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8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保护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毫无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言论自由:记者的尚方宝剑言论自由,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大量存在着诉的合并,且从理论上分为不同犯罪主体间的合并和同一犯罪主体间的合并。在司法判断中,应注意司法认知的运用;在判决书内容中,应注意演绎推理的前后一致性。针对司法实践中,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公安机关依据行政法规所做的责任认定书,在性质上为行政文书。在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现场勘验,制作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以取代责任认定书,更不能将责任认定“解释”为犯罪构成要件。在此基础上,“法释[2000]33号”司法解释有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3.
“五月花案件”一审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既不构成违约,也不构成侵权,故而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基于公平原则,判令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补偿上诉人(原审原告)30万元人民币。公平原则,其法源在我国即《民法通则》第4条的立法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行使裁判权时,也应体现社会正义及公共道德的要求。其具体要求是:(1)民事主体的机会均等,有同等的机会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2)民…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大量存在着诉的合并,且从理论上分为不同犯罪主体间的合并和同一犯罪主体间的合并.在司法判断中,应注意司法认知的运用;在判决书内容中,应注意演绎推理的前后一致性.针对司法实践中,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公安机关依据行政法规所做的责任认定书,在性质上为行政文书.在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现场勘验,制作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以取代责任认定书,更不能将责任认定"解释"为犯罪构成要件.在此基础上,"法释[2000]33号"司法解释有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5.
罗筱琦 《河北法学》2006,24(9):28-32
要件事实理论为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搭建了一条沟通的桥,从证明责任分配的立场来解读传统民法制定规范的局限性,重新反省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要件事实理论为基点,用条文的载体形式将作为行为规范的民法转换为真正的裁判规范的民法.在当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试图为民法典的订立提供有所助益的规范转换径路.  相似文献   
6.
罗筱琦 《现代法学》2006,28(4):95-99
诉讼保险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保障中产阶级接近正义,提高整个法治品质的社会制度装置。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而言,有必要引入诉讼保险制度,以解决经济能力处于社会中等水平阶层的“维权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每位律师都十分清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民事纠纷,但并非每一个民事纠纷都可以诉诸法院解决。因此任何一名律师在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前都必须作出这样一个判断:本案是否具有接受法院裁判的可能性。在民事诉讼理论中,有关确定本案是否具有接受法院裁判可能性的问题,是诉的利益理论的研究对象所谓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可以诉诸或利用民事诉讼制度的正当利益。诉的利益是任何一个民事诉讼都必须具备的诉讼要讲,它也是人民法院判断当事人的请求能否作为判决对象的标准_迄今为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尚未对诉的利益理论展开…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的颁行,拉开了民事诉讼立法的序幕,似乎成为我们民事诉讼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该规则却显露了我们在民事诉讼立法方面的重大缺漏.因而,试图借助证明标准,以小见大,透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隐藏的、同时又是我们所熟视无睹的疾患,旨在提出一种重新解释第73条的思路,希望对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交易习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筱琦 《现代法学》2002,24(2):131-141
习惯、习惯法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现代各国都比较重视习惯法的研究工作 ;相反 ,具有数千年习惯法 (礼 )传统的我国对习惯法的研究却甚少。新通过的《合同法》用九个条文规定“交易习惯”的适用。本文认为 ,合同法所言“交易习惯”即指习惯法 ,其成立要件及其在合同法中的作用在文中将得到具体讨论。文末 ,作者还对交易习惯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的具体实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交易习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学者曾言:“法律的前趋是习惯,而习惯又是肇端于道德;所以法律的最初发展,无不是道德意识经由习惯而成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明显特点之一就是首次赋予“交易习惯”应有的法律地位。本文对之做一探讨,以求教法学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