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肿瘤大小在Ⅰb ~Ⅱ期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肿瘤大小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的Ⅰb~Ⅱ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398例,将其中302例有完整资料的患者根据宫颈肿瘤的最大横径分为<4cm组和≥4cm两组,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生理病理因素、失败模式及其预后,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与<4cm组比较,≥4cm组中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高位淋巴结转移及宫颈深肌层浸润的比例更高。宫颈大肿瘤组(≥4cm组)的单纯盆腔复发率(22.0%)高于<4cm组(7.6%)。宫颈大肿瘤组(≥4cm组)的5年生存率(59.29%)明显低于<4cm组(82.15%,P<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宫颈局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P<0.05)。[结论]宫颈肿瘤≥4cm的患者更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与目的: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 hypercalcemic type,SCCOH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妇科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分析SCCOHT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并通过文献复习梳理其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等特征。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例SCCOH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1岁(22~4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63.7%)及盆腔占位性病变(36.4%)。根据原发性卵巢癌2019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11例患者中Ⅰ期有4例,Ⅲ期1例,Ⅳ期6例。4例(36.4%)患者表现为血钙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9例(81.8%)患者出现盆腔复发,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45.5%,10个月生存率为13.6%。结论:SCCOHT的发病年龄较轻,恶性程度极高,预后较差。手术治疗联合辅助化疗是一线治疗手段。盆腔及腹腔是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极其罕见的肿瘤,复发转移率高,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目前有关治疗的最佳方案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复习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文献报道,并结合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式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晚期复发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健择)与顺铂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健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结果]总的有效率为47.2%(13/27).其中CR1例、PR12例、NC10例、PD4例.中位缓解时间7.2个月.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Ⅲ~Ⅳ度白细胞下降为37.1%,Ⅲ~Ⅳ度血小板下降为2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的宫颈癌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有良好的疗效,毒性反应低,耐受性较好,能提高临床反应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微转移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结、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在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微转移的检出率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并可早期诊断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角蛋白(CK)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1994年11月~1997年12月本院妇瘤科收治手术治疗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230例.我们对其中183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2%和69.5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ⅡB期患者,宫颈肿瘤≥4cm,非鳞癌组织类型,盆腔淋巴结阳性,宫旁癌浸润,残端癌残留,深肌层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癌残留和脉管癌栓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三个因素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高危组的5年生存率(39.22%)明显低于低危组(84.60%)(P<0.01),5年复发率(61.61%)明显高于低危组(15.48%)(P<0.01).结论:高危组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以期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臧荣余  程玺  汤洁  杨慧娟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0):773-775,I0002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次广泛/广泛切除手术主韧带切除时保留腹下神经和盆腔内脏神经对术后膀胱功能保护作用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7月3日至2006年8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切除主韧带保留腹下和盆腔内脏神经的病例12例。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次广泛手术4例,术后3~4天拔除尿管,拔除后即刻自行排尿,无残余尿。6例Ⅰb1~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中5例术后7天拔除尿管;1例患者1周拔除尿管失败,情绪紧张,复置尿管时出尿400ml,1周后成功拔除。2例Ⅱb期子宫颈癌患侧贴盆壁切除主韧带,健康侧保留神经者,分别于术后10天和14天成功拔除尿管。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子宫主韧带切除手术在子宫次广泛切除手术中易于推广;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Ⅱb期子宫颈癌不主张保留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topotecan)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联合应用拓扑替康1.0mg/(m2*d),第1-5天与顺铂20mg/(m2*d),第1-3天,共治疗30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平均用药2.4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33.3%(10/30),其中CR4例,PR6例;疗效稳定为36.7%(11/30);进展为30.0%(9/30),其中3例于随访中死亡.至随访截止,中位无进展期5月,中位生存期6.5月.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Ⅲ-Ⅳ度白细胞下降为56.7%(17/30),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Ⅲ-Ⅳ度血小板下降为30.0%(9/30);Ⅲ-Ⅳ度血红蛋白下降为30.0%(9/3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6.7%,脱发占83.3%.结论本方案抗肿瘤效应肯定,但血液学毒副反应较大,可作为二线化疗方案选择性应用于晚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最佳治疗模式。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基础。本研究调查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和国际抗癌联盟或其它国际肿瘤分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情况,收集医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建议,并提供给有关医院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内外肿瘤分期的学术机构参考,使肿瘤治疗和分期更合理,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适合国际上的需要。方法:2012—2013年抽样调查33家省、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省、市级综合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并实地考察6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和1家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对目前中国10个主要癌症病种(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的肿瘤专科及非专科医院都承担着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的责任。我国目前承担肿瘤治疗的医院未普遍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对于鼻咽癌、肝癌,大部分医院使用国内的分期系统。结论:大量肿瘤患者在非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诊治,需提高这些医院肿瘤治疗的水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二级综合性医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肿瘤的TNM分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中实施较好,但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基本没有执行;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癌症分期系统已被三级甲等医院中广泛采用;我国肿瘤界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多向国际肿瘤组织提供我国常见肿瘤的分期经验,使国际肿瘤分期更科学、更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