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术后预防性照射范围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切除、胸腹2个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229例,分析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主要方式和转移规律,探讨不同病变长度和病理学分期对淋巴结转移度的影响,为胸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范围和适应证选择提供参考.结果 胸上段食管癌局部转移达57.1%;胸中段食管癌局部转移、跳跃转移、上行转移、下行转移和双向转移分别为39.0%、19.5%、5.2%、28.6%和7.8%;胸下段食管癌下行转移占72.2%.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度胸上段食管癌分别为19.0%、6.7%、9.8%和14.3%(x2:2.75,P=0.433),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26.1%、7.4%、11.8%和11.9%(x2=17.98,P=0.000),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0%、1.6%、5.3%和10.0%(x2=5.96,P=0.051).食管癌标本病变长度≤3、>3~5、>5 cm组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9.1%、11.6%、11.7%(x2=3.93,P=0.140).Ⅲ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为19.3%,明显高于0~Ⅱ期的4.8%(x2=131.06,P=0.000).结论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极为复杂且较为广泛,胸上和胸中段食管癌大野照射有一定理论依据,上纵隔应为重点照射区域;而胸下段食管癌似乎可适当缩小照射范围.Ⅲ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较高,是术后预防性照射的主要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足食管癌放疗的发展方向,但食管癌靶区勾画仍较困难.不同检测方法与肿瘤实际长度上的差异客观存在,何种检查更能接近病变本身尚有不同结论[1-3].  相似文献   
4.
肿瘤局部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IC)病例,探讨肿瘤局部因素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放疗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Ⅰ~Ⅲb期NSCIC 75例。常规放疗39例,适形放疗36例,总剂量60~70Gy,30~35分次,6~7周完成。由CT扫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及体积,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用预后指数模型综合评价放疗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率33.3%(25/75),有效率(CR PR)率85.3%(64/75),无变化加病变进展(NC PD)率14.7%(11/75)。中位生存期13.8个月,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54.7%、2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直径较小、体积较小、T分期较早、总治疗时间较短和放射性肺炎较轻者预后较好。预后指数能够更敏感地预测放疗疗效。结论原发肿瘤直径、肿瘤体积、T分期、总治疗时间、急性放射性肺炎有可能成为放疗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多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附1000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作者认为放疗后X线检查结果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少数作者报告了相反的结论。目前,国内各家多以198O年郑州会议的四级分类法评价近期疗效。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郑州会议的四级分法,遇到一些具体困难,主要是在一般临床工作中,钡餐造影多为充盈像,很少能看到食管癌放疗后的粘膜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100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全组处方剂量5600~7000eGy,中位处方剂量6400eGy,200eGy/次,1次/天,5次/周对其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65例(65.00%),部分缓解(PR)34例(34.00%),无缓解(NR)1例,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99.00%。2)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49%、55.21%、42.7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25%、48.09%、43.39%,中位生存期2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受侵和近期疗效为强相关因素。全组合并主动脉受侵者42例,未合并主动脉受侵者58倒,3年生存率分别为35.25%和48.26%,P=0.0577。放疗后近期疗效达CR者65例,PR者34倒,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和31.08%,P=0.0163。3)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51例(51.00%),1级27例(27.00%),2级16例(16.00%),3级6例(6.00%),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8例(18.00%)。1级50倒(50.00%),2级24倒(24.00%),3级8例(8.00%),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趋势,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范围的合理性.方法 对42例食管癌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其摆位误差,每例患者接受摆位验证6次(1次/周).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摆位误差,评价实际治疗过程中GTV、CTV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 42例食管癌患者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系统误差分别为-2.31、-0.55、-0.16mm,随机误差分别为4.42、4.35、4.48 mm.摆位误差使食管癌患者GTV 95%体积接受的剂量(D95)与原治疗计划相比降低了32 cGy,CTV D95降低了88 cGy.原计划和结合摆位误差计划的全肺接受20 Gy照射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分别为22.49%和22.02%,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2077.62 cGy和2036.23 cGy.原计划中无一脊髓受量超过4500 cGy,结合摆位误差计划中18例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500 cGy,其中1例最大剂量为5503.90 cGy.结论 摆位误差使GTV、CTV的受照剂量有所下降,双肺、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变化,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耐受量.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常常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其症状主要为咽下部疼痛,严重时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吸入低氧能保护放射治疗区域的正常组织,同时相应提高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剂量,由此推断可提高局控率。作者就此做了如下临床研究。1 材料与方法  自1990年12月至1991年7月共39例食管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入组条件:病变长度不限,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严重心肺疾病,年龄在70岁以下。吸入低氧放射治疗组(低氧组)20例,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19例。低氧组中1例因食管癌大出血终止治疗,可供分析的为19例。2个组…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韩春  李晓宁  高超  贾敬好  蔡博宁  张辛  肖爱勤 《癌症》2009,28(11):1138-114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研究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其临床疗效如何,是否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大范围低剂量照射肺损伤等问题亦无成熟经验。本研究旨在评价调强放疗技术对食管癌的初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37例颈段、胸段食管癌,评价肿瘤反应率、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100%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95%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9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接受剂量分别为(6456±172)cGy、(6293±145)cGy和(5988±53)cGy。接受≥5Gy、≥10Gy、≥20Gy、≥30Gy的肺组织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和肺平均剂量分别为(59.6±12.8)%、(39.5±8.7)%、(22.0±5.4)%、(12.0±4.3)%和(1178±248)cGy。肿瘤总反应率为97.3%(36/37)。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8~29个月),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2%和7.2%:2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10.8%和8.1%。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9%、72.9%;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9%、67.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5%、51.4%。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9.2%。结论: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较好,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较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  相似文献   
10.
1162例食管癌病理标本亚临床病灶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理组织学标本纵轴方向亚临床病灶侵犯范围,为食管癌放疗CTV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162例颈、胸段食管癌手术标本的癌上、癌下切除长度与残端阳性的关系。5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测量标本固定后食管癌及其癌上、下正常组织收缩比例,回推食管癌CTV范围在人体内的实际情况。结果标本固定后,癌上切除范围≤0.5 cm组上残端阳性率高于癌上切除范围>0.5 cm组(16.4%∶4.1%,P=0.000);癌下切除范围≤1.5 cm组下残端阳性率高于癌下切除范围>1.5 cm组(8.1%∶0.4%,P=0.000);癌上、癌下切除正常组织范围>1.5 cm时上残端阳性率高于下残端阳性率(3.5%∶0.4%,P=0.000)。52例食管癌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后癌上组织收缩为术中长度的30%±14%,癌下组织收缩为术中长度的44%±19%。结论考虑到标本固定后正常食管的收缩率,食管癌放疗时CTV在GTV范围纵向上外扩2.0 cm,纵向下外扩3.5 cm可能是较为合适的范围。食管癌上行型侵犯概率高于下行型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