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数理化   2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制备CdS纳米线阵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CdS纳米线阵列体系,并用XRD、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dS纳米线为立方相和六方相的多晶混合结构,对沉积机理进行了讨论.荧光光谱测量显示CdS纳米线阵列体系有三个强的紫外发光带和一个黄绿发光带.该文所使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备其它材料的纳米线阵列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纳米Pd粉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液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Pd,热稳定性研究表明,温度在773~523K内,样品的平均粒径d与退火温度T之间服从Arrhenius关系,且平均粒径与退火时间t之间满足经验公式d=ktn。纳米Pd的热稳定范围T≤250℃。计算得到纳米Pd颗粒生长的表观激活能为0.15eV,远比纳米复合材料的生长激活能小(约为1eV)。故纳米Pd颗粒-极易长大,热稳定范围非常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尿素溶胶法合成(Y0.95Eu0.05)2O3纳米粉,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n-(Y0.95Eu0.05)2O3/SiO2气凝胶介孔组装体。结果表明,当Y3+∶ Eu3+=20∶ 1,均相反应时间为4 h,且经680℃、 4 h灼烧热处理后得到的n-(Y0.95Eu0.05)2O3中, 光致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峰位于612 nm),以Si与 2Y摩尔比为1∶ 7的n-(Y0.95Eu0.05)2O3/SiO2气凝胶介孔组装体,经同样条件热处理后,光致发光强度达不到n-(Y0.95Eu0.05)2O3的红光发射强度,而且峰位出现红移(发光峰在616 nm)。对产生上述发光强度减弱和峰位红移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纳米Cu/Al2O3组装体模板合成与光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有序的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利用交流电在孔洞中沉积金属铜得到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交流电沉积时间的延长,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测量了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发现随着孔洞中纳米Cu粒子数量增加,纳米Cu粒子/Al2O3组装体系的吸收带边大幅度红移;根据雷利散射引起的消光增强解释了组装体吸收带边红移的原因.同时发现 关键词: 纳米Cu 模板合成 光吸收  相似文献   
15.
纳米ZnO颗粒在阳极Al2O3模板中的强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金属醇盐水解法在阳极Al2O3模板的有序孔洞中生长了纳米量级的ZnO颗粒,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对纳米ZnO/多孔阳极Al2O3模板组装体的光致发光谱进行测量,将组装体中ZnO颗粒的发光强度与常规方法制备的纳米ZnO颗粒发光强度做了比较,就发光强度提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纳米Ni/SiO2介孔复合体的制备与超顺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2+的SiO2干凝胶,再通过化学还原得到了纳米Ni/SiO2介孔复合体。从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可估算出,介孔复合体中Ni粒子的尺寸约为11-12nm。样品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与通常的Ni纳米颗粒相比,纳米Ni/SiO2介孔复合体中纳米Ni粒子的粒径在大于理论计算的纳米Ni粒子的临界尺寸时,仍能够保持超顺磁状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还原温度有利于复合体中纳米Ni粒子向超顺磁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7.
镍有序纳米孔洞阵列厚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两步复型的方法,制备了金属镍的有序纳米孔洞阵列厚膜.镍膜的孔道彼此平行,呈六角排列,孔径约40 nm,孔洞间距80 nm,孔密度约1011个/cm2 .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温度退火未掺Cr的纳米结构Al_2O_3块体的荧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级勃母石,η-Al_2O_3和γ-Al_2O_3试样中均观察到两个宽的荧光带(p_1和p_2带),它们的波数范围分别为20000—14500和14500—11500cm ̄(-1)。p_1带可归结为纳米Al_O_3,本身所含的微量Cr ̄(3+)离子产生的荧光,这与前人报道的掺Cr的Al_2O_3结果一致,p_2带为未曾见报道的新的荧光带。本文重点对p_2带出现的条件及其机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纳米复合材料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牟季美  张立德 《物理》1996,25(1):31-36
系统总结了近二三年来国内外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状况,并对纳米复合材料发展的趋势和新动向进行评述,指出它的研制是纳米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应用目标明确,在纳米涂层材料,高力学性能材料,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高介电材料及仿生材料等方面将有突破性进展,成为世纪之交纳米材料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纳米粒子的粒子直径(粒径)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出现许多异常特性,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它属于原子与物质的中间领域.对纳米微粒及纳米固体的研究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从这里新学科将会诞生,新材料将被创造,新概念新理论将相继建立.在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进步中纳米微粒将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