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9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348篇
医药卫生   3008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1146篇
  2012年   1575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745篇
  2009年   1826篇
  2008年   2063篇
  2007年   2038篇
  2006年   1895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1614篇
  2003年   1587篇
  2002年   1342篇
  2001年   1135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603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儿女,2岁,头面部黄色斑片1年半,渐累及躯干、外阴。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外阴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黄色斑片,约绿豆至豌豆大小,边界清,表面光滑,未见丘疹、斑丘疹、鳞屑、萎缩、糜烂、坏死等。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可见弥漫泡沫细胞浸润,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扁平黄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 d"于2019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 d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予以特殊治疗。入院前4 d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双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1 d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双脚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颅内未见明显责任病灶。2 d后患者肢体麻木范围较前扩大,双上肢、双下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 2%,平均住院时间7. 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 3%和4. 1天,P 0. 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 61%和2. 1%,均低于手术组的1. 27%和4. 7%,P 0. 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 5%、2. 5%)均与手术组(2. 2%、1. 8%)无明显差异,P 0. 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交通及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高能量创伤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是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其中多发伤患者创伤重、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如何提高其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创伤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脾脏是腹腔中最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脾脏破裂后最大的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尽快止血、稳定生命体征是其成功救治的关键。多发伤合并脾脏损伤与单纯的脾脏损伤有很大的区别,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创伤小,符合严重多发伤救治的损害控制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脾破裂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重要功能。方法:检测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组织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lncRNA表达谱和mRNA表达谱,并探寻异常表达的lncRNA所靶向的mRNA。结果:lnc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管比较,血管瘤组织中存在1533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其中520种lncRNA表达上调,1013种lncRNA表达下调。274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分别靶向于188种异常表达的mRNA,共形成了434对lncRNA和mRNA靶向关系。靶mRNA相关的信路分析显示,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lncRNA基因与靶mRNA互作关系的网络分析显示,lncRNA n345160、XR_171115.1、NR_027671.2和ENSG00000261903.1在动脉瘤发生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lncRNA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lncRNA与编码蛋白的mRNA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或许能为临床探索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戴锋  俞鹏飞  刘锦涛  姜宏 《中国骨伤》2020,33(5):414-41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预后转归。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75例单节段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53例,女22例;年龄18~58(35.62±9.96岁);病程5 d~6个月,平均(46.45±40.66) d。突出节段:L_(3,4) 4例,L_(4,5) 29例,L_5S_1 42例。放射痛左侧46例,右侧29例。选取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6个时间点对患者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LRT)、指地距统计分析。计算末次随访时(治疗后5年)JOA改善率,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分析治疗前、末次随访(治疗后5年)椎间盘突出物体积变化,计算突出物体积吸收率,观察突出物吸收情况;分析JOA改善率与突出物吸收率之间关系。结果:71例患者完成随访,非手术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JOA评分、SLRT、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与6个月、治疗后5年与2年、治疗后2年与6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与6个月、治疗后5年与2年、治疗后2年与6个月SLRT、指地距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为(62.69±2.47)%,按照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优26例,良26例,可14例,差5例,优良率73.24%;突出物体积由起始的(1 981.73±588.72) mm3减少至(1 011.82±395.47) mm3,总体吸收率(45.65±2.83)%,突出物发生明显吸收24例,部分吸收26例,未吸收19例,增大2例。JOA改善率与突出物吸收率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中等以上正相关(r=0.679,P0.001)。结论:非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疗效,明确了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特点及预后转归,同时部分患者发生"重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窦瘤破裂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0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8例(44.62%),女性72例(55.38%),年龄32~75(52.72±13.87)岁。合并室间隔缺损55例(42.31%),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例(30%),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9.23%),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6.15%),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4.62%),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0.77%),合并其他心脏疾病9例(6.92%);破裂开口起源于右冠窦119例,起源于无冠窦1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余128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5年,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II级。结论:一旦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应积极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异位停经验方辅助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同意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女性70例,随机分配成两组,各35例。1周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观察组单次肌注MTX的常规用量,并服用异位停方;对照组单用MTX。用药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血β-HCG减少≥15%的病患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2.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51.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异位停方辅助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存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