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效应机制,为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1组患者予以泼尼松治疗,对照2组患者予以银僵汤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僵Ⅱ号治疗,3组均治疗12 d。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及CD4~+/CD8~+比值,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4/36)、75.0%(27/36)和97.2%(35/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疗效优于银僵汤和泼尼松,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瘰疬用药与组方规律。方法:对古籍文献中治疗瘰疬的方药进行搜集、整理,从瘰疬专病的角度探讨用药规律,对其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疾病层面用药的共性特征,挖掘其诊治规律。结果:纳入中药方剂数据库涉及瘰疬方药共计308首,其中外用107首,涉及中药252味,散见于88本相关古籍。其中高频药物为乳香、麝香、没药、朱砂、黄丹、麻油等,所用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脾经、心经、胃经为主,置信度较高的常用药物组合如没药-麝香-乳香、血竭-乳香、轻粉-麝香等。获得核心药物组合5组,并生成外用新处方备选组合5个,如杏仁-松香-木鳖子-穿山甲、雄黄-麝香-白矾-硇砂-砒霜等。结论:历代医家外治瘰疬医案的组方法则以活血化瘀、拔毒生肌为主。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历代医家治疗瘰疬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有助于指导中医药防治瘰疬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中医古籍有关病机理论的论述,结合流行病学证据展开分析,提出"肝郁脾肾两虚是根本,痨瘵邪毒侵淫是诱因,痰浊结块是标象"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病机理论新观点。倡导颈部淋巴结结核中药治疗应"化痰杀毒治其标,疏肝健脾固肾治其本",将缩短疗程、减少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作为中医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医中药结合微波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72例(18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126条肢体)患者采取静脉腔内微波闭合术,手术前后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对照组53例(59条肢体)患者采用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表现,包括溃疡愈合情况、营养障碍情况、水肿等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溃疡疮面愈合时间和溃疡复发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9月~54月(平均42.5个月)。治疗组:临床治愈113例患者,临床治愈率94.96%,溃疡愈合时间为9~101天平均(25.11±12.87)天,溃疡复发3例(5条肢体),溃疡复发率4.72%;对照组:临床治愈39例,临床治愈率73.58%,溃疡愈合时间为10~152天,平均(37.70±13.98)天,溃疡复发15例(17条肢体),溃疡复发率34%。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与外用结合微波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临床治愈率高,溃疡疮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溃疡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月,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患者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BI-RADS分级III级转I级、III级转II级、II级转I级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6例;对照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5例;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乳腺贴"贴敷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及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方法:通过文献法分析归纳有关对MRSA体外抑菌试验有效的中药及中药单体的文献报道。结果:中药及单体对MRSA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结论:中药及单体对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尚不多,尤其对中药单体的抗MRSA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充分,尚待系统、深入、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的小腿慢性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不易愈合,愈后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1938年Linton提出静脉高压、深静脉血倒流、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处理不善是溃疡形成及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1]。针对病变的交通支静脉,传统的Linton's手术由于切口长且多,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属于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中医外科学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促进中医外科学发展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