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硬质气管镜下放置支架治疗大气道阻塞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治疗大气道内阻塞性疾病,探讨现代硬质气管镜下气管支架技术的价值. 方法 2002年9月至2008年5月,对7例大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在硬质气管镜下放置气管支架,其中良性病变1例,为右主支气管外伤后瘢痕狭窄;恶性病变6例,包括食管癌术后气道狭窄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1例,气管肿瘤术后气道狭窄1例.静脉全身麻醉,不插管,仰卧位,经口置入硬质气管镜,喷射通气.首先对气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将气道内病变清除或直接扩张气道,直视下利用施放器放置支架;术后不需要辅以机械通气. 结果 共放置支架7枚,每例患者1枚,包括气管支架3枚,左主支气管3枚,右主支气管1枚.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失访1例,随访6例,随访41.4±20.5个月;5例恶性疾病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猝死,4例术后平均生存14.7个月;1例良性疾病患者术后1个月因刺激性咳嗽将支架取出,随访27个月未再出现气道狭窄. 结论 硬质气管镜下放置支架治疗大气道内阻塞性疾病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气管发育异常、创伤性疤痕狭窄、气管原发性肿瘤或者气管周围肿物压迫、气管切开引起的狭窄、邻近组织放射治疗后的狭窄等,均可导致重度气管狭窄[1].其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气道重建;采用钬激光或氩气刀切除气管内肿物;气管支架植入等[2].由于患者重度气管狭窄,不仅清醒局部麻醉下无法耐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而且在全麻诱导后存在无法建立有效气道的风险.本院对4例重度气管狭窄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完成气道重建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及通气导管辅助下~(125)I粒子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125)I粒子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恶性气道狭窄患者180例。分析~(125)I气管支架植入前、后患者气促评级、血氧饱和度(SaO2)及呼吸频率,术后随访患者的~(125)I支架情况、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 180例均成功接受~(125)I粒子气管支架植入术,共植入~(125)I支架180枚,其中筒状支架132枚、"Y"型支架34枚、"L"型支架14枚。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本组患者SaO2由术前的(80.60±3.87)%提高至术后的(94.3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2,P0.01);呼吸频率由术前的(29.36±3.20)次/分改善至术后的(19.29±2.1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9,P0.01)。术后随访3~13个月,6例患者出现~(125)I支架再狭窄;患者生存期为49~401天,平均(182±94)天,患者60天生存率的估计值为0.99,180天生存率的估计值为0.65。结论局部麻醉及通气导管辅助下~(125)I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支架置入术可以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1])。该手术为气道内手术,对操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患者不能有明显的呛咳,且患者病情常较危重,因此通常选择在全麻下进行~([2])。此类手术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不太理想。本研究将i-gel喉罩应用于全麻下的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支架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及通气的方法。结果:经气管导管或喉罩支气管镜下定位气道内支架成功放置7例;感染气管支架或异物取出失败各1例,但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解除部分气道梗阻;经气管导管手控呼吸及高频喷射通气下“T”型硅胶管成功放置1例。结论: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关键在于保障气道内操作时的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例,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气道梗阻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成功的保障之一,经喉罩通气下行气管内操作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因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17例,行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于DSA监视下经气管套管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改善。随访3~24个月,支架无移位,气管通畅,患者无明显疼痛及异物感。结论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安全、快捷、有效,患者痛苦小,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肺癌、食管癌晚期患者气管可因受肿瘤浸润、压迫致狭窄而造成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气管支架置入术是解决患者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的良好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从气道评估到麻醉选择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观察就我院收治气道狭窄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如下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RP)气管软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RP累及气管、支气管致重度气管软化的患者行倒Y形气道内支架置入术,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左主支气管,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右主支气管,3例支架置于气管下段及左主支气管。结果对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是治疗RP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4例恶性肿瘤伴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行经皮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术后观察尿量及性状,超声及腹部平片随访。结果14例患者植入输尿管内支架均获成功,输尿管梗阻解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好转。结论对恶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行顺行植入输尿管金属内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气道狭窄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临床采用气管支架置人技术治疗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气道狭窄,疗效显著。这类操作需要麻醉医师提供良好的气道安全保障。我院自2010年以来在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气管金属支架置入5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例患者,女1例,男4例,年龄56~91岁。1例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致气道受压变窄,1例为纵隔肿瘤术后复发气道食道瘘,1例为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对气管狭窄切除重建术后呼吸道管理及减小吻合口张力的价值。方法22例气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气管病变段切除并对端吻合重建手术,根据是否手术同期接受横行切口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1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术前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声嘶、意识障碍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5),全组患者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后ARDS、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均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三维CT重建检查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除重建术后行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简化了术后的气道管理,保证了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同时亦起到减小吻合口张力作用,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气管狭窄重症患者,推荐预防性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2.
左半结肠恶性梗阻行自扩张内支架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左半结肠恶性狭窄病例38例分成两组。A组24例,B组14例。A组以介入方法植入永久性结肠内支架;B组暂时植入结肠内支架解除梗阻并充分肠道准备后行外科手术。结果A组24例中23例顺利植入结肠支架,其中1例因导丝不能通过植入失败,3例植入2枚支架。B组14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并顺利接受外科手术。结论自扩张式金属内支架能有效解除左半结肠梗阻,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为临床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气管 支气管内支架置入技术为治疗气道狭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技术的麻醉管理是麻醉医师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工作之一。现就气道狭窄病人的支架置入术及麻醉管理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气管-支气管内支架置入技术为治疗气道狭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技术的麻醉管理是麻醉医师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临床工作之一。现就气道狭窄病人的支架置入术及麻醉管理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伴先心病一期纠治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5.75月,平均体重9.38 kg。所有病例均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同时行气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其中10例采用Slide气管成形法,2例采用端端吻合法。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4例,气道分泌物增多5例,气道高反应4例,肉芽组织生长3例,其中2例最终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处理仍较困难,Slide手术方法是目前处理主气管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特别适合于长段和弥漫性气管狭窄的患者。但是,先天性气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仍需要以气管成形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的术后气道护理策略。方法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行矫治心血管畸形术,同时2例行气管重建,1例放置气管支架,其余患儿未处理气管。术后加强有创通气护理、无创通气护理,保持患儿镇静,注重体位护理及气道管理。结果患儿术后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4~139(51.0±18.0)h。11例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烦躁、吸气困难,给予开放气道、镇静及雾化吸入,其中8例患儿症状缓解,另3例需要CPAP辅助通气。1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随访5~37(21.0±5.2)个月,1例术中放置气管支架患儿术后1个月突然死于气道大出血,生存患儿中3例仍有活动后气喘,其余患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术后细致周密的气道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i-Tamemory allous stent,简称Ni-Ti支架)气管内植入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气管外科技术,它能有效解除由于各种良、恶性疾病所引起的局限性气管狭窄症状。但其麻醉处理较为复杂。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8月间的32例Ni-Ti支架植入手术,旨在对其麻醉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压缩雾化吸入表麻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丧失手术机会的恶性肿瘤气道狭窄患者,气管支架置入术可有效解除气道狭窄,保持呼吸通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但该治疗技术麻醉处理较复杂。我院2001年6月~2005年3月期间19例气管支架置入术,采用德国百瑞“压缩雾化吸入器”表麻,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37~76岁(平均59岁),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甲状腺癌2例,食管癌12例,肺癌3例,乳腺癌1例,气管肿瘤1例。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气管狭窄不能平卧者6例,CT检查均显示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最窄者直径仅0.3~0.4cm。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内良、恶性肿瘤及外压性恶性狭窄的方法和特点。方法2002年9月至2004年11月,应用电视激光硬质气管镜为13例大气道肿瘤病人进行了15次手术治疗。窄蒂良性肿瘤完全镜下取出;宽蒂或延伸至管壁外者中转开胸手术切除;大气道恶性狭窄者采用放置支架,或用电刀、氩气刀或激光灼烧瘤体使之再通的姑息治疗;可切除的原发气管恶性肿瘤,硬质气管镜作为根治术前的准备。结果良性肿瘤5例次手术:4例镜下完整切除,1例中转开胸切除。恶性肿瘤8例10次手术:3例置入支架,2例姑息切除肿瘤恢复气道通畅,3例开胸完成根治切除吻合。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硬质气管镜对大气道腔内窄蒂良性肿瘤的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所致大气道狭窄的姑息治疗及原发大气道肿瘤开胸治疗的术前准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