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灾害等级法、多项式拟合、距平分析、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清代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可划分为5个阶段,1644—1690,1801—1840及1881—1912年为洪涝灾害高频期,1691—1800和1841—1880年为洪涝灾害低频期,研究区清代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灾害等级以中度洪涝和大洪涝为主,洪涝灾害发生存在3,8,17以及61 a左右的准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清涧河流域中下游与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县市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研究区大洪涝及特大洪涝在气候转型期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在气候偏湿条件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大洪涝及特大洪涝的发生频次;交叉小波变化显示,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在2~5,9~12及56~70 a周期尺度上与厄尔尼诺事件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在8~14 a周期尺度上与太阳黑子数序列相关性明显。3个洪涝灾害高频期受夏季风的影响,1881—1912年研究区洪灾频次显著增加与该阶段夏季风活动加强有关,使得研究区降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古籍文献,整理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江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mass death events,MDE)10 a尺度的频次与县次序列,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了MDE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276 a间,长江流域有158 a发生MDE,明代后期发生频次和影响规模最大;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多发(44.3%),春、秋季次之;空间上,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且呈从各省交界处向各省中心扩散的趋势。“未记录原因的饥荒”和“旱灾+其他灾害-饥荒”是造成明代长江流域MDE的主要原因。气候冷干期发生频次多,影响范围广,暖湿期相反,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口规模和社会脆弱程度是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在人口规模大和社会脆弱的明代后期,MDE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是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广地区44个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相关性分析、IDW插值等方法,研究了1960-2015年两广地区夏季高温热浪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6 a,两广地区高温日、高温热浪频次、强高温热浪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广东省增长率远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在空间上,高温日数南部少北部多,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危害高温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强高温热浪频次自2省交界处向四周递减,且沿海地区较低,内陆较高.(3)在空间变化上,高温日变化率以增加趋势为主,且自桂平-罗定-广宁-罗宁-广州-增城-连平一带向四周递减;危害高温日变化率自罗定-高要-广宁-八步-连州一带向四周递减;广东省高温热浪变化率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强高温热浪变化率由罗定-广宁-连州一线向四周递增.(4)两广高温热浪事件与西藏高原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相关性较强,高温热浪事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对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自然灾害受灾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自然灾害时空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程度总体有所下降,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高受灾中心集中在西南、东南地区;(2)受灾面积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倒塌房屋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省域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3)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效应呈西正东负的格局,这与省域受灾程度、灾害种类及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8“年”月“日杭州遭到的号强台风暴雨(简称“807号命覃静b .、杭州市j幸尸成的灾害特点及原因,奔此总体规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防基础炎抗上对杭)}I I市的胶灾抗灾提出对策声口建灾祝供科学依据,也为东南沿海异芭议,为城市的城市的防灾抗灾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赤潮已经成为我国东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利用卫星手段监测赤潮也由来已久.采用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静止卫星对东海近几年的赤潮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1)利用Quick Atmospheric Correction(QUAC)获取GOCI的归一化离水辐射率,其中nLw(555nm)作为赤潮事件的特征波段来监测赤潮是有效的;2)以nLw(555nm)为峰值且通过小于1.5mW·cm~(-2)·sr~(-1)·μm~(-1)这一阀值信息来监测中国东海3次不同时间和区域的赤潮事件.3次事件分别为2011年5月东海原甲藻事件、2011年7月中肋骨条藻事件和2014年5月东海原甲藻事件;3)赤潮面积的日变化主要受有效光合辐射和潮位的影响.通过QUAC获取归一化离水辐射率GOCI-nLw(550nm),将nLw(555nm)作为特征波段来获取赤潮信息,并结合光照强度、潮位、温度等参数,分析了赤潮面积日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台风灾害下公路上构筑物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的特点, 提出一种快速化、智能化的公路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在对公路灾害风险的可能性分析中, 建立边坡、桥梁、隧道出入口、路基以及路面统一框架下的三层灾害风险事故可能性指标体系, 其中承灾体自身因素的底层指标根据不同构筑物特点, 从关键风险指标、构筑物自身状况和承灾体破坏因子三个方面选取, 从而使自动化、智能化评估成为可能; 在对公路灾害风险损失的定量计算中, 将事故可能性和事故损失耦合, 实现公路事故损失的风险评估自动化; 更加注重事故预防性和智能巡检, 建立了侧重于事故可能性的非对称公路灾害风险计算方法, 风险评估结果量化在0到1的范围内. 开发出相关的智能化风险评估系统平台, 实现对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影响下的宁波市国省道公路的自动化、智能化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 该评估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形成台风灾害下公路上多种构筑物的风险评估, 便于筛选重点巡检对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定时期内区域地震事件的地震震级(M)和频次(N)之间服从古登堡-里克特(G-R)震级频度关系lgN=a-bM的基本原理,本文通过对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M≥5.0)地震震例研究发现,随着在岩石失稳(强地震)的临近,声发射事件能量或地震震级与频度之间不能较好地遵从G-R关系.出现较大偏离.这种偏离可作为强地震发生的前兆指标,对利用区域中小地震活动事件探讨预测强地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文气象极值事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多,中国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脆弱性逐渐增大.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文气象极值事件日趋频繁,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水文气象极值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风险评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干旱、极端降水以及径流变化特征3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水文气象极值事件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8~2015年8月NINO综合指数和金华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金华气候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968年以来共发生12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0次拉尼娜事件;金华年平均气温以0.033 ℃·a-1的速度上升,尤其是1985年至今呈明显波动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平均以1.14 mm·a-1的速度增加,且时段性分布特征明显;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年份,金华年降水量偏多的概率大,在长期预测中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厄尔尼诺结束次年年降水量无明显规律可循;拉尼娜事件与年降水量对应关系的规律性不明显,受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年份和结束次年年平均温度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1997~1998年、2014~2015年2次都是强厄尔尼诺事件,金华降水明显偏多,但持续时间不同,发展特点也有很大区别,后者将成为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2015年金华年降水量偏多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1984~2010年影响浙江省台州市的台风灾害资料,以新构建的台风规范化灾情指数评估台州历史台风的灾情等级,比较符合台州市的实际灾情状况.结果表明:台风规范化灾情指数预报模型拟合率较高,拟合误差1级准确率达到了88.00%以上;新指数模型计算简单,评估效果较好,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定量化、科学化的灾情评估和灾后灾情评估产品. 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以CNKI收录的历史灾害领域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数据,对时间特征、位次特征、指导教师、所属机构、所属地区、关键词等指标进行综合计量分析,旨在管窥2000—2019年我国历史灾害研究的特点、态势与启示。结果表明:(1)历史灾害研究在过去20 a所受关注逐年上升,高引用论文年代区间集聚特征明显;(2)研究者从多元学科、多维视角出发,引入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从而使研究趋于技术化、模型化,但以历史学、地理学为主要阵地的研究格局并未改变;(3)研究机构类别与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师范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是排头兵,陕西、江苏、湖北、上海等科教大省(市)处于引领地位,部分活跃学者贡献突出且优势明显;(4)关键词统计分析表明,历史灾害研究已经从注重灾害本身转向预测-评估-重建/救助-影响/启示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突出了灾害与人的关系,趋于系统化。从研究时效、结果解释力以及中国历史灾害研究的时空均衡化等方面指出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数据库,构建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序列、10 a尺度上生命损失型地震的频次序列和县次序列,再现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及导致人口死亡的时空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从明初到明末,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强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明代前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少的稳定时期;明代中后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多的波动时期。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3)生命损失型地震在明代大部分区域皆有分布。灾害重心随时间变化发生移动,由西南到中部再到华北、华东。(4)明代地震频繁的原因除地球本身因素外,太阳活动通过影响气候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地壳活动。气候寒冷与干旱和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明代后期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大量增加,与明代经济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长有关;不同地区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同,且死亡人数与地震频发地区是否处于板块之间的活动构造带和人口分布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风暴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沿海多个气象观测站和潮位观测站近50年的气温、潮位及风暴潮的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台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浙江沿海相对海平面、登陆台风、超警戒风暴潮、较大风暴增水、年极值高潮位等都呈现出上升或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2000年以来,登陆浙江沿海的台风个数和最大增水超过300cm的风暴潮次数都显著增多.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分析,将为今后风暴潮预警及防灾、减灾的应对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疆15个地州市2008~2012年的工业能源消费数据,首先测算了新疆15个地州市2008~2012年的碳排放量,进而利用OWA算子赋权的方法对2008~2012年进行权重分配,并使用TOPSIS评价模型对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11个地州市的五年平均碳排放经济效率总体高于南疆4个地州市,分别为2.269和0.852亿元/万吨.(2)以2012年为例,碳排放经济效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和昌吉,分别为:4.034、3.654和2.799亿元/万吨;碳排放经济效率排在后三位的是喀什、克州和和田,分别为0.894、0.809和0.741亿元/万吨.据此提出南北疆应实行差异化低碳战略,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疆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省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1—1990年对钱塘江干流沿岸进行了累计14个月的鸟类调查,该地区的鸟类区系共有206种组成,隶属17目41科,其中古北界种类105种,占51%,与冬候鸟和旅鸟的比例高有关.在繁殖鸟中,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度依次为钱塘江段>富春江段>新安江段,多样性指数却相反.随着从新安江到钱塘江的环境由中山丘陵→低山丘陵→平原农田,河滩的改变,鸟类的群落结构也由山地林区鸟类向平原田野和沼泽水域鸟类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总结了湖北省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严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连锁性、周期性和人为性的特点.分析了水旱灾害的发生时间变化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别是严重水旱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认为湖北省大旱与大涝常以交替的形式出现,其中水灾明显多于旱灾,同时水旱灾害发生的次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世纪以来湖北省已进入大旱、大涝的集中多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