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应用半经验方法来解析无规1,2-聚丁二烯乙烯基叔碳(—CH=)的~(13)C-NMR谱图。研究指出只有主链CH与乙烯基叔碳之间的gauche排列和由此产生的屏蔽效应对后者的化学位移的改变作出了贡献。因此,可以直接利用键概率来归属十个五元组立构异构体的排列顺序。由于上述原因,得到了对于无规1,2-聚丁二烯乙烯基叔碳的~(13)C-NMR谱的一种新的归属,并且通过研究全同和间同1,2-聚丁二烯的~(13)C-NMR谱图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用IR、~1H和~(13)C-NMR方法研究了环烷酸钕催化聚戊二烯-1,3的链节结构和序列分布。结果表明,聚合物含有约70%顺-1,4,25%反-1,2和5%反-1,4结构。确定了计算脂肪碳~(13)C-NMR化学位移的一组经验参数,对各峰做了归属。~(13)C-NMR能很好地辨别顺-1,4,反-1,4和反-1,2等各种结构,发现稀土催化聚戊二烯-1,3单体链节是以头-尾相联,不存在反结,并发现了1,4-1,2联结的序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3C-NMR方法研究了不同催化体系制备的聚丁二烯。经分析指出,聚丁二烯分子链的三种序列(顺-1,4-序列、反-1,4-序列和1,2-序列)和十七类脂碳碳核为~13C-NNR谱贡献了十六个谱峰。经数据的解析,得到一组计算聚丁二烯脂碳部分各谱峰化学位移的经验参数。在本文条件下,应用该组参数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本文确认了聚丁二烯反-1,4-序列第四峰(T_4)的存在。初步研究了聚丁二烯~13℃-NMR谱图的定量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天增  郭清宇 《分析化学》1993,21(6):657-659
本文报道了一种小型甾体类天然产物~(13)C-NMR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系统具有名称、结构、化学位移和分子式等多种检索功能。能有效地辅助人们对甾体类天然产物~(13)C-NMR图谱的解析。系统采用BASIC语言编写,编译后运行。经在IBM PC/XT机上运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解析锂系和铁系含乙烯基聚丁二烯的~(13)C-NMR谱图,发现并确认了一个新的共振吸收峰。即聚丁二烯反式1,4-序列的第四峰,简称T_4峰。 Furukawa等对钼系和章哲彦等对铁系等二元聚顺-1,4-1,2-丁二烯的研究都指出在聚丁二烯的~(13)C-NMR谱图上,有四个谱峰属于顺1,4-序列。本文给出其化学位  相似文献   

6.
利用~(13)C-NMR 图谱研究各种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已成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若不考虑实验条件的影响,有机物中的~(13)C 化学位移值主要取决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不同的结构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分子的~(13)C-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H-NMR,~(13)C-NMR和化学位移相关谱(COSY)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的链结构.虽然质子峰的重叠给谱的识别带来一些困难,但是利用H-H COSY和C-H COSY提供的信息讨论了PEMA的~1H谱和~(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归属β-CH_2的四元组立构序列仍有一些问题.最后计算了无规PEMA的五元组立构序列分布.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维~1H-NMR、~(13)C-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DEPT)谱、二维核磁异核单量子相干谱(HSQC)和~1H-~(13)C异核远程相关谱(HMBC)等方法,对第2代超支化脂肪族聚酯HB-20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1H-NMR和~(13)C-NMR谱图中各出峰得到归属,同时HB-20的分子骨架结构得以明确解析;由~1H-NMR中树枝状、线形和端基甲基(D-CH_3、L-CH_3和T-CH_3)三种结构相对峰面积计算得到HB-20的平均支化度为0.47;由羟值测试和核磁共振结果分别计算得到HB-20的数均分子量为1 878、1 876,两者接近。HB-20的分子结构得到明确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Tonelli的γ-效应和Flory的聚丙烯旋转异构体模型,计算了无规聚丙烯~(13)C-NMR的不同立体异构中甲基碳的化学位移。计算值和观察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文献上一些有争议的共振峰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几种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环杷明(cyclopamine)的~(13)C NMR化学位移。与实验值比较发现采用B97-2/pcSseg-1的气相优化结构结合SMD溶剂化模型计算获得的~(13)C NMR化学位移最合适。在此基础上,对藜芦中的五种典型生物碱结构(环杷明、介芬胺、藜芦胺、计明胺和棋盘花胺)进行了相应的~(13)C NMR化学位移计算。通过与实验值进行拟合,得到线性标度公式σ=(184.4-σ_(cal))/1.0261。其相关系数R~2=0.9976。此外,理论计算也可以解决化合物中的相似碳的~(13)C NMR化学位移归属困难的问题。线性标度方法获得化学位移对建立天然产物的NMR数据库、匹配结构和解析实验测试数据提供了一种快捷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工作可粗分为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智能解析两大类。本文通过子结构(本文中的子结构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β层子结构,以下同)与~(13)C-NMR谱相关性研究,并建立~(13)C-NMR谱自动解析系统。首先,采用统计方法,由已知波谱数据寻求共振碳的β层环境结构与共振碳化学位移的对应范围,产生以碳为中心原子的β层子结构-~(13)C-NMR谱相关表。在解析未知化合物结构时,由未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咖啡咽铂、茶碱铂、可可碱铂络合物的~1H和~(13)C-NMR谱,考察了络合前后生物碱配体~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结合氢-铂、碳-铂偶合常数的测定,确定了各生物碱配位原子为咪唑环上双键氮,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搞清了与一般抗癌铂类络合物结构不同的咖啡咽铂等络合物的结构,并用异核选择去偶双共振技术对全部~(13)C和~1H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咖啡咽铂、茶碱铂、可可碱铂络合物的~1H和~(13)C-NMR谱,考察了络合前后生物碱配体~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结合氢-铂、碳-铂偶合常数的测定,确定了各生物碱配位原子为咪唑环上双键氮,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搞清了与一般抗癌铂类络合物结构不同的咖啡咽铂等络合物的结构,并用异核选择去偶双共振技术对全部~(13)C和~1H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4.
对从煤液化残渣中萃取出的沥青类物质进行了固体13C-CP/MAS NMR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得到煤液化沥青的芳香结构单元信息及相关结构参数信息。结果表明,煤液化沥青芳香桥碳与周碳之比为0.115,芳香碳原子的存在形式以苯结构为主;脂肪结构多以甲基和环状亚甲基形式存在;氧主要以羰基、酯基的形式存在;氮主要以吡咯的形式存在。利用结构参数和分析表征结果构建了煤液化沥青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运用13C-NMR预测软件ACD/CNMR Predictor计算了煤精制沥青大分子结构模型的13C化学位移。根据计算结果对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了修正,获得了与实验谱图吻合较好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自菊科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首次分得三个贝壳杉烷型(Kauranetape)二萜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IR,’H-NMR,~(13)C-NMR,MS,二维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α,16α,17-三羟基贝壳杉烷[I],3α,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17-0-β-D-葡萄糖甙[Ⅱ]和16α-羟基贝壳杉-3-酮-17-0-β-D-葡萄糖甙[Ⅲ]。其中[Ⅰ]为一新天然产物,[Ⅱ]为一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通过对该三个化合物的~(13)C-NMR光谱分析,讨论了不同位置取代基对其~(13)C-NMR光谱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的两种共混方式即熔融辗压共混与去溶剂共混,在添加与不添加催化剂Ti(OBu)_4·BF_3·OEt_2两种情况下于150℃都观察到两种均聚物的明显降解。共混d,l-聚丙交酯(d,l-PLA)/ε-聚已内酯(ε-PCL)时,d,l-PLA降解速率大于ε-PCL~(13)C-NMRDSC谱图证明它们间无明显的酯交换发生;在与上述相同条件下,共混l-PLA/ε-PCL时,~(13)C-NMR及DSC谱图都证实了发生明显酯交接,生成了共聚物。共聚物的摩尔组成由~1H-NMR加以测定,由精细~(13)C-NMR谱图计算出共聚物中l-LA与ε-CL平均链段长度。DSC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晶情况。其结果与上述二者的分析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定和解析14个2-苯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13)C NMR谱,研究了芳杂环上的取代基效应和不同取代基对分子内核电荷密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影响~nJ~(13)C-~1H的结构因素。应用对照分析法研究了苯并噻唑取代基对苯环的微扰作用,得到了苯并噻唑取代基的诱导化学位移值,并作了芳环~(13)C化学位移的经验计算,计算值和实验值相符。用EHMO方法(广义Hückel分子轨道法)对化合物2,3,9作了理论计算,将计算所得的碳原子的总电荷密度与~(13)C化学位移作了回归分析,相关因子为0.9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季铵盐N,N,N-三甲基-N-(2-羟基乙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自聚产物的合成,用13C-NMR1、H-NMR、不失真地极化转移增强(DEPT)1、3C-1H异核远程相关(HMBC)实验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自聚产物是三聚异氰酸酯,主要含有三聚体异氰脲基、异氰酸根.一维核磁谱及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分辨出两种羰基,确定了氮上4种不同取代结构的分子链连接情况.对自聚产物的碳谱图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酯化法,通过改变对苯二甲酸(PTA)与2,5-呋喃二甲酸(FDCA)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运用1H-NMR和13C-NMR测试手段研究PEFT共聚酯的链结构。通过观察PEFT共聚酯链上乙二醇单元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及相应的4种信号的强度变化,计算出共聚酯的数均序列长度(L),无规度值(B)和共聚物的组成。通过Yamadera和Murano公式计算所得共聚酯无规度值B均接近于1,说明PEFT共聚酯为无规共聚物;PEF-block-PET嵌段共聚物B为0.577,PEF-blend-PET共混物的B为0;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表明,0PEFT共聚酯均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进一步说明了PEFT共聚酯为无规共聚物。其中PTA∶FDCA的摩尔比为1∶1时,即PEFT-50,B值最大,基于1H-NMR谱图计算得B=1.012,13C-NMR谱图计算得B=1.028。上述结果表明,2,5-呋喃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在与乙二醇的亲核取代反应中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γ效应以及Suter-Flory的聚丙烯构象内旋转模型,计算了一组两端全部为全同2单元组(meso),中间为11单元组不同立构缺陷的高全同聚丙烯(IPP)分子链中心甲基碳的相对化学位移。将其与67.8MHz ~(13)C-NMR观测值比较,说明IPP中主要缺陷是孤立的rr,此外还有长间同序列的分子链混合,而不是孤立的rrrr缺陷分布在IPP分子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