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后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5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行手术切除减张后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24h内(植皮者拆线后)采用X线照射治疗。结果155例术后随访1~3年以上,显效114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约96.8%。结论术后放射治疗对于防治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复发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瘢痕疙瘩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运用6MeV电子线照射病变部位,10d为1个疗程,每日1次,每次每个部位照射2Gy。结果运用手术结合6MeV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有效率达90%,且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结论电子线能有效治愈皮肤瘢痕疙瘩,手术结合放射治疗是治愈瘢痕疙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联合皮内注射曲安奈德加术后早期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联合皮内注射曲安奈德加术后早期放射治疗瘢痕疙瘩,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联合皮内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痊愈例数明显升高(P<0.05),无效例数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和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手术切除联合皮内注射曲安奈德加术后早期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痊愈例数明显升高,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5月~2008年4月78例(88处)接受术后电子线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照射剂量10-25Gy,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结果:术后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总有效率为89.8%。结论: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对于防治瘢痕疙瘩的复发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76例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线放射治疗术后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对收治76例瘢痕疙瘩患者行手术切除及6MeV电子线术后放疗,电子线采用大剂量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处方剂量:第1天800cGy、第2天400cGy、第3天300cGy,总量1500cGy。结果76例患者中,治愈63例,治愈率为82.9%;有效10例,有效率为13.2%;无效3例(均为复发者),占3.9%,皮损复发的范围较前明显缩小。结论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对于防治瘢痕疙瘩的复发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瘢痕疙瘩完全或部分切除,拆线后1周局部注射药物(5-FU 糖皮质激素得宝松或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4周1次,共12次.停药后随访1年.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28例瘢痕疙瘩患者,治愈16例(57.14%),显效10例(35.71%),有效2例(7.14%).经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洪亚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02-1103
目的总结手术加放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瘢痕疙瘩病例资料,其中75例瘢痕疙瘩横径小于3cm者切除后直接缝合,24h内开始用深部X线放疗;9例横径大于3cm者切除后局部植皮,术后5d开始放疗,每次剂量均为200CGY,隔日1次,总量1600-2000CGY。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84例中74例痊愈,治愈率88.09%,好转8例,复发3例。结论手术加深部X线照射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瘢痕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放疗,照射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3 Gy,连续3 d。结果:手术后放疗有效率为97.6%。结论:手术加放疗是治疗瘢痕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要早放疗、低剂量、小射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对82例98处瘢痕疙瘩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60例72处瘢痕,注射曲安奈得注射液+局部贴敷硅凝胶膜治疗22例26处瘢痕,根据刘文阁法判断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60例72处瘢痕治愈69处,无效3处,注射曲安奈得注射液+局部贴敷硅凝胶膜治疗22例26处瘢痕治愈16处,无效10处。结论瘢痕疙瘩需采取综合治疗,尤以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对82例98处瘢痕疙瘩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60例72处瘢痕,注射曲安奈得注射液+局部贴敷硅凝胶膜治疗22例26处瘢痕,根据刘文阁法判断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60例72处瘢痕治愈69处,无效3处,注射曲安奈得注射液+局部贴敷硅凝胶膜治疗22例26处瘢痕治愈16处,无效10处。结论瘢痕疙瘩需采取综合治疗,尤以手术切除+电子射线放射治疗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海帆  谭风波  陈华兵 《中国药房》2012,(23):2185-2187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2组均采用常规三野照射,接受6mV-X射线直线加速器照射,每次200cGy,每周5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加服自拟方剂,每天1剂,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3例,无缓解19例,总有效率75.64%;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1例,无缓解10例,总有效率87.1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5例,放射性食管炎22例,放射性气管炎26例,胃肠道反应15例;治疗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1例,放射性食管炎15例,放射性气管炎19例,胃肠道反应8例;2组毒副作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12.
勾庆芬  付冰川 《中国药师》2010,13(10):1494-149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3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与0.25%利多卡因混合皮损内注射,每2周注射1次,每例注射2—8次;对照组182例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与0.25%利多卡因混合皮损内注射,每10d注射1次,每例2~8次。所有病例随访1年。结果: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治疗组显效率84.69%(83/98),对照组显效率68.42%(65/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显效率84.69%(83/98),治疗前病程〉4个月者显效率39.77%(3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对于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疗效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龙,且曲安奈德对于病程≤4个月的患者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52例有腹腔内可评价病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分为放疗与卡培他滨联合组(治疗组)26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26例,治疗组接受腹腔病灶三维适形放疗DT=60-65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1.5bid共14天,每21天为1周期,共6个周期,对照组只接受腹腔病灶三维适形放疗,DT=60-65Gy,治疗过程中观察毒性反应,放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1年及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退出试验者3例,可评价病例23例,有效率78.3%(18/23),对照组有效率61.5%(16/26),治疗组TTP10个月,对照组5.5个月,P〈0.05,治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为60.1%和47.8%,对照组为46.2%和19.2%,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2年生存率有差异(P〈0.05)。结论:卡培他滨同步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较单纯放疗能延长疾病进展时间,提高2年生存率,但对有效率、1年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阳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方法运用广东省名中医苏培基教授的温阳经验方“温阳汤”内服和局部熏洗,每天1剂,并于患膝选穴进行温针灸,每周2次,30min/次,治疗髌骨软化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总疗效评定:临床控制28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所有患者随访1年,复发5例,复发率为8.9%。结论运用温阳法为基本治法辨证治疗髌骨软化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其中手术联合放射治疗67例(手术+放疗组),单纯放射治疗44例(单纯放疗组)。结果手术+放疗组治愈率为62.7%,有效率为97.0%,无效率3.0%。单纯放疗组治愈率为59.1%,有效率为81.8%,无效率18.2%。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及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手术联合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16 6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1例) ,观察组患者先行手术,术后3d内行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手术拆线后再行放射治疗,两组患者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 (76 /85 )和6 0 % (49/81)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结论 手术联合早期放疗可提高瘢痕疙瘩治疗效果,同时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服用:盐酸贝尼地平4mg,晨起后服用,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B组26例,盐酸贝尼地平每日4mg,晨起后一次服。每周监测3次血压、心率情况,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B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1%;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晕2例,胸闷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0%;B组面红2例,心悸2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4.6%,B组中有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增加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周蕾  安广宇  岳振东  陈力  宋雨光  姜妮 《中国药房》2011,(22):2072-207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mg·m-2·d-1)联合4周总剂量40Gy常规头部放疗(2Gy,5d/周);单纯放疗组仅予40Gy常规头部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6周期替莫唑胺(第1周期150mg·m-2·d-1;第2~6周期200mg·m-2·d-1),连续服用5d,28d为1周期。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5%、6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0%、27%(P=0.01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5%(P=0.045),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5%、18%(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分别为9.2、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与放疗联合尼莫司汀(ACNU)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TMZ组)18例与放疗联合尼莫司汀组(RT—ACNU组)18例,分别应用替莫唑胺(TMZ)和尼莫司汀(ACNU)化疗4~6个周期。同时进行放疗,总照射剂量60Gy,2Gy/次,1次/d,5次/周。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RT—TMZ组的I。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RT—ACNU组为低(P〈0.05)。RT—TMZ组有效率、控制率(83.3%,88.9%)均明显高于RT—ACNU组(55.6%,66.7%),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T—TMZ组的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5.6%,优于RT—ACNU组的61.1%、33-3%(P〈O.05)。结论与放疗联合ACNU组相比,放疔联合TMZ联合组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联合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且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不同化疗方案按与调强放疗联合的不同方式分组。其中,PF组70例,采用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TPF组54例,采用紫杉醇+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GP组36例,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奈达铂单药组66例,采用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调强放疗,均为ELEKTA直线加速器(能量为8MV X线)9野调强技术,GTVnx(鼻咽部)总放疗剂量(70.474.8)GY/(3274.8)GY/(32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68)GY/(3268)GY/(3234)次,2GY/次。分析4种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同时比较其毒副作用。结果:PF组、TPF组、GP组、奈达铂单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85.19%、83.33%、81.82%,前3组与奈达铂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相关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TPF组较其他3组明显(P<0.05),但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局控率;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其毒副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