替沙星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浓度 ,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给药后0 .125h~1 .0h ,加替沙星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 -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最高药物浓度分别为 (1115. 75±151. 04) μg/ml、(17. 90±1. 39) μg/g、(2. 26±0 .18) μg/ml、(9. 12±0 .33) μg/g、(1. 07±0 .13) μg/g、(0 .77±0. 04) μg/g;各组织中t1/2β 分别为 (2 .14±0. 33)、(2.82±0. 54)、(3. 33±0 .43)、(3. 88±1 .21)、(3. 89±1. 43)、(3. 14±0. 43)h ;AUC0~t 分别为 (541 .77±69 .73) (μg·h)/ml、(51. 31±3 .04) (μg·h)/g、(6 .55±0.45) (μg·h)/ml、(51 .99±25. 66) (μg·h)/g、(4 19±0 .41) (μg·h)/g、(3 .25±0 .13) (μg·h)/g。结论 :加替沙星滴兔眼后在眼内各组织中渗透性好 ,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442.
口服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敏  刘翎  张爱琴 《首都医药》2005,12(18):43-46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大多数病人并不完全清楚它们的作用机理及对自己疾病可能带来的作用和风险。由于药品知识专业性较强、信息不对称,导致使用药物很难象消费其他商品那样做到完全“知情”。一般病人唯一能掌握和操作的就是实际用药的时间、方法,因此,他们最关心的也通常就是这类问题。如何合理使用口服药物,笔者认为至少应考虑如何服、什么时间服及怎样停药,因此分别就最佳的服药方法、正确的服药时间及适时停药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1.最佳的服药方法1.1服药方式大多数口服药为片剂或胶囊,需整片吞下后发挥疗效。而且有些药物如果嚼碎服对…  相似文献   
443.
目的观察比较姜黄素、雷帕霉素单用和联用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特异抑制剂LY29400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雷帕霉素、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以及LY294002与10%血清刺激的系膜细胞共培养24小时,再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算药物抑制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姜黄素随浓度的增加,抑制肾系膜细胞增殖的效果增强,半数生长抑制率(IC50)约为24.92 μmol/L;雷帕霉素亦随浓度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其半数抑制率为381.14 nmol/L;姜黄素联合雷帕霉素对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较同浓度单用组强,其协同治疗指数小于1,二者起协同作用;LY294002也明显抑制系膜细胞的生长.结论姜黄素和雷帕霉素均可抑制肾系膜细胞的增殖,二者联合应用可加强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444.
代谢物组学(metabonomics)是一门新兴"组学"(omics)学科,它从整体角度研究代谢物组"图谱",能够直接了解一个样品当前的生理或生化状态,获得与其他"组学"学科十分不同,又相当有意义的信息.代谢物组学在医药研究中,从新药研发到临床应用甚至其后的所有方面都有用,有希望发展成为药物研制和开发的必要组成部分.现概述代谢物组学在新药筛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个体化用药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5.

摘要:目的探讨环杓关节脱位的临床特性以及杓状软骨复位的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7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杓状软骨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治疗手法、诊治时机及疗效。结果17例患者中2例1次复位成功,3例2次复位成功,其余12例均行3~4次复位治疗,其中6例关节活动未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所有患者发音质量GRB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杓状软骨复位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病程越短相对复位效果越满意,但较长病程患者进行复位治疗仍有助于嗓音改善。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S和120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S和200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S和200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s、120-200s及120-200s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447.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hMLH1与hMSH2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对76个HNPCC家系先证者的DNA样本用PCR法扩增其hMLH1与hMSH2基因的35个外显子,再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 (1)25个样本发现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3%(25/76);(2)检测到的22种突变中:hMLH1基因突变16个,hMSH2基因突变6个;(3)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其中错义突变较多见(hMLH1基因错义突变11个、hMSH2基因5个).结论 中国人HNPCC家系hMLH1和hMSH2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  相似文献   
448.
N-乙酰半胱氨酸对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体外用动脉导管球囊损伤家兔颈内动脉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NAC组(给予NAC治疗6周)和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光镜下观察兔损伤动脉粥样斑 块形成情况。应用SDS-Page-Zymograph法检测兔实验前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含MMPs泡沫细胞数量及含TIMP-2泡沫细胞数量。测量血管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及管壁厚度。结果: NAC组兔动脉损伤管腔新生内膜面积[(1.72±0.26)mm2]较对照组[(2.66±0.19)mm2]减少 (P<0.05),内膜厚度[(0.132±0.031)mm]较对照组[(0.231±0.022)mm]减少(P<0.05),血管腔面积[(0.54±0.15)mm2]较对照组[(0.31±0.12)mm2]扩大(P<0.05)。NAC组血管壁直线距离上含MMPs的泡沫细胞(8.0±1.8)较对照组(22.0±2.2)明显减少(P<0.05) ,含TIMP-2的泡沫细胞(10.0±1.2)较对照组(6.0±1.6)明显增多(P<0.05)。NAC组血清MMP-2、pro-MMP-2及pro-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AC能抑制泡沫细胞增生,防止血管硬化,抑制MMPs对动脉粥样斑快的降解,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449.
目的 观察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改良式肌激动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名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良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对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ANB角均达到正常范围,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和尖牙达中性关系;患者戴用肌激动器的时间为平均每天10 h;总疗程平均为(5.3±1.4)个月。结论  改良式肌激动器能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450.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腮腺Warthin瘤,其中CT检查8例,MRI检查9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中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改变,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17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6岁,单侧病灶15例,双侧病灶2例,病理学上见25个病灶,影像学上诊断24个病灶,CT误诊1个直径0.5cm的病灶为小淋巴结。病灶大小:最大径0.5~5.6cm,平均直径2.7c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融合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25个病灶中,21个病灶增强CT可见囊性低密度(11个)和增强MRI呈液性信号区(10个),病理学上可见黏液变性或坏死灶。增强CT显示12个病灶实质区强化CT值平均上升35Hu,增强MRI显示10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所见腮腺肿块主要表现为多灶性囊、实混合性病变,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有助于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