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42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的最佳临界值,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变量的预测价值。  结果  NLR、PLR、SII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0、167.32、687.39和3.13。根据最佳临界值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高NLR、PLR和SII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均显著低于低值组中相应值,高LMR组mPFS及mOS较低LMR组延长。  结论  治疗前升高的NLR、PLR、SII和降低的LMR可能与接受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4月公开发表的有关PLR与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对风险比(HR)和95%CI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551例患者。PLR升高与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差的OS、PFS相关。OS的亚组分析显示,高PLR在高加索人群、临界值≤169.05、依据以往文献制定PLR临界值以及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患者中有预后价值(P<0.05)。PFS的亚组分析显示,高PLR在东亚人群、临界值≤169.05、依据以往文献制定PLR临界值以及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患者中有预后价值(P<0.05)。结论 在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中,血液PLR升高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表明其可能作为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治疗潜在的生物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动态监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PD-1治疗的22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应用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值并将炎症指标分为高和低水平两组。以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估算PFS和OS的风险比。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各炎症标志物基线水平高和低两组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相关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基线)与首次PR、PD时及发生irAE时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 结果: 血清炎症标志物NLR、MLR、PLR、LDH、CRP和IL-6基线水平升高与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有关(圴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升高的PLR、MLR和LDH是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或 P<0.01)。NLR、LDH、CRP 和 IL-6水平在患者首次获得PR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LDH、CRP、IL-6 和 TNF-α 水平在出现 PD 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发生irAE时,LDH、CRP、IL-6、IL-10和TNF-α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晚期NSCLC抗PD-1治疗中炎症标志物水平的下降提示患者病情改善,其水平的上升则提示病情进展且与irAE的发生相关,动态监测炎症标志物可以预测抗PD-1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助于筛选抗PD-1治疗的最佳晚期NSCLC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炎性指标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指导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我们收集了30例2014年至2015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期-Ⅱ期)患者(实验组)的术前血液学指标(同期30例体检合格者为对照组),并计算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血小板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血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平均血细胞容积(MCV)。比较亚组间各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MCV、PNI低于对照组患者;SII高于对照组患者。I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SII低于Ⅱ期患者;白蛋白水平、PNI高于Ⅱ期患者。SD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SII低于PD组患者;MCV高于PD组患者。SII≥400的高水平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SII<400的低水平组患者。结论:术前炎性指标SII有助于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对于术前SII≥40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NLR、PLR的临界值,分析NLR、PLR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3.25和PLR=122作为临界值。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7、<0.001;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1、0.035、<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1.627 ,95% CI:1.030-2.568,P=0.037)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R:1.785,95% CI:1.216-2.622,P = 0.003)、TNM分期(HR:2.094,95% CI:1.231-3.560,P = 0.006)、PLR(HR:1.833,95% CI:1.257-2.674,P = 0.002)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LR可作为评估经根治性手术治疗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70岁以上非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15例老年NSCLC患者,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血小板、D-D水平,分别按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ECOG评分、吸烟指数、BMI、有无合并症、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分析PLR和D-D水平在不同亚组中的差异。 结果:老年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PLR、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LR值与TNM分期、ECOG评分、BMI、有无基础疾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D-D则与TNM分期、ECOG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LR、D-D水平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PLR、D-D水平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提示PLR、D-D可能作为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LR、PLR和LDH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与生存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169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将169例患者分为irAEs组(n=61)和非irAEs组(n=10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基线外周血参数预测irAEs发生的临界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标志物与irAEs发生的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irAEs组患者的基线外周血NLR、PLR较非irAEs组低,LDH较非irAEs组高(P<0.05);治疗前NLR、PLR、LDH预测irAE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8(AUC=0.80)、181.56(AUC=0.62)和209.50(AUC=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NLR和高LDH是ir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NLR组、低PLR组和低LDH组的PF...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华东医院收治的64例接受单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学指标。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收集并记录免疫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是10.4个月(95%CI:8.2~12.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线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ECOG评分、治疗线数、NLR、PLR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赵斌  吴文博  段国辰 《肿瘤学杂志》2023,29(12):1028-1032
摘 要:早在19世纪已有学者发现肿瘤与炎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近几年肿瘤与炎症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热点问题,其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研究的焦点。有关NLR、PL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关系的研究显示NLR和PLR与NSCLC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有关,较高的NLR和PLR常提示患者不良的预后状态。全文就NLR和PLR与NSCLC诊断、分期及治疗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性指标对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3日至2019年1月3日参加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国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RESCUE研究)的1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9例,女20例;<60岁者145例,≥60岁者44例。计算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使用X-tile软件分别计算其最佳截断值,分析不同NLR、PLR、PNI和SII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NLR、PLR、PNI和SI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5、147.3、48.0和819.0。分别以其最佳截断值为界,将189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高NLR组(NLR≥2.25) 110例,低NLR组(NLR<2.25) 79例;高PLR组(PLR≥147.3) 71例,低PLR组(PLR<147.3) 118例;高PNI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pheral blood markers on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Methods The case data of 61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collected. Data on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peripheral blood markers as well as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and 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 were obtained. Results The median PFS of the included patients was 7.10 months (95%CI: 5.12-9.07). The ORR of patients with baselin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201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LDH≥201 (P<0.05).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baseline LDH0<201,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3.9,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240.3, and LDH1<249.0 two weeks after ICI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FS (P<0.05).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atients with NLR0<3.9 had longer PFS (P<0.05). Conclusion LDH0<201, NLR0<3.9, PLR0<240.3, and LDH1<249.0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ICIs. © 2023,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史丽君  陈林  周陈姣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382-138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 ma,NHL)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85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14(1~59)个月,通过与已知的预后参数进行对比,探讨Hs-CRP对该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治疗前血清基础Hs-CRP水平≥4 mg/L较Hs-CRP水平 < 4 mg/L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更短(P < 0.05),Hs-CRP水平≥4 mg/L较Hs-CRP水平 < 4 mg/L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 al,OS)亦更短(P < 0.05)。治疗后早中期Hs-CRP水平与OS、PFS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基础Hs-CRP可作为NHL患者复发以及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参数(P < 0.05)。   结论  治疗前基础Hs-CRP水平可作为NHL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虽然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不断改善,但部分患者预后仍较差。炎性反应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与炎性反应相关的全血细胞计数将会是预测NSCLC预后的有效指标。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系统组成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能全面反映宿主全身炎症及免疫状态,与其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CAR)、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的联合检测,可以增加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此外,SII检测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获取方便,易于在临床中运用。本文就SII与NSCLC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 < 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  结论  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α-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评价其对诊断和预后的意义。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4例NH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α-HBDH、LDH及β2-MG水平,比较α-HBDH、LDH、β2-MG的相关性,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及疾病侵袭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35%的NHL患者α-HBDH升高,并且与LDH及β2-MG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在不同分期患者α-HBDH和β2-MG具有明显差异,而LDH未发现明显差异;惰性与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之间α-HBDH、LDH水平均具有明显差异,而β2-MG无显著性差异;三者在不同性别、年龄均未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α-HBDH、LDH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化疗2~3个疗程后患者β2-MG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结论   NHL患者血清α-HBDH升高,与LDH、β2-MG水平呈正相关,与淋巴瘤病理类型及疾病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α-HBDH有望成为判断患者的肿瘤负荷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