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30篇
  免费   1569篇
  国内免费   983篇
医药卫生   56482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746篇
  2021年   1071篇
  2020年   1012篇
  2019年   1040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964篇
  2016年   1089篇
  2015年   1241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2378篇
  2012年   3203篇
  2011年   3485篇
  2010年   3212篇
  2009年   3056篇
  2008年   3993篇
  2007年   3771篇
  2006年   3409篇
  2005年   3742篇
  2004年   2581篇
  2003年   2045篇
  2002年   1662篇
  2001年   1473篇
  2000年   1121篇
  1999年   972篇
  1998年   876篇
  1997年   780篇
  1996年   776篇
  1995年   589篇
  1994年   609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熊磊教授以理脾为本,将治痰贯穿始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癫痫发作期治疗主以涤痰开窍,辅以理气健脾,同时配合活血化瘀通窍与平肝息风潜阳。主要选方为柴芍温胆汤、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加减;缓解期则以补肾养肝为主,兼以健脾化痰,主要选方为杞菊地黄丸合定痫丸加减,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癫痫发作后状态(PIS)是指癫痫发作停止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的异常状态,包括认知、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行为等异常,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从PIS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以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不同丙戊酸负荷量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丙戊酸负荷量进行分组,了解各组患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情况。结果(1)6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包括癫痫36例(54.5%),颅内感染16例(24.2%),缺氧窒息3例(4.5%),颅内肿瘤2例(3.0%),脑发育异常2例(3.0%),颅内出血2例(3.0%),病因不明确5例(7.6%)。(2)所有癫痫持续状态患儿根据不同的丙戊酸负荷量(0 mg/kg,10~15 mg/kg,16~39 mg/kg,40 mg/kg)分为4组,各组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持续状态控制时间和癫痫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0.340)。(3)所有患儿予丙戊酸钠应用后都有监测肝功能,无一例患儿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结论不同丙戊酸负荷量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并且接受负荷量为40 mg/kg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