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pH3.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盐酸二甲双胍(MFH)与Pd(Ⅱ)形成阳离子螯合物,它能进一步与酸性染料曙红Y(EY)的阴离子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生成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292、540和327 nm。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信号的增强(ΔI_(RRS),ΔI_(SOS)和ΔI_(FDS))均与MFH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MFH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7、13.2和22.7 ng·m L-1。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良好。探讨了缔合物生成及散射增强的机理。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度的测定痕量MFH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MF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吖啶橙(AO)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LS)、二级散射(SOS)和反二级散射(ASOS)光谱, 并建立了AO共振光散射法和SOS、ASOS法水相直接测定环境水样中AS的新方法。结果表明: (1) 在pH 1.8~4.0的范围内, 加入SDBS导致AO共振光散射剧烈增强, 在λem=λex=537nm处, 存在一RLS峰, 其强度与SDBS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AS(以SDBS计)的RLS法。在2.5×10-5 mol/L的AO存在下,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8~8.71 mg/L, 检出限为8.36μg/L。用该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AS, 结果满意。(2) 当λem=321 nm,λex=642 nm时, 在0.014~8.71 mg/L含量范围内,ΔIASOS 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检出限为4.31μg/L; 当λem= 642 nm, λex= 321 nm时, 在0.050~8.71 mg/L范围内,ΔISOS 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检出限为14.9μg/L。  相似文献   

3.
在pH 3.2~5.7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Ag+与Cl-反应形成Ag Cl.当Ag+适当过量时,Ag Cl与Ag+结合形成[Ag Cl·Ag]+阳离子,它能进一步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曙红B(二溴二硝基荧光素)、曙红Y(四溴荧光素)、乙基曙红(四溴荧光素乙酯)、荧光桃红(四氯四溴荧光素)和虎红(四氯四碘荧光素)等多取代荧光素阴离子(HL-)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Ag Cl·Ag)HL].该疏水性离子缔合物可在水相的挤压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聚集形成平均粒径约为20 nm的纳米微粒.此时仅引起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微小变化,但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以及倍频散射(FDS)和二级散射(SO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的显著增强,其中以曙红B体系最灵敏.曙红B体系的最大RRS、FDS和SOS波长分别位于315 nm、350 nm和560 nm处,3种散射增强(ΔIRRS、ΔIFDS和ΔISOS)在一定范围内均与氯离子浓度成正比,均可用于氯离子的测定.其中以FDS法最灵敏,RRS法次之.3种方法(RRS、FDS和SOS法)对于氯离子的检测,曙红B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5~1.22μg/m L、0.004~2.92μg/m L和0.01~1.94μg/m L,检出限分别为1.50 ng/m L、1.20 ng/m L和3.90 ng/m L.本文研究了[(Ag Cl·Ag)HL]n纳米微粒的形成、散射强度的提高、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上述反应,发展一种RRS、SOS和FDS技术高灵敏、高选择性和简便、快速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HCl及环境水样中氯化物的新方法.文中还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研究了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的相互作用。在盐酸(p H 1.2)介质中,ABZ与TP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TP=3∶1),使RRS、SOS与FDS的光谱信号大大增强。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强度(ΔI)与ABZ的浓度成正比。对于A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98μg/L(RRS法)、3.75μg/L(SOS法)、5.07μg/L(FDS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ABZ与TP的最佳反应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和反应历程。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法快速、简便、灵敏测定ABZ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ⅠRRs,△ⅠSOS和△ⅠFDS...  相似文献   

6.
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倍频散射(FDS)、二级散射(SOS)并结合吸收光谱研究了刚果红(CR)与阿米卡星(AMK)的相互作用. 在弱酸性条件下, CR与AMK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和电荷转移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 导致RRS, FDS和SOS光谱显著增强, 并出现新的RRS, FDS和SOS光谱. 最大RRS, FDS和SOS分别位于563, 475和940 nm, 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AMK的浓度成正比. 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于AMK的检出限(3σ)分别为4.0 ng·mL-1 (RRS法), 3.6 ng·mL-1 (FDS法), 1.9 ng·mL-1 (SOS法). 此方法也有较好的选择性. 据此发展了一种用刚果红测定AMK的共振散射新方法. 并用于人血清和尿液中AMK的测定, 回收率在95.5%~105.5%之间.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反应前后生成焓、电荷分布、平均极化率等的变化, 探讨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0.05 mol/L(pH=1.3)的HCl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亚甲蓝(MB)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 2: 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急剧增强,光谱最大散射强度分别位于310、648和341 nm,并在一定范围内与MB的浓度成正比,对于MB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2×10-9 g/mL(RRS法)、1.4×10-9 g/mL(SOS法)和1.7×10-9 g/mL(FDS法).据此建立了光散射法测定痕量亚甲蓝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在94.4%~103.7%之间.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讨论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孙谦  杨迎春  叶芝祥  张林 《应用化学》2013,30(4):474-480
在pH=9.0的弱碱性环境中,Hg2+与邻菲啰啉(phen)反应形成无色螯合物[Hg(phen)3]2+,再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g(phen)3CR,其摩尔比为1∶1。 此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的散射波长分别位于578 nm(RRS法)、612 nm(SOS法)和352 nm(FDS法)。 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增强(ΔI)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32 μg/L(RRS法)、3.20 μg/L(SOS法)和1.56 μg/L(FDS法),考察了最佳实验条件和影响因素,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以RRS法为例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据此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Hg2+的光散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Hg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并对RRS增强的原因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0.05 mol/L(pH 1.3)的 HCl 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亚甲蓝(MB)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 2︰1 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 RRS,SOS 和 FDS 光谱。最大 RRS, SOS 和 FDS 分别位于 310, 647 和 341 nm, 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MB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MB的检出限(3?)分别为 1.2 ng/mL (RRS法)、1.4 ng/mL (SOS法) 和 1.7 ng/mL (FDS法)。据此发展了一种测定痕量亚甲蓝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在 94.4-103.7 ? 之间。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并结合量子化学AM1法讨论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pH 5.9 NaAc-HAc的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FMTD)与Hg(II)形成五元环螯合阳离子([Hg(FMTD)]2+),再进一步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反应形成1: 1: 2的三元混配物([Hg(FMTD)(AS)2]). 此时,引起体系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的显著增强. 最大的散射波长位于345~352 nm (RRS法)、544 nm (SOS法) 和352 nm (FDS法),3种散射强度(?I)的顺序均为SLS>SDS>SDBS,在一定范围内?I与FMTD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3.9 ng/mL (RRS法)、14.6 ~ 16.3 ng/mL (SOS法)和7.0 ~ 8.5 ng/mL (FDS法). 据此提出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FMTD的光散射新方法. 适用于注射液、血清和尿样中FMTD含量的测定. 文中探讨了[Hg(FMTD)(AS)2]的形成对吸收和RRS光谱的影响及引起RRS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pH=1.5的HCl介质中,阿苯达唑(ABZ)与12-磷钨酸(TPA)形成摩尔比为3∶1的离子缔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2nm、726nm和392nm。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散射信号的增强(△IRRS、△ISOS和△IFDS)均与ABZ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A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0ng/mL、3.7ng/mL和2.5ng/mL。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良好。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度的测定痕量ABZ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ABZ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刘健  刘忠芳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化学学报》2010,68(12):1210-1216
在pH 1.8~2.5的Britton-Robinson (BR)缓冲介质中, 硫酸软骨素A (CSA)的硫酸酯基离解而以带多个负电荷的大阴离子存在, 而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糜蛋白酶(Chy)、溶菌酶(Lyso)和α-淀粉酶(α-Amy)等蛋白质处于其等电点(pI)之下, 则是带多个正电荷的大阳离子, 两者可借静电引力、氢键作用、疏水作用而结合形成复合物. 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和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的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散射光谱. 3种散射的散射增强(ΔIRRS, ΔISOS和ΔIFDS)均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三种方法对蛋白质的检出限分别为4.5~12.0 (g/L (RRS法)、8.9~15.8 (g/L (SOS法)和13.4~31.5 (g/L (FDS法), 其中以CSA-BSA体系灵敏度最高(检出限可达4.5 (g/L). 研究了反应体系的RRS, SOS和FDS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讨论了反应机理、结合模式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 并以CSA-BSA体系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 方法可用于正常人血清及尿样中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 荧光猝灭法、RRS法、FD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2.31、7.24和11.65 μg/L,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 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该方法用于甲苯咪唑片剂以及尿样中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pH6.0的HAc-NaAc缓冲液中,茜素红-镧与左氧氟沙星(LVFX)形成三元配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均增强,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14 nm、570 nm和285 nm,对于RRS在0.02~1.2 mg/L、SOS在0.01~1.0 mg/L和FDS在0.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LVFX的检出限分别为4.00μg/L(RRS法)、9.16μg/L(SOS法)和4.42μg/L(FDS法),据此建立了灵敏的测定左氧氟沙星的共振线性和非线性光散射分析法。并以RRS法考察了茜素红-镧-左氧氟沙星体系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等。方法可用于片剂、胶囊中左氧氟沙星的测定,同时以标准加入法对尿样和血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3+对金橙G(OG)二级散射光谱的影响,发现Fe3+对OG的二级散射有增敏作用。进一步考察了Fe3+对OG二级散射光谱的增敏情况,并确定λex=331 nm,λem=662 nm为工作波长。二级散射增敏度(ΔISOS)与Fe3+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Fe3+的新方法。Fe3+的线性范围0.010~1.40μg/mL,检出限为0.0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95.9%~103.8%。方法已用于自来水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二级散射光谱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与健那绿离子缔合物的二级散射和"反二级散射"光谱。结果表明:当λem=340nm,λex=680nm时,在0~50μg mL质量浓度范围内,ΔIFDS与溶液中物质的质量浓度成正比,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8,检出限为17.4ng mL。  相似文献   

18.
金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卡那霉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一种含柠檬酸盐的溶液中, 柠檬酸根阴离子自组装于带正电荷的金纳米微粒表面, 使金纳米微粒成为一种被柠檬酸根包裹的带负电荷的超分子化合物. 在pH 4.4~6.8的弱酸性介质中, 它可与质子化的卡那霉素(KANA)阳离子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结合, 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平均粒径从12增至20 nm), 这种聚集体的形成在引起金纳米的等离子体吸收带明显红移(Δλ=102 nm)的同时, 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且倍频散射(FDS)和二级散射(SO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也有较大的增强, 最大散射峰分别位于280 nm (RRS), 310 nm (FDS)和480 nm (SOS)处. 在适当条件下, 散射强度(ΔI)与卡那霉素的浓度成正比, 其中RRS法灵敏度最高, 因此金纳米微粒可作为测定卡那霉素的高灵敏RRS探针, 它对卡那霉素的检出限为10.52 ng•mL-1, 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血液中卡那霉素的测定, 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曙红Y-SDS体系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于pH=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丁胺卡那霉素(AMK)与曙红Y形成复合物,据此建立了以曙红Y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AMK的分析方法.在λ= 525 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最大且光散射的强度与AMK的浓度在4~20 μg·5mL-1内成正比.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对4.0 μg·5mL-1的AMK平行测定11次,检出限为0.0108 μg·5mL-1,RSD为3.23%,用于市售药品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pH=5.0—9.0的水溶液中, 硫化镉纳米微粒[(CdS)n]与蒽环类抗生素米托蒽醌(MXT)、 表柔比星(EPI)和柔红霉素(DNR)凭借静电引力及疏水作用力结合, 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 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最大的RRS峰位于292 nm(MXT体系)、 285 nm(DNR体系)和315 nm(EPI体系). 与此同时还观察到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强度明显提高. 其最大SOS峰位于540 nm(MXT体系)和560 nm(EPI及DNR体系), 而最大的FDS峰分别位于335 nm(MXT体系)、 320 nm(EPI体系)和330 nm(DNR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 3种散射强度(ΔI)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 反应具有高灵敏度, 对于3种药物的检出限在3.6—9.1 ng/mL之间. 其中(CdS)n-MXT体系灵敏度最高, 对MXT的检出限分别为4.1 ng/mL(RRS)、 3.8 ng/mL(SOS)和3.6 ng/mL(FDS). 据此发展了一种用纳米硫化镉作探针, 灵敏、 简便并快速测定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