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疝修补补片作为一种持久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而临床试验是疝补片上市前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对多项疝补片产品上市前临床试验资料技术审评及有关文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类器械临床试验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供疝补片类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普外科临床医师在开展此类产品临床试验时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急性荨麻疹患者食入性过敏原特点。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科确诊为急性荨麻疹的患者采用 ELISA 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对鸡蛋、牛奶sIgE阳性的部分患者行食物经口负荷实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验证。结果:416例患者中161例sIgE定量检测阳性,其中鸡蛋和牛奶sIgE阳性例数最多,分别为56例和29例。鸡蛋sIgE浓度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2.8%(1/36)和81.8%(9/11)。牛奶sIgE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0%(0/16)和37.5%(3/8)。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鸡蛋、牛奶,患者sIgE浓度<0.7 IU/mL 时可不规避过敏原食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自发性荨麻疹(ASU)转归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178例ASU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发病季节、初发病程、自诉可疑过敏原、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血常规、血清总IgE测定、治疗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ASU转归为CSU的危险因素。结果:178例ASU中42例(23.60%)转归为CSU,单因素分析自诉食物过敏(P<0.001)、 ASST试验阳性(P<0.001)、初发病程(P<0.001)与ASU患者转归为CSU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自诉食物过敏(P=0.029)、ASST试验阳性(P=0.043)、初发病程长(P<0.001)均是影响ASU转归为CS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物过敏、ASST试验阳性、初发病程长是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服避孕药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LH(黄体生成素)、FSH(血清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进行雌激素口服治疗,B组给予避孕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SH、LH水平.结果:A组痊愈21例(53.85%),有效11例(28.20%),治疗有效率为82.05%;B组治疗痊愈31例(79.49%),有效8例(20.51%),治疗有效率为100.0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组治疗前的FSH、LH水平差异不大,治疗后,B组性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量后出血率分别为23.08%、15.38%,显著高于B组的5.13%、0.00%(P<0.05).结论: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性激素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减量后出血率较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交流电场被证实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并应用于科研、疾病诊断及治疗等医学领域[1]。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交流电场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频率小于1 k Hz的电场可以引起神经、肌肉、心脏等组织细胞膜的去极化,引起一系列的电生理反应[2],如低频电场促进骨骼生长及骨折的愈合[3];频率在1 MHz以上的交流电场引起电解质的极化并最终对组织产生热效应[4],常用于肿瘤的射频消融及电热疗法[4];过去普遍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7例,常规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取石网篮取石;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碎石篮碎石取出;对巨大结石,于胆管内置入支架,再择期取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57例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349例(97.8%),行EST取石成功334例(93.6%),其中一次取石成功者297例(88.9%),两次取石成功者37例(11.1%);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38例,未复发2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程、年龄和乳头切口分别为(10.9±2.5)年、(66.8±7.2)岁和(15.6±1.9) mm,显著长于或大于未复发组【分别为(7.6±1.7)年、(57.3±8.7)岁和(7.9±2.2) mm,P均<0.05】,复发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胆道狭窄、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结石数量≥2枚和结石直径≥10 mm比率分别为18.8%、29.7%、30.4%、78.9%、81.9%和40.6%,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1.8%、7.3%、11.4%、40.6%、64.8%和9.6%(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0 mm和乳头切口≥15 mm为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乳头切口和胆总管直径较大的患者,临床应该警惕其术后结石复发,增加随访次数,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芹菜素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肺癌A549细胞,分别用10、20、40、80 μmol/L芹菜素作用于A549细胞;MTT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率。结果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高,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PARP的剪切带逐渐增加,Bcl-2表达呈减少趋势;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转录减少;0、10、20、40、80 μmol/L芹菜素对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1±0.072)%、(10.56±0.054)%、(15.32±0.071)%、(28.98±0.012)%、(78.24±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有效地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技术在胃癌患者HE染色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结果最终确诊;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病灶组织,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完成胃癌患者病灶组织HE染色,将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查阅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67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冰冻切片技术检查,确诊56例,诊断符合率83.58%,两种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冰冻切片技术用于胃癌患者HE染色,其诊断符合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将冰冻切片技术用于胃癌患者HE染色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是诊断准确性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帮助患者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ICU病区2008-2010年分离的常见G-杆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io Merieux)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551株G-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68.06%);常见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率最大(25.40%,394株),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66%,336株)、大肠埃希菌(16.76%,260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5.86%,246株)等;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株数分别为198株(58.93%)和174株(66.92%)。常见G-杆菌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9.23%~31.73%)、亚胺培南(耐药率9.23%~37.40%)、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4.88%~32.23%)、阿米卡星(耐药率22.92%~27.66%)。结论ICU病区的常见G-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