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β-三氟甲基-β甲氧基β-苯基乙胺(TMPEA)是含氨基功能团的手性试剂[1].由于胺可将按酸转变成酸胺,该试剂已成功地用于手性有机酸对映体的纯度测定[2].考虑到胺同样可将醛酮转变成亚胺,本文进一步探讨了TMPEA用于手性醒酮对映体纯度测定的可行性.用R-(-)-TMPEA及dl-TMPAE分别与下列4种手性酮反应,制备相应的非对映异构亚胶:比较光活亚胺及相应的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亚腔的NMR谱,可确定各组非对映异构亚胺‘HNMR位移差(以OCH为探针基团)和’‘FNMR的位移差(以CF为探针基团)(表1).TablelCheffiicalshif…  相似文献   

2.
测定手性有机酸对映体纯度的新试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MR技术测定微量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纯度,已有多种方法。其中,加手性镧化物位移试剂法适用面最广,但对有机酸,结果常不理想。另一种使用较广的方法是加手性试剂,将样品中两对映体转变成非对映异构体,然后比较非对映基因NMR信号的强度,确定原样品中对映体的组成比例。国外已出售的手性试  相似文献   

3.
王伟  周晓娟  季一兵  相秉仁 《分析化学》2013,(10):1566-1570
利用毛细管电泳和分子模拟对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莫达非尼手性拆分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和温度对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在15~35℃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对映体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分离变差,并以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热力学结果表明,此手性拆分过程为焓控过程。在5~5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SBE-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采用双倒数法求得莫达非尼S-和R-对映体与SBE-β-CD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0和70.6 L/mol。分子模拟实验以Gold对接完成,结果表明,莫达非尼R-对映体相比S-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更稳定,且两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的差异主要来源与氢键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薄荷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DM-β-CD可以与薄荷醇形成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1。对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DM-β-CD对薄荷醇对映体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手性识别率为Rchiral=1.81。DM-β-CD与(-)-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比与( )-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5.
于湛  闫存玉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06,64(14):1507-1512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β-环糊精、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1,1'-联萘酚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气相中, β-环糊精与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都可以与联萘酚形成非共价复合物. 对形成的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 β-环糊精不能识别联萘酚对映体, 而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对联萘酚对映体有较强的手性识别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与联萘酚对映体混合比例以及CID能量对于手性识别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有效分离7种手性芳香仲醇对映体的方法.在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为背景电解质(pH 2.5),6%(m/V) 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S-β-CD),柱温20 ℃,操作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 nm等优化条件下,所有芳香仲醇对映体均实现基线分离.以本方法测定了7种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产物7种手性芳香仲醇的百分对映体过量值(% ee),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以用于手性芳香仲醇光学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施介华  叶燕 《分析化学》2010,38(10):1450-1456
采用气相色谱法在β-环糊精衍生物手性柱上分离羧酸仲丁酯对映体,考察了羧酸仲丁酯结构和柱温对其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乙酸仲丁酯((R/S)-BAA)与全甲基-β-环糊(PMB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R/S)-BAA在PMB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羧酸仲丁酯中羧基基团的增大,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先增大后减小,乙酸仲丁酯对映体分离效果最好.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和分离因子(α)的对数与羧基中烷基基团参数π和立体效应参数(Es)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柱温升高,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也随之减小.羧酸仲丁酯对映体在β-环糊精衍生物手性色谱柱(Cyclodex B和CycloSil B)上的分离过程是焓驱动过程并存在着焓熵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 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β-环糊精衍生物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考察了β-环糊精衍生物种类和浓度、酒石酸酯构型和浓度、水相pH 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 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均对S-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 其中以羟丙基β-环糊精的识别能力最强; 而D-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 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D-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 α-环己基扁桃酸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 水相中S-对映体e.e.%达到27.6%, 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2.44和0.98, 分离因子(α)达2.49; 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叔丁基异氰酸酯全衍生化β-环糊精SBA-15硅胶手性固定相.在RP-HPLC条件下,采用5-cm短柱,分别实现了对包含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在内的8种含氮原子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拆分,初步考察了流动相的组成、pH及流速对手性色谱分离的影响.上述药物对映体均在短时间(t <6 min...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核磁共振手性溶解剂在识别布洛芬对映体及测定布洛芬光学纯度中的应用。在DM-β-CD存在下,布洛芬对映体混合物~1H-NMR谱的某些吸收峰裂分成两组信号,分别对应两个对映体,可以用于确定布洛芬的绝对构型。DM-β-CD可以使布洛芬~(13)C-NMR谱的某些核磁信号裂分成两个完全没有重叠的吸收峰,不但可以确定布洛芬的绝对构型,而且可以测定布洛芬对映体混合物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1.
张丹丹  张晓琳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1):1274-127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irkle型手性固定相α-Burke-2对马布特罗、班布特罗、克伦特罗、克伦普罗4种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考察了缓冲盐添加剂种类及浓度,有机溶剂类型及含量,以及柱温对保留行为和分离的影响。当流动相为二氯甲烷-乙醇(19∶1)(含5 mmol/L醋酸铵),流速为2.0m L/min,柱温为20℃时,克伦特罗和克伦普罗对映体可实现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78和1.68;班布特罗和马布特罗可实现部分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00和1.25。对4种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在α-Burke-2手性固定相上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计算,证明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焓控过程。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与Pirkle型固定相间的π-π主客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是实现对映体分离的最主要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湜  董琳 《合成化学》2012,20(1):23-27
以修饰金鸡纳碱的手性叔胺为催化剂,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与α-取代的β-酮酸酯经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以中等收率及较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连续季碳叔碳手性中心的新型烷基取代β-酮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拆分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手性拆分试剂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pH 2.5)、2%(w/V)HS-β-CD、毛细管温度20 ℃、运行电压-18 kV为最佳分离条件,在该分离条件下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α-萘基缩水甘油醚的手性拆分和对映体过量值(ee,%)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蔗糖为起始原料,经缩水、水解和缩合反应制得一种新型C12糖———2-[1R-(1,4∶3,6-二缩水果糖)]-异甘露醇(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以6为手性拆分剂,(R,S)-β-氨基醇[(R,S)-7]在甲醇中被拆分为(R)-7(收率40.5%,>99%ee)和(S)-7(收率40.1%,>99%ee)。  相似文献   

15.
在以正己烷-异丙醇为移动相的体系中,用ChiralcelOD,ChiralcelOJ及ChiralpakAD作为手性固定相对13种β-氨基醇及β-羟基硫醚类化合物对映体进行HPLC手性拆分,这些化合物至少能在一支柱上得到基线级分离。考察了它们于不同浓度配比的这类洗脱体系中在柱上的色谱行为。实验表明化合物取代基的性质明显影响它们在手性柱上的拆分。手性固定相与外消旋样品上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和π-π作用可能是进行手性识别的主要原因。方法已用于非手性环氧化合物不对称开环反应产物β-氨基醇及β-羟基硫醚类化合物的光学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以L-脯氨酸为原料合成的5种手性β-氨基醇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结构、氧化剂种类、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的溶剂对对映选择性和化学产率影响较大,而反应温度在室温至-20℃范围内,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和化学产率影响不明显。当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正己烷为溶剂、在室温下、以(S)-2-吡咯烷-α,α-二(α-萘基)甲醇(2b)作催化剂时,所得环氧化物的对映体过量最高为84.6%e.e.,产率最高为89.7%。通过1H NMR对所得环氧化物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手性色谱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物4的对映体过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的色谱保留机制.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10 mmol/L HP-β-CD,20% (体积分数)乙腈,0.05%(体积分数)三氟乙酸,pH 2.5,柱温2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该文建立了保留因子(k)与ce(HP-β-CD)、ce(H+)、包结平衡常数以及苯基琥珀酸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该关系式进行了验证.保留因子的倒数1/k对ce(HP-β-CD)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苯基琥珀酸对映体形成了包合比1 ∶ 1的包合物.在低酸度值下,包结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显示,R-(-)-苯基琥珀酸与HP-β-CD所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平衡常数(162.5)比S-(+)-苯基琥珀酸(97.4)的大很多.手性拆分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HP-β-CD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机理. 研究表明,分子尺寸大小相匹配以及构象诱导作用大小不同可能是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朱全红  邓芹英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49-151
用性能稳定的薄层色谱用β-环糊精(β-CD)、硅胶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对映体.在适当比例的乙腈-1%乙酸三乙胺(TEAA)、己烷-异丙醇、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甲醇-1%TEAA及乙腈-1%TEAA-三乙胺溶剂系统中展开,8种临床常用的手性药物对映体得到有效分离,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相对比移值α为1.53~4.89.  相似文献   

19.
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试剂,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羟基乙酸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种类、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值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5 g/L的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pH 2.5的10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磷酸缓冲体系中,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可得到良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在一种手性固定相(键合在硅胶上的(R)-N-3,5-二硝基苯甲酰苯甘氨酸固定相)上一系列取代单环β-内酰胺对映体的直接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容量因子k’,对映体选择性α和峰分离度P的影响,比较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β-内酰胺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