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Bcl-2、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Bcl-2、P16蛋白在74例食管鳞癌、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43.5%、66.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1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0.4%、20.3%、20.3%,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黏膜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上皮内瘤变组和食管鳞癌组之间P1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与P1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起作用,P16缺失出现在食管癌发生的早期阶段。Bcl-2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检测P16和Bcl-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宫颈正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0例、27例、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组织标本HPV16-E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炎、CIN、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33.3%(4/12)、45.0%(9/20)、66.6%(18/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织的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中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最高,显著高于宫颈炎和CIN。结论:HPV16-E6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有重要联系,HPV16-E6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28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浸润至外膜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深肌层及浅肌层(P〈0.05)。结论 Bmi-1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FHIT在37例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26/3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33/37)(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L=-0.583,P〈0.05)。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2%(12/26)显著高于低分化组36.4%(4/11)(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9.3%(11/28)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结论PTEN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有明显缺失现象,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及mRNA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etrin-1、mRNA的表达.结果 ①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均<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Netrin-1蛋白及mRNA均呈高表达,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颖  左连富  邝刚  吴艳萍  刘嘉琳 《江苏医药》2007,33(3):239-240,F0002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和端粒延长替代(ALT)机制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11例正常食管黏膜、12例癌旁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蛋白和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PML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1(8.33%)和10(15.62%),hTER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1.67%(5/12) 和84.38%(54/64),两者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hTERT蛋白表达和ALT途径都可能存在于食管鳞癌组织中维持端粒长度.  相似文献   

7.
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华  辛华栋  吴士茜 《河北医药》2010,32(12):1534-1537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16 E6 protein,HPV16-E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E6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浸润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宫颈癌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8.35%、46.15%、71.1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P〈0.01).经χ2分割后比较(α′=0.007143),宫颈癌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1).HPV16-E6与年龄、病理类型、宫旁或脉管浸润相关(P〈0.05).结论 HPV16-E6与宫颈癌的启动、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均密切相关.HPV疫苗对于宫颈癌的防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观察HSP27在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并比较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黏膜中HSP2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3.5%和25.3%;HSP27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癌旁组织(P<0.0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切缘正常食管黏膜(P <0.001).随着食管鳞癌高、中、低分化程度的不同,HSP27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27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hk1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h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Chk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浸润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浅层浸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hk1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k1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100蛋白阳性LC形态的变化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正常食管上皮、23例不典型增生及39例食管鳞癌中S-100蛋白的表达,观察不同食管黏膜组织中LC形态的变化.结果 S-100蛋白定位于细胞浆.正常食管上皮主要表现为Ⅰ型LC,癌组织中主要表现为Ⅱ型LC;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Ⅱ型LC逐渐增多;有淋巴转移者的Ⅱ型LC多于无淋巴转移者;在不同浸润深度的食管鳞癌中LC的形态无明显区别.结论 LC形态变化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而与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真  郝小军  陈静 《河北医药》2012,34(7):979-98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MMP-7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和MMP-7蛋白在5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β-caten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食管正常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1.82%和6.67%;MMP-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食管正常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9.09%和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caten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MMP-7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2)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MMP-7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487,P<0.05)。结论β-catenin和MMP-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鸿彬  穆芳  郑发著  张利  王雷 《河北医药》2011,33(10):1459-146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FCM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到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的食管癌恶性度高,联合检测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可以为食管癌诊断及判断恶性度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WOX、p53及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高分化鳞癌、28例中分化鳞癌、14例低分化鳞癌及5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p53及Bcl-xl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WW0X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WWOX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鳞癌。p53(突变型)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WWOX基因与p53基因及Bcl-xl基因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 WWOX在食管鳞癌组织呈低表达,p53(突变型)及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呈高表达。三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华  刘勇  王艳  杨培  钱立庭 《安徽医药》2016,37(2):184-186
目的 检测PI3K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6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I3K基因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中的PI3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3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6%(44/56),在正常食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海文  宋涛 《中国医药》2010,5(8):693-69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标本及30例取非瘤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VEGF与MMP-7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MMP-7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2/60)、75%(45/60),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26.6%(8/3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和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即有淋巴结转移和中晚期的食管癌组织中,MMP-7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早期的食管癌组织(P〈0.05)。结论VEGF和MMP-7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意义,同时分析与细胞周期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色原位杂交(C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C)基因、高危型HPV 16/18、31/33和细胞周期蛋白Rb、P16ink4a、CDK4和Ki67的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检测。结果鳞癌和上皮内瘤变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和高危型HPV及Rb、P16ink4a、CDK4和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与hTERC基因的扩增呈正相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显著高于低级别;Rb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DK4阳性表达与鳞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HPV16/18的感染与脉管内瘤栓的形成有相关关系。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的感染密切相关,且其感染可能导致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二者协同作用导致癌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作为预测癌前病变进展的因子之一;P16ink4a、CDK4、Ki67可作为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