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RNA(miRNA)是新型基因表达调控小分子,其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备受肯定。miRNA-27a为miRNA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高表达于乳腺癌组织中,导致患者预后不良。miRNA-27a能够调控乳腺癌瘤体的血管生成以及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行为。此外,其还与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密切相关。笔者就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9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CerbB-2、P53、ER和PR检测。结果阳性表达率:CerbB-2 为37.37%(74/198),P53为28.79%(57/198),ER为44.95%(89/198),PR为49.49%(98/198); 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1);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基因袁达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乳腺肿块中有部分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而乳腺囊性肿块多数为良性,但其中也不乏恶性者。本文就CA153水平测定在乳腺囊性肿块良恶性的临床鉴别中的价值加以探讨。1 材料和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连续对49例乳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进行CA153检测,其中乳腺癌21例,非乳腺癌28例(包括乳腺增殖、乳汁潴留囊肿、  相似文献   
5.
P-gp与ER及PR在原发性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gp与ER及PR的表达水平、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乳腺癌组织中P-gp蛋白的表达水平。每例组织在我院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及PR的表达,其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P-gp、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41.9%、44.2%;P-gp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及PR受体状况无关(P>0.05)。结论部分乳腺癌组织部分具有多药耐药性,P-gp的表达与 ER及PR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吡咯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9日,文献质量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1.0进行评分,提取指标包括客观反应率、总病理完全缓解率、腹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符合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及定量合成,并根据其异质性大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4项研究,共554例患者,其中吡咯替尼联合化疗组278例,单用化疗组2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化疗较单用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RR=1.15,95%CI:1.07~1.24,P<0.001)和总病理完全缓解率(RR=1.90,95%CI:1.45~2.50,P<0.001)。不良反应方面,吡咯替尼联合化疗组≥3级腹泻发生率及任何级别腹泻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RR=7.67,95%CI:4.38~13.45,P<0.001;RR=5.62,95%CI:3.95~8.00,P<0.001);而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以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87~1.21,P=0.790;RR=1.00,95%CI:0.70~1.43,P=0.990;RR=1.30,95%CI:1.00~1.68,P=0.050;RR=1.46,95%CI:0.75~2.86,P=0.270)。 结论针对早期或局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吡咯替尼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其客观反应率及总病理完全缓解率,但同时也增加患者≥3级腹泻的发生风险。在临床实践中需重视对腹泻等不良事件的管理,以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2 0 0 0年 4月开始进行乳腺疾病患者的血清CA1 5 3检测 ,至 2 0 0 2年 4月共检测 30 2例。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 ,血清CA1 5 3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 ?为此将 30 2例血清CA1 5 3结果 ,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中心实验室对 30 2例乳腺疾病病人进行血清CA1 5 3检测。年龄 2 8~ 70岁 ,男 2例 ,女 30 0例 ;乳腺癌术前 1 0 2例 ,乳腺良性疾病术前 2 0例 ;乳腺癌术后 1 80例 (人次 ) ,其中复发或转移 31例 (人次 ) ,无复发或转移 1 49例 (人次 )。以上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 3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乳腺癌( OBC)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15年 12月至 2021年 1月收治的因腋下无痛性肿块而就诊的 OBC病人 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病人均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并经乳房检查、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全身其他系统检查阴性而明确诊断 OBC。3例病人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均行全乳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均接受放疗, 2例行内分泌治疗。 3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 12~72个月, 1例病人术后 2年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经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后未见复发转移;其余 2例均无瘤生存至今,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OBC发病隐匿,以腋下无痛性肿物就诊的中老年女性应首先考虑为 OBC。在诊断上除腋窝淋巴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常规的乳腺相关检查外, 18F-FDG PET/CT的应用有助于排除相关转移癌部位而明确 OBC的临床诊断。在治疗上,新辅助化疗可提高临床缓解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