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57例初诊经病理学确诊食管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结果]A组CR率(55.26%)高于B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治疗达到PR和CR时中位照射剂量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Na较明显地提高了食管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放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规则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方法 80例食管癌随机分成二组,不规则剂量分割放射治疗组40例,周一2次,2.5Gy/次,间隔6小时以上,周二至周五,每天1次,1.5Gy/次。总剂量66Gy/36次,42-45天。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每周五次,2Gy/次。总剂量66Gy/33次,45—48天。全部病例均采用6MV—X线外照射。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基本相似,1、2、3年生存率不规则剂量分割治疗组分别为71.1%、50.0%、36.8%,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分别为47.4%、26.3%、15.8%。两者生存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不规则剂量分割放射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表明不规则剂量分割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本病[1],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4位。手术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仅有25%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75%的患者需要采用放射治疗[2]。适形调强放疗是目前的主要放疗方式,中下段食管癌通常采用真空负压垫进行体位固定。真空负压垫在精确放疗中用于体位固定具有稳定、舒适、准确的优点,可以减小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干预后,对围放疗期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有放射治疗指征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60例,均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分为常规营养组(n=79)、营养干预组(n=81)。在放疗开始时、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测量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浓度及评分营养评估量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比较两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干预组的Hb、Alb、PAB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体质量、BMI、NRS-2002、PG-SGA评分优于常规营养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营养组(P<0.05)。结论 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改善消化道相关肿瘤放、化疗患者基础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贲门癌放疗加口服卡莫氟治疗疗效。方法 :对 30例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采用常规放疗 ,6MVX线体外放射治疗 ,照射范围根据病灶侵犯邻近组织的大小而定 ,在前后野对穿照射DT4 4Gy时疗中摄片 ,并根据病灶退缩情况给予缩野避开脊髓成角照射 ,总剂量DT 5 8~ 6 5Gy/ 6~ 7周 ;同时给予口服卡莫氟治疗 ,剂量为2 0 0mg ,tid ,连服 4周。结果 :30例中肿瘤完全消失 7例 (2 2 .3% ) ,病灶缩小一半以上 17例 (5 6 .7% ) ,缩小不到一半 4例(13.3% ) ,无变化 2例 (6 .6 7% ) ,总有效率 93.3%。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3.3%、30 %、6 .6 7%。结论 :放疗加口服卡莫氟对贲门癌有增敏作用 ,可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与PET-CT扫描在勾画食管癌靶区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利用PET-CT影像与同机的CT影像分别勾画14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靶区体积,并利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计算出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同期另15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由CT影像勾画靶区体积;并计算出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29例患者放疗结束后3月、6月行CT扫描,计算放射性肺损伤的体积。结果:14例利用PET-CT勾画均小于利用同机CT勾画的靶区体积、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较小,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1%;另15例利用CT勾画的靶区体积、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较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40%,且放射性肺损伤体积大于利用PET-CT扫描在勾画食管癌靶区的患者。结论:利用PET-CT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优于CT,可减少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四肢VTE的危险因素。方法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恶性肿瘤并VTE患者79例,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颈内VTE组36例和四肢VTE组43例,分析肿瘤特性与VTE的关系,并比较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淋巴结压迫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肿瘤并颈内或四肢VTE与患者性别、肿瘤有无转移及局部淋巴结压迫有关(P〈0.05);颈内VTE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有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四肢VTE多见于女性,局部淋巴结压迫症状少见;颈内VTE多见于鳞癌患者,四肢VTE多见于腺癌患者。结论颈内及四肢静脉血栓形成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种及患者性别等有关;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VTE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综合化疗时的护理方法。方法8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调强放疗综合化疗(观察组,42例)和常规放疗综合化疗(对照组,40例),治疗期间每周观察急性毒副反应,在治疗前后从心理、皮肤、口腔及黏膜、饮食、骨髓抑制、功能锻炼方面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及口干反应均比观察组重(<0.01);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鼻咽癌综合治疗时注意观察毒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