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压力计算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压力计算在实际工程中是比较复杂的,一般均要进行简化处理。现在我们计算土压力常用的两种理论为朗肯土压力理论及库伦土压力理论,但两种土压力理论各有自己的假定及适用条件,在应用时需认真斟酌,选出与实际最接近的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土压力。  相似文献   

2.
加筋土挡墙土压力的真实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喜 《工程力学》1999,1(A01):658-662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及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加筋土挡面板上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用在加筋土挡面板上的土压力与“主动土压力”完全不同,在一定的加筋长度与加筋率,墙面板的侧向位移,能有效地减少小墙南板上的土压力。  相似文献   

3.
张孟喜  熊正洪 《工程力学》1992,9(4):131-139
传统土压力理论的主要弊端在于它们均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土压力的产生与土体的实际应力分布状态无关,尽管认为土压力与土体位移有关,但又不作位移分析。为此笔者提出一种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土压力理论,以消除传统土压力理论的上述缺陷。  相似文献   

4.
连拱支墩挡墙土压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成  杜瑞成 《工程力学》2000,3(A03):474-478
结合实际工程,提出连拱支墩新型档墙,用离心模型试验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研究墙上的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土压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效应,即在拱圈平面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式,沿墙身高度方向为重心偏上的抛力线分布,数值上大多小于主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衬砌土压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文  濮家骝 《工程力学》1997,(A03):366-371
本文论述盾构隧道衬砌土压力的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矩形沟埋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李珠  张善元 《工程力学》2008,25(1):155-160
在刚性涵洞和刚性地基条件下,考虑矩形沟埋涵洞胸腔土体的变形和承载作用,建立矩形沟埋涵洞土压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槽洞宽比为1时,洞顶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大呈单调减小的规律;槽洞宽比大于1时,洞顶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初始等沉面高度附近有最大土压力系数。槽洞宽比、涵洞高宽比和填土内摩角增大时,土压力系数增大;填土凝聚力增大时,土压力系数减小。槽洞宽比增大使等沉面高度增大;填土高度增大使等沉面高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为了跨越各种障碍(如河流、沟谷或其它线路等),除要修建桥涵外,还必须在路基填土中修筑结构物(如涵洞、管道等).为了确保这些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准确地计算土压力,是合理设计结构物的关键。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等级公路中地下结构物上土压力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与现有的实测资料相比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软弱地基土在爆炸荷载作用期间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兵  张志毅  杨年华  舒阳 《爆破》2002,19(3):8-9
通过将太沙基理论和爆破振动孔压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计算软弱地基土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一维模型,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软弱地基土在爆炸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冯忠居 《工程力学》1996,(A03):296-300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弹塑性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沟埋式管道土压力的分布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本文还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考虑了影响管道土压力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管道侧向土压力计算新公式。  相似文献   

10.
段兵廷  王年云 《工程力学》1997,(A03):552-556
针对地面堆载和相邻的荷载对深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分布会产生影响的实际问题,指出现行设计计算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应用半无限土体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弹性解,分析了在条形均布超载作用下挡土墙上附加土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丁继辉  袁满  张勤 《工程力学》2012,(Z1):136-140
深基坑是一个具有长度、宽度、深度的三维空间结构体系。现行设计规范中将其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不能反映基坑的空间性状和尺寸效应。基于弹性抗力法引入土压力发挥系数的概念,提出了土压力发挥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基坑悬臂支护结构顶部冠梁的水平位移与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具有相似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计算深基坑悬臂支护结构上土压力发挥系数、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考虑土压力空间效应得到的基坑变形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沿江临河修建的深基坑中,临水岸坡与基坑围护结构构成了有限宽度土体,其土压力计算方法与常规模式有较大不同。基于极上限分析法,运用改进多线段滑裂面生成技术,推导非均质临水深基坑围护结构主动土压力的上限解;并在均质土条件下,与传统直线或对数螺线滑裂面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将上述计算方法运用于福州地铁5号线农林大学站基坑工程实例,认为围护结构主动土压力随水位的上升近似呈线性增大,随坡坑宽高比增大呈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当坡坑宽高比大于0.7时,主动土压力开始趋于稳定,说明滑裂面由模式Ⅰ(相交于坡面)过渡到模式Ⅱ(相交于坡顶)。进一步地,基于支撑刚度折减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临江侧土体滑裂面形态、围护结构主动土压力及合力作用点位置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临水深基坑围护结构的科学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砂土中刚性挡墙不同主动变位模式任意位移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宏伟  郑贝贝 《工程力学》2012,29(11):243-249
已有模型实验及现场实测表明,刚性挡墙随着变位模式和位移量的变化,主动土压力合力和分布均发生改变,有时甚至与经典理论的线性分布有很大不同。采用中间状态系数定义非极限状态,提出了砂土中刚性挡墙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非极限状态土压力合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将墙后土体简化为连续非线性弹簧和刚塑性体的组合体作用在挡墙上,得到了不同位移模式任意位移的土压力分布和合力作用点高度。与已有理论方法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文方法在三种典型位移模式下与实验数据吻合更好。研究还发现,平动模式土压力呈线性分布,其合力随挡墙位移量的增大易趋于稳定并到达极限状态;绕墙底和绕墙顶转动模式下土压力合力随着位移增大只能接近极限状态且呈非线性分布。绕底转动时,土压力分布曲线逐渐向上凹,合力作用点高度趋于降低;绕顶转动时,分布曲线则逐渐向上凸,合力作用点高度趋于升高,墙顶附近表现出明显的土拱效应。  相似文献   

14.
白冰  李遇春 《工程力学》1997,(A03):594-598
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上埋式结构物周边土压力分布的各种因素并建议在结构物顶部填筑聚苯乙烯泡沫料改善其应力集中状态,对一圆形结构物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重点分析了减茶条件下结构物周边土压力分布,计算表明减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朱彦鹏  王立红 《工程力学》1999,1(A01):535-541
本文按照文献提供的设计方法和研究成果,利用某深基坑实际工程,设计了柱列式悬臂式支护桩,并对悬臂式支护桩进行了全过程的现场试验测试,给出了桩身内力及土压力分布图,试验结果证明文献提出的土压力模型是安全可靠的,可应用于含水量较低土体的坑悬臂式支护桩设计。  相似文献   

16.
考虑位移的土压力理论在支护桩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支护桩所受土反力与土体位移呈非线性关系的问题,通过引入梅国雄提出的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将计算方法中的土压力代换单桩挠曲四阶微分方程中的土反力,得到一个四阶变系数非齐次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然后根据支护桩位于基坑底面上、下所处受力状态的差异和桩顶的初值条件,采用泰勒级数解法求出支护桩任意深度处的挠度解析解;再根据桩体的挠度计算出桩周土体的位移量,并得到桩周土反力的计算式;由此便可计算桩身任意深度以及该深度截面上任意点处的受力情况,使得问题的求解更简捷。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实例来验证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所推导出的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紧邻既有建筑基坑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拟开挖基坑周边存在既有建筑物时,在基坑支护的挡土构件与既有建筑基础间土体宽度有限,此时土压力不能采用传统的朗肯理论或库伦理论进行计算。由于采用滑移土体为刚性体、墙土界面光滑等假设,此前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未能很好反映实际情况。该文通过对挡土墙与既有建筑基础间的有限土体进行完整的受力分析,考虑了既有建筑基础与有限土体间的法向及切向相互作用力,建立了求解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公式较以往的算法更接近于有限元结果,同时它还能考虑对墙土界面强度折减系数的不同取值。该文给出的简化公式形式较为简捷,精度较高,可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对此类土压力问题进行初步计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均匀土层剪切梁理论建立了边坡水平地震动力运动方程,得到了边坡坡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将水平加速度应用到挡土墙地震土压力拟动力分析中,对坡体刚性假定和加速度沿坡高恒定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主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墙后填土面倾角、填土内摩擦角、挡墙与填土界面摩擦角对于总土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拟静力法和拟动力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地震土压力随着时间呈一种类似正弦或者余弦状波动;随着墙后填土面倾角增大挡土墙地震总主、被土压力的也呈逐渐上升趋势;随填土内摩擦角、以及挡土墙与填土界面摩擦角的增大挡土墙地震总主动土压力逐渐减小,而被动土压力则随之增大;传统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值偏小而不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基坑支护工程中土压力的计算进行了理论探讨,对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水土合算”与“水土分算”进行了分析。对给出了工程设计计算中主动土压力区和被动土压力区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压力注浆加固地基的一则实例,分析了压力注浆加固地基的机理及设计、施工要求,并通过该地基土压力注浆检测结果,得出地基土承载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从而得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