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陀二针治愈下肢瘫痪1例刘振铎(科研处门诊部)关键词坐骨神经炎,环跳穴,悬钟穴,瘫痪,针灸病人张某,女,48岁,农民。因下肢瘫痪30d,沿双侧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以夜间为重,右侧甚于左侧,睡眠取左侧卧位,屈曲右侧肢体。坐时左...  相似文献   
2.
针刺加TDP照射悬钟治疗踝关节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5例中,男75例,女10例;年龄18~36岁,平均25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5天。本组85例均有明显扭伤史,局部压痛(+),肿痛明显,活动受限,严重者有瘀血征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4,(36):108-110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关于悬钟穴的定位在学术界存在诸多看法,笔者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国家标准和较有影响的针灸著作中关于悬钟穴的定位,分析从古至今该穴定位的演变,认为该穴应该定位于外踝上3寸,胫骨前嵴和腓骨前缘之间。并对该穴定位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时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刺悬钟配阿是穴治疗骨科术后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朝辉  冯彩霞 《中国针灸》2007,27(12):895-897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平痛新注射液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悬钟穴为主配以阿是穴30分钟;药物组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20 mg,每日3次。观察记录各组48小时内疼痛情况变化。结果:针刺组24小时优良率89.2%,药物组24小时优良率81.4%;针刺组48小时优良率100.0%,药物组48小时优良率96.3%。统计结果显示针刺组镇痛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悬钟、阿是穴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9年以来,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宗旨,应用在针刺悬钟穴得气后留针,同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落枕50例,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5h,最长2d. 2诊断依据 2.1多起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 2.2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偏斜,重者疼痛可牵及肩背部; 2.3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无红肿发热,喜得热敷.……  相似文献   
7.
赵志强  刘烨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14-114
目的:利用按摩和针灸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按摩配合远道刺(后溪、悬钟),治疗本病67例。结果:临床治愈6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法取穴少,动静结合,疗效高,能较好的达到治疗落枕的舒筋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选择2004-11/2006-05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古城医院针灸科、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3单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适病例160例,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控制颅内压、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30d。并以经颅多普勒检测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的变化,同时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60例病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明显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P<0.05),且优于对照组(t=2.45,P<0.05)。②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01,P<0.01),且优于对照组(t=7.67,P<0.05)。③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得到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5,P<0.05),且优于对照组(t=5.16,P<0.05)。④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3,P<0.01),且优于对照组(t=5.43,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悬钟阳陵泉超声波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悬钟、阳陵泉穴位阿是超声波治疗联合抗炎脱水药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悬钟、阳陵泉穴位阿是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同时配合抗炎脱水治疗;对照组仅予抗炎脱水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腰腿疼痛程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组内比较,治疗2天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天分别与治疗2天比较,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天分别与治疗4天比较,治疗14天分别与治疗7天比较,对照组VAS评分均无明显下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仍持续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2组治疗7天、治疗14天VAS评分均下降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钟、阳陵泉穴位阿是超声波治疗联合抗炎脱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患者腰腿痛迅速缓解,功能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抗炎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三阴交及悬钟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义蓉  田玲 《四川中医》2000,18(4):56-56,F003
急性腰扭伤是人体在负重或体位变换时,腰部的肌肉、韧带、滑膜受到牵扯、扭转或小关节微动错位而引起的一种损伤。笔者近年来对3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针刺双侧三阴交及悬钟配合患者主动扭转躯干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其医理探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对例,女10例;年龄历~22岁,平均19岁;病程2小时~3天。临床症状有:外伤史,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治疗方法令患者坐位,两脚与肩同党支撑地面(脚尖向前),针取患者双下肢的三阴交及悬钟穴并留针,然后扶患者慢慢站立,做躯干的环转动作2~5分钟(动作幅度由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