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30MeV/u 40Ar+112,124Sn反应中用平行板雪崩计数器实现了前冲余核的测量.在不同的线性动量转移下用运动源模型拟合了后角的3He,α和6He能谱,发现3He的能谱斜率温度在124Sn系统中高于112Sn系统,而6He的温度在112Sn系统中更高,α粒子在两个系统中没有明显差别.用热核粒子蒸发过程衰变道的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GEMINI的计算不能重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30MeV/u^40Ar ^112,124Sn反应中的轻粒子同位素产额比随角度和初始激发能的变化关系,对于两个反应体系,均观察到3He/^4He和^6Ni/^7Li的产额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6He/^4He和^8Li/^7Li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少,统计发射的运动学效应不能完全符合实验结果,各种单同位素产额比与靶核的N/Z比有关,表现出同位旋效应,而由双同位素比提取的核温度几乎没有靶核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放射性束物理的延伸,热核的同位旋效应引起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广泛重视. 给出35MeV/u 40Ar+112Sn/124Sn实验中,热核的同位旋对热核衰变出射道机制的影响:由于库仑不稳定性和库仑力作用,丰质子热核达到系统平衡前,很容易出现大量有利于增加余核中质比的高能粒子出射(如p、3He、α等);该类轻粒子在热核的衰变链中发射几率较大而且衰变链很长. 这样,传统的热核测量量(如能谱斜率温度)将受到测量粒子种类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 ^112Sn和^124Sn ^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入射能量E=40MeV/u时的多重碎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定性符合。观察到了两个反应系统中,中等质量碎片多重性,中子多重性,荷电粒子多重性与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之间的关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与膨胀蒸发源模型及同位旋相关的渗透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同位旋相关的反应动力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放射性束物理的延伸,热核的同位旋效应引起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广泛重视.给出35MeV/u 40Ar+112Sn/124Sn实验中,热核的同位旋对热核衰变出射道机制的影响:由于库仑不稳定性和库仑力作用,丰质子热核达到系统平衡前,很容易出现大量有利于增加余核中质比的高能粒子出射(如p.3He、a等);该类轻粒子在热核的衰变链中发射几率较大而且衰变链很长.这样,传统的热核测量量(如能谱斜率温度)将受到测量粒子种类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假定在复合核首次和级联γ退激过程中,除包含巨偶极共振模式外,还存在^6He,^6Li,^6Be,^7Li和^7Be等粒子集团的激发态的退激过程,并据此建立了包括这些过程的γ射线强度函数,计算了入射中子能量在0.01-3MeV能区的中子辐射俘获反应:197Au(n,γ)的反应截面和γ能谱,得到了与实验数据较好符合的结果,特别是,很好地解释了γ能谱中5.5MeV之后的反常突起。  相似文献   

7.
祁步嘉  唐洪庆  周祖英 《物理》2002,31(1):36-39
采用双飞行时间法创建了一台非常规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排除了用D(d,n)^3He中子源测量8-13MeV能区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时源中破裂中子群对次级中子能谱测量的干扰,结合常规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的测量,实现了用D(d,n)^3He中子源开展8-13MeV中子能区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用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30MeV/u 40Ar +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粒子,由两体符合事件提取了αα关联函数.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本底关联函数,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探测效率函数,在扣除本底产额并考虑探测效率的修正后,对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40Ar +112Sn和40Ar+124Sn提取的相对态布居核温度分别是4.18±0.25 0.21MeV和4.10±0.22 0.20MeV ;考察态布居核温度和粒子能量的关系时,观察到两个系统的发射温度均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缺中子系统40Ar +112Sn中由低能时的5.13±0.30 0.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87±0.37 0.29MeV ,丰中子系统40Ar+124Sn中由低能时的5.39±0.30 0.2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3.32±0.28 0.23MeV .用激发热核衰变过程的同位旋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入射能量为69和56MeV时对P、D、T、~3He和α五种轻粒子产物所测得的角分布、E_(c·m)-θ_(c·m)平面双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在速度表象中的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用有两个粒子发射源的运动源模型计算可较成功地拟合质子能谱,所提取的快速源的速度和温度与已发现的系统化规律值相符。将α、~3He和D等组合粒子的测量能谱与结合模型(Coalescence model)的计算进行了比较,这些产物的非平衡组分可满意地被结合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入射能量为69和56MeV时对P、D、T、3He和α五种轻粒子产物所测得的角分布、Ec.mc.m平面双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在速度表象中的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 用有两个粒子发射源的运动源模型计算可较成功地拟合质子能谱, 所提取快速度和温度与已发现的系统化规律值相符. 将α、3He和D等组合粒子的测量能谱与结合模型(Coalescence model)的计算进行了比较, 这些产物的非平衡组分可满意地被结合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入射能量E_l=70.0 MeV的~(12)C ~(112)Sn和~(12)C ~(124)Sn两个反应。使用△E-E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两反应中出射的α、Li、Be、B各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α粒子的角分布可以通过假定存在三种机制的α组份得到定性的解释。Li、Be、B的角分布为擦边角成峰,无前角成峰组份。实验结果给出,~(12)C ~(112)Sn反应比~(12)C ~(124)Sn反应出射α粒子的截面大,而出射Li、Be、B等粒子的截面小,表明靶核中子数,对出射粒子的几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入射能量E=40MeV/u时的多重碎裂.计算结果能与实验值定性符合.观察到两个反应系统中,中等质量碎片多重性、中子多重性、荷电粒子多重性与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之间的关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与膨胀蒸发源模型及同位旋相关的渗透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同位旋相关的反应动力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25MeV/u 6He与9Be靶的反应中,107°和128°处明显地观察到了轻粒子发射.粒子能谱形状与平衡热源蒸发相一致,分析得到热源的核温度为完全熔合条件下的5.6MeV或非完全熔合条件下的5.2MeV .实验发现发射氚的数量特别大,这可能与目前广泛研究的6He的集团结构和同位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p+58Ni反应的理论计算中考虑了集体态和转移反应机制,利用大型程序MEND计算了Ein≤200MeV能区6种轻粒子(n,p,α,d,t及3He)出射的能谱和双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与以前的工作相比,解释了能谱和双微分截面中出现的尖峰,并减小了单粒子态密度修正因子ccg1(v)。  相似文献   

15.
36Ar+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出射的中等质量碎片(IMF)约化速度关联函数. 结果表明36Ar+124Sn反应系统中的约化速度关联函数在小约化速度处的反关联程度比36Ar+112Sn反应系统中的强, 表现出明显的入射道依赖性. 考察出射粒子对的单核子总动量时, 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高动量粒子对的贡献. 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分别计算了两个系统的IMF发射时标, 在36Ar+112Sn反应系统中约为150fm/c, 而在36Ar+124Sn反应系统中, 约为120fm/c. 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 36Ar+124Sn系统中IMF的发射时间谱比36Ar+112Sn系统略有前移, 相应地, 其中心密度从最高点随时间的下降亦比36Ar+112Sn系统略快.  相似文献   

16.
中子能谱是反应堆中子场特征参数之一。核反应所产生的粒子总能量与引起反应的中子入射方向无关,因此核反应法测量中子能谱不要求预先准直中子,特别适合于测量非点源中子能谱。66LiF夹心谱具有体积小、时间响应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堆芯能谱测量时对中子场扰动较小,因此被广泛用来测量快堆中子能谱。文中研制了^6LiF中子夹心谱仪。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在13.5-14.6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测得的112Sn(n,2n)111Sn,118Sn(n,2n)117Sn 和 124Sn(n,2n)123mSn的反应截面值. 中子注量用93Nb(n, 2n)92mNb或27Al(n,α)24Na反应截面得到.单能中子由T(d, n)4He反应获得. 同时还列举了已收集到的文献值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更新、更好材料的新技术。其中热等离子体和重粒子温度都较高,约为10^3~10^4K量级,电子温度范围为10^4~10^6K,接近于局域热力学平衡状态,可以用统一的热力学温度来描述热等离子体的状态。热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焓、高能量密度以及气氛可控、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已经在机械加工、冶金、材料、化工和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陆晓  刘广东  沈彭年 《中国物理 C》2006,30(11):1074-1077
在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下, 通过共振群方法(RGM)计算了双Λ超核^6_ΛΛHe,^5_ΛΛHe,^5_ΛΛH,^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 结果表明, 假定双Λ超核具有双Λ集团和壳心核集团构成的两集团结构, 得到的^6_ΛΛHe超核的结合能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表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重子谱、N-N和Y-N相互作用及轻Λ超核的结合能, 也能较好地描述Y-Y相互作用及双Λ超核^6_ΛΛHe,^5_ΛΛHe,^5_ΛΛH,^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 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在25MeV/u^6He轰击^9Be靶的破裂反应产生的α碎片双微分截面及角分布,并在Ser—ber模型的框架下计算了在破裂反应中衍射破裂与擦去过程的贡献,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基于包含衍射破裂和擦去过程的Serber模型可以对^6He的直接反应进行较好地描述,擦去过程的贡献远大于衍射破裂的贡献.相对于^6Li而言,^6He较大的去2n微分截面源于它的弱束缚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