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可分为5型,即肝阳上亢、痰浊上蒙、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5型辨治。分别采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活血化瘀、通窍活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补肾填精法5法治疗,疗效满意。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归脾汤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机特点与中医治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3.
蔡同泽  刘永辉  罗朝瑶 《中医学报》2020,35(8):1646-1649
晋唐时期,多数医家认为痰厥头痛是因胸膈蓄有痰水,复感于寒,气逆而发病,病性属实,治以攻邪为法,病位在胸膈,故以涌吐为法。元明以降,易水学派首倡"太阴脾病"之说,认为痰厥头痛其本为虚,其标为实。其后又根据痰的性质分为风痰、湿痰、寒痰、肾虚水泛之痰。痰的生成本于脾肾之虚,达于巅顶之上又源于气逆,气逆即厥也,故以健脾化痰,降逆熄风为法。  相似文献   

4.
李小珊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是哮喘,应以喘论治。风、痰为中医主要病因,亦为病机中的主要病理环节。风痰并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作期疏风祛痰,恢复肺的宣降功能,以射干麻黄汤为基本方;缓解期因久咳伤肺,久嗽动脾,肺脾虚则累及肾,治以补肺健脾,扶正祛邪为主,药用玉屏风散加减。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期多实,以气郁痰凝为主;中期虚实并见,阴虚与阳亢并重;后期以虚为主,以气阴两虚多见;末期虚中夹实,以脾肾两虚为主,痰阻水停瘀滞为次;并且气滞痰凝血瘀贯穿本病始末。其治法主要有疏肝解郁、滋阴潜阳、益气养阴、健脾祛湿、温肾利水、化痰活血散结等。同时身心调整,正确的饮食与生活起居习惯等是防止甲亢病情恶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立人论治高脂血症,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为其本,痰浊、瘀血、热毒、积滞胶着为其标;灵活运用健脾助运、疏肝益肾以治其本,化痰湿、祛瘀血、清热毒、消积滞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崩漏的治法各家不一,有的从肝论治,强调调经以肝为先;有的从脾论治,主张治血者以健脾为要;有的从肾论治,认为治肾方为治其本。为了观察补肾、健脾、补肾健脾三法治疗崩漏的效方异同,我们用以上三法对比,治疗崩漏16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62中,补肾组(简称肾组)85例,健脾组(简称脾组)33例,补肾健脾组(简称脾肾组)4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曹建雄教授运用五脏阴阳合痰瘀互结相关理论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随师临诊,结合查阅临床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医案及文献,从五脏辨证及痰瘀互结理论入手,总结曹师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并提供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曹师认为,心肝火旺、肺脾肾亏虚是小儿多动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关键在于“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治疗以平肝息风、安神养心为主,佐以健脾滋肾;结合阴阳平衡理论,调治五脏六腑,辅之以行气活血、温化痰饮;同时注重小儿情志调畅和饮食调护,小儿体质娇嫩,故治疗宜中病即止。所举验案,曹师辨为肝旺脾虚、心肾不交之证,治拟平肝补脾、养心滋肾之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复脉汤加减,临床上颇有疗效。 [结论] 曹师以平肝清心为主,佐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治疗小儿多动症,注重审证求因,灵活用药及小儿体质与情志调节,其经验值得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符为民教授基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脾、脑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符教授临证思路及经验,分析其在脾脑相关理论指导下治疗眩晕的特色,并附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脾、脑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紧密联系。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痰瘀内生,阻痹清窍,脑窍不利,是导致眩晕的基本病机,创新性地提出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提倡将脾脑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论治本病。所举医案为临床眩晕典型病例,辨证为痰瘀阻窍,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窍,处方以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结论] 符教授以“脾脑相关学说”为基础治疗眩晕,健脾养血、充养髓海以治本,痰瘀同治、通利脑窍以治标,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强调了脑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明清痰证医案的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分析和探讨明清医家治疗痰证的用药特点。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中明清医案为来源,选取痰证医案,对医案药物功效、性味进行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SPSS 19.0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对明清345则痰证医案的统计分析,共涉及相关疾病60种,使用药物达282味,累计频次3 415次。对排名为前48味的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明清医家治疗痰证多选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多选苦、甘、辛等。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得出85条有效规则,药物聚类总结出天麻钩藤饮合涤痰汤、四君子汤、黄连温胆汤、化痰止咳平喘药对等治痰方药。结论 明清医家治疗痰证,注重健脾燥湿、宣肺理气与化痰并用,并详辨痰证病因、病性等,抓病证关键合治之。常用二陈汤、黄连温胆汤、四君子汤、天麻钩藤饮合涤痰汤等方药。  相似文献   

11.
麦秀静 《中医学报》2019,34(7):1414-1417
小儿叹气症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痰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疾病初期,以疏散邪毒为主,重视清热解表或清热利湿,将邪毒止于萌芽中,防邪不解而传于心;疾病中期,以豁痰化瘀为主,兼以理气健脾,主张"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常须豁痰",即痰瘀同治;疾病后期,兼以益气养阴,选方用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归脾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豁痰化瘀而不忘养阴益气,进一步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2.
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而痰饮的生成和肺、脾、肝、肾关系密切。肺失治节可生痰;脾失健运可生痰;肾气亏耗可生痰;肝气怫郁可生痰。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肺、脾、肝、肾4脏功能,导致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宿痰留伏,阻滞于气道,碍肺之宣肃、气之升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易诱发哮喘,故有“无痰不成哮”之说。赵教授认为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从痰治喘为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吕华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以痰阻气壅、肺气不宣,久则脾肾气虚、虚气上逆为基本病机,善于运用开泄法,以升降散为基础方,配合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法,具有宣展肺气、通络祛瘀、畅达痰邪、通利三焦气机之功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哮病的发生,多因六淫侵袭,或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宿痰内伏所致。脾失健运,土病金衰;脾虚及肾,二天不足;生化乏源,脏腑受累,则津液停积,聚湿成痰。由于脏腑相关,脾虚为要,故治疗当扶正固本,尤重后天,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5.
治疗糖尿病,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法也不可忽视.肾为先天之本,牌为后天之本.滋肾阴以下降妄炎之火,补脾气以助运化之功,使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口,糖代谢即可复常.故治疗糖尿病有三消者,从脾、肺、肾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据此,施氏治疗消渴病,每以流阴清热,益气健脾为大法,基本方为:党参,麦冬,生地黄,五味子,黄芪,山药,苍术,玄参.  相似文献   

16.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该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君以半夏,辛温性燥,归脾、肺、胃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臣以橘红,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半夏化痰之功,且有“气顺痰自消”之意;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则痰无以生;生姜制半夏之毒,且助半夏降逆止呕;乌梅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且寓“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兼润肺和中1。《医方集解》谓之:“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验案举隅如下。1痰气郁结刘某,女,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实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在发病机理上与中医脾肾亏虚、肝失疏泄、痰瘀内结病机的密切关系,以此指导临床运用疏肝、补肾、健脾、化痰、活血之法,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药物以防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该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君以半夏,辛温性燥,归脾、肺、胃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臣以橘红,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半夏化痰之功,且有"气顺痰自消"之意;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则痰无以生;生姜制半夏之毒,且助半夏降逆止呕;乌梅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且寓"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兼润肺和中[1].<医方集解>谓之:"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虚、痰、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且三者常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化.提出“肺脾肾虚,痰瘀互阻”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基本病机;补虚祛痰化瘀法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重要治法,临床疗效确切,可收未病先防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