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岁以上长寿老年健康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市工140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疾病谱、生活质量及对影响寿命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男性占21.43%,女性占78.57%。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行为因素等项目。结果表明,家庭情况、遗传1、经济收入、思想情绪、健康活动及家务对老人健康长寿有影响,参加活动及家务的老人疾病上和患病率氏。因此,适当的劳动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长寿,应在老年中广泛宣传,以  相似文献   

2.
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情绪和性格类型的比较研究(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城市和山区90岁以上长寿老人344例和60~69岁对照组256例采用不同量表、问卷,就其情绪、个性和性格类型进行调查评定。上述各值在两组长寿老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性。情绪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外向型个性(53.7%)及B型性格比例(48.8%)多于对照组(P<0.01),A型性格(32.3%)少于对照组。因此认为良好的情绪、外向型个性和B型性格有利于延长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3.
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上海市区140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疾病谱、生活质量及对影响寿命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男性占21.43%,女性占78.57%。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行为因素等项目。结果表明:家庭情况、遗传、经济收入(P<0.05)、思想情绪、健康活动(P<0.01)及家务(P<0.01)对老人健康长寿有影响。参加活动及家务的老人主要疾病和患病率低。因此,适当的劳动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长寿,应在老年中广泛宣传,以提高长寿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影响寿命和健康的流行病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寿命和健康的流行病学问题朱志明自1980年起,长沙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采用综合考察、配比调查、年龄组序比较、纵向研究等方法,共完成296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其中包括90岁以上长寿老人(下称长寿老人)902例(含100岁以上175...  相似文献   

5.
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综合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通过长寿老人体质状况分析,探讨人类健康老化途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随机对照方法,对长沙市区和湖南省边远山区90岁以上长寿老人344例及60~69岁配比组256例、用涉及300项内容的问卷和检测表,分例调查检测,分成4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60~69岁阶段,城市老人较山区老人占有体质优势;90岁以上这种优势消失,且山区寿星某些指标优于城市寿星。影响生活质量的前6项因素,两地大同小异,就以上结果讨论分析后认为:60岁后山区老人衰老速度较城市老人缓慢,是导致山区百岁老人较多的重要原因;而长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是延缓衰老速度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营养对人类健康与长寿具有明显的影响。人体器官与细胞正常机能的维持,均有赖于合理的营养。不合理的营养除能引起许多疾病外,尚可加速老化,导致早衰死亡。在影响人类寿命的各种因素中,营养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欲求推迟老化进程、延长人类寿命,就应注意营养卫生问题。勿过多摄取热量适当节制饮食,有利于健康长寿。这一问题已为多数动物实验所证实。早在1935年Mackay等的实验证明:大鼠在断奶后即开始限制饮食,可延长其寿命。这一发现又为许多学者所证实(表1)。  相似文献   

7.
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血液生理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长沙市区和湘西自治州山区2组90岁以上长寿老人(长寿组126例)及60~69岁老人(对照组132例)几项血液生理值对比分析结果,各值基本在正常范围。长寿组间比较:山区胆固醇、甘油三酯值高于市区,血清白蛋白、A/G及尿素氮值低于市区(P<0.05~0.01)。长寿组与对照组比较:市区各值2组间呈现明显增龄改变,山区2组这种差异不显著,因此,认为山区长寿组随增龄所致衰老进度较市区长寿组缓慢。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的途径,作者先后通过综合考察、配比调查、年龄组序比较研究及纵向观察等方法,完成了2960例老年人、其中涉及90岁以上长寿老人1061例(含100岁以上200例)的调查检测。本文拟前后联系并参阅有关资料,就长寿老人主要特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对长沙市区151例、湖南西部山区193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在分例评定其生活质量基础上,就其影响生活质量的73项因素,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处理。结论大同小异,而“坚持活动、处世乐观和无重要器质性疾病"三条,为两地长寿老人所共有,认为上述三条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长期坚持适量活动既是保持高龄阶段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又是山区长寿老人体质优于市区寿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心理与寿命     
影响寿命的心理因素很多,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性格等),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探讨心理与寿命的关系,对于逐步搞清长寿的机理、促进退、离休老同志的健康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巴马地区长寿现象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广西巴马地区200例长寿老人(年龄90~110岁,长寿组)以及288例健康成年人(年龄48~89岁,对照组)的ACE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巴马长寿发生的环境及遗传因素,根据交互作用指标判断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 长寿区的环境因素及ACE基因的ID+DD基因型是巴马人长寿的促进因素,两者存在交互作用(OR=11.063,r=1.378).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巴马地区长寿现象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其长寿现象的发生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性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引起重视。本文通过896例长寿老年人、一般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四个年龄组的调查,初步探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与老年人性格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ON1基因Q192R位点在广西巴马地区不同人群中的频率及PON1基因多态性与巴马地区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广西巴马长寿地区123例长寿老人(年龄90岁以上,长寿组)以及巴马长寿地区138例无长寿史的健康成年人(年龄24~87岁,对照1组)、巴马非长寿地区147例无长寿史的健康成年人(年龄48~89岁,对照2组)和南丹地区144例无长寿史的健康成年人(年龄21~83岁,对照3组)的PON1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长寿组与各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多态性位点与地域有关,与巴马长寿地区的长寿现象是否有关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与寿命     
长寿是人们的意愿,而营养对于长寿又是重要因素,因此,营养与寿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视,可是迄今这一问题尚未能得到明确结论。由于这一课题又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下面想根据本教研室的经验,参考文献提出具体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海南岛百岁老人的长寿因素,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与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06例居住海南省居民,分为长寿组(年龄≥100岁)206例和对照组(年龄50~60岁)200例进行长寿多因素调查,包括环境质量、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长寿史);躯体健康状况(体重、心率、血压、慢性病史);并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及发微量元素.结果 长寿组中的女性、居住地生物丰度指数高(农村)、素食、有家族长寿遗传、无慢性病史者较对照组长寿.临床生化检查(体重指数、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ApoB,长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海南岛百岁老人长寿因素与性别、家族遗传、生活习惯、慢性病史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广西永福县长寿老人的健康心理状况调查,探索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广西永福县28名百岁长寿老人以及就近居住的90~99岁、80~89岁、60~79岁、40~59岁对照人群共164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生活状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部分百岁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饮食合理,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百岁老人的血钙、锌含量水平均明显比对照人群高(P<0.05);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7.9%、14.3%、32.1%和71.4%.结论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态平和、规律生活等健康生活方式是延长寿命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外,老年人还需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和山区寿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长沙市区151例、湖南西部地区193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在分例评定其生活质量基础上,就其影响生活质量的73例因素,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处理,结论大同小异,而“坚持活动、处世乐观和无重要器质疾病”三条,为两地长寿老所共有。认为上述三条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长期坚持适量活动既是保持高龄阶段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又是山区长寿老人体质优于市区寿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长寿老年人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寿老年人血脂代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45例90岁以上长寿老年人为长寿组,151例75岁以下一般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各项指标,同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长寿组血清TC、TG、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明显降低,2组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寿组HDL-C/TC、HDL-C/LDL-C和apoA-Ⅰ/apo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长寿组心肌梗死发病率及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寿老年人血脂代谢的特点可能是寿命延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仅有少数人活到100岁以上。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和气候条件对寿命有明显的影响。由于长寿有家族性,故遗传因子可能有助于长寿。长寿小鼠与H,系统之间明确相关,提示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影响衰老的基因之一。人的HLA抗原,尤其HLA-D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和其它恶性肿瘤以及免疫应答性疾病密切相关。从1979年以来,对居住在日本冲绳岛82例100岁以上与20例90~99岁老人,与同一地区正常人的HLA-A.B、C、DR和DQ抗原表现型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性研究。作者在本报告中提出某些主要的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人类长寿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巴马156例(年龄90~105岁,平均93.2岁,长寿组)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42例健康壮族成年人(年龄20~72岁,平均34.8岁,对照组)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该基因甲基化在长寿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长寿的关系。结果长寿组p16基因甲基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壮族长寿老人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