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湖北大量的历史文献重建的各地区早涝等级序列,建立了能基本反映出早涝长期演变规律、长而统一的干湿指数序列,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计算,着重分析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干湿指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几种分布出现的时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2.
为识别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变化规律, 指导流域防洪治涝, 以流域内及其周边47个国家雨量站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 采用Mann-Kendall法、Pettitt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 分析了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的趋势、突变和周期. 结果表明: 台汛期降雨量呈不明显增加趋势; 在1980年发生突变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降雨量变化存在22a主周期, 未来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可能处于偏丰期.  相似文献   

3.
早稻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的遗传分析杨金松昌炎新(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64)关键词水稻,早稻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分析分类号S511,Q348自“六五”以来,湖北省育成和推广了大量的早稻品种.对这些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趋势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现阶...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大果马蹄荷林种群生态数量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果马蹄荷林种群数量与最短邻体距离的方差变化规律以及随空间距离的相关变化分析,并引入相应的生态数量场,得到了大果马蹄荷林生态数量场势函数φ(r):φ(r)=1454/1+S(t)^0.902r^1.4分析了φ(r)与密度规律,Logistic规律以及周期性阻尼振荡规律的关系,认为φ(r)的周期性特征和β变化规律对生态管理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省境内4个地点共9个拟南芥自然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观察和统计.该种的株高、莲座叶数目和形状、莲座大小、花果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变异,除了莲座叶形状等性状外,多数表现出居群问的变异.采用34个形态性状对这些居群作出了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相邻居群之间有一定的形态相似性,但有一个地点的相邻居群之间存在极大的形态差异;对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和空间距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自然居群中获得了超小型、长根型、长叶型、大莲座型、基部多分枝型和主茎多分枝型共6种形态变异型植株,对这些变异植株进行的栽培实验显示长叶型和大莲座型的子代都具有与亲本相似而明显区别于对照植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试论湖北省洪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几个典型洪涝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与湖北严重洪涝灾害密切联系的几种大气环流系统,并进行了分型.  相似文献   

7.
近50多年来浙江省气候变化总趋势在逐渐变暖,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明显,增幅加大.浙江省汛期各月降水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不同:在季节转换月份5月和9月,降水量明显减小,而在夏季的降水量增加,8月尤甚.在气候变暖期,浙江省汛期旱涝事件的发生频数增加.大气环流时气候变暖的响应是:5月份,高层南亚高压偏弱偏南,中国东南部上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引导冷空气多偏北东移,中层印缅槽的减弱导致向江南水汽输送减少,低层偏南气流远离华东,浙江省主要受单-西北干燥气流影响,降水显著偏少;8月份,青藏高压位置偏西,中国东南部上空西北气流有利引导冷空气南下,低层越赤道气流加强了赤道幅合带的扰动,有利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中层副高南侧偏东气流有利于引导台风北上登陆华东,导致影响浙江台风年频数增加,台风与冷空气相互作用有利强降水发生,形成台涝.在气候变暖期海水表层温度距平升高,ENSO事件的多发、增强的倾向影响了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Linux操作平台下应用FAST_wmg有限元前后处理软件对机械密封焊接金属波纹管膜片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同等条件下对焊接金属波纹管采用了S型膜片和V型膜片,并分别进行了有限元强度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膜片最大应力集中都在膜片两端周围发生.这与文献所叙述的波纹管的主要失效发生在膜片两端与焊谷接近的部位非常吻合,但是,在同样边界条件下,在同样位移量时S型膜片最大应力值比V型膜片最大应力值小,压缩量大.  相似文献   

9.
武昌珞珈山大气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珞珈山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在珞珈山周围设立了5个大气监测采样点,进行一年多的大气环境监测,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是,飘尘.SO2和NOx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所规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历史干湿气候的世纪振动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干湿指数方法对近2000 年来湖北干湿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地区的气候湿润状况波动明显,气候的相对干燥与湿润大致以2 个世纪为周期反复交替出现.近代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仍属于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过程中的正常振动,气候的干湿状况总体上维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上.湖北气候干湿变化与我国海河流域的干湿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与北美西部更接近些,与欧洲和非洲的同步性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灾害等级法、多项式拟合、距平分析、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清代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可划分为5个阶段,1644—1690,1801—1840及1881—1912年为洪涝灾害高频期,1691—1800和1841—1880年为洪涝灾害低频期,研究区清代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灾害等级以中度洪涝和大洪涝为主,洪涝灾害发生存在3,8,17以及61 a左右的准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清涧河流域中下游与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县市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研究区大洪涝及特大洪涝在气候转型期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在气候偏湿条件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大洪涝及特大洪涝的发生频次;交叉小波变化显示,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在2~5,9~12及56~70 a周期尺度上与厄尔尼诺事件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在8~14 a周期尺度上与太阳黑子数序列相关性明显。3个洪涝灾害高频期受夏季风的影响,1881—1912年研究区洪灾频次显著增加与该阶段夏季风活动加强有关,使得研究区降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对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自然灾害受灾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自然灾害时空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程度总体有所下降,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高受灾中心集中在西南、东南地区;(2)受灾面积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倒塌房屋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省域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3)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效应呈西正东负的格局,这与省域受灾程度、灾害种类及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湖北网湖^137Cs、^210Pb计年与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计年法测定百年来湖北网湖沉积物的年代,据此计算出网湖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2种计年方法测得的沉积速率基本一致,以1954年和1963年为时标,^137Cs测得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594cm·a^-1和0.557cm·a^-1。^210Pb计年法CIC模式计算得到网湖平均沉积速率为0.56cm·a^-1.CRS模式得到百年来网湖沉积速率变化较大,20世纪50年代以前,平均沉积速率为0.2cm·a^-1左右;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平均沉积速率上了一个台阶,约为0.4cm·a^-1;80年代中期以后平均沉积速率攀升至约0.6cm·a^-1,网湖沉积速率变化与湖区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最为显性的自然事件.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整理了中国古文献记载中自然灾害导致的"死者万计"事件的发生频次,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历史时期"死者万计"事件频发,共有217a,主要类型为疫灾、饥灾、飓风、水灾.魏晋南北朝为第1个小活跃期,明清集中了总年数的60.8%,为第2个活跃期,并且秋季和夏季出现次数最多.10a频次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在1580~1589年,分为频次最少-缓慢上升-频次平缓-快速上升4个阶段,1820年发生增多突变.灾害演化过程中存在26,7和4a共3个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以江苏、浙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和以河南为主的黄河中下游是2个高频中心,且各省灾害结构不同.气候的寒冷与异常、季节变化、灾害结构、人口规模、社会动荡、朝代更替等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0~2014年云贵地区4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旱涝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1960~2014年云贵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997年出现了气温突变现象.(2)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下降最快,冬季最慢,且降水呈现14a和28a的周期变化.(3)1960~2014年云贵地区呈现偏旱的趋势,且夏秋两季干旱趋势较为明显.(4)从空间尺度分析,云贵地区整体上趋于干旱(SPI倾向率小于0),在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偏旱现象较为严重,仅在云南省北部出现偏湿现象.因此近55a云贵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首位度、频数分析等方法判断位序-规模法则拟合高首位度区域旅游规模结构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关联和产业关联2个层面剖析湖北省国内旅游规模非均衡分布原因。结果表明:(1)湖北省国内旅游规模并不是位序-规模法则拟合的均衡分布,而是武汉“一市独大”,其他城市“弱小均质”的非均衡结构;(2)湖北省13市(州)国内旅游规模呈现“高-低”集聚特征,武汉一市的极化发展致使其他市(州)低水平均质;(3)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发展水平显著调节了景区品质对国内旅游规模的影响,武汉具有优势关联产业,高品质景区使国内旅游极化发展;其他市(州)因为景区品质或关联产业的短板导致低水平均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