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人体双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分布规律,为选择髋部感兴趣区提供依据.方法 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受检者双髋BMD,感兴趣区选择股骨颈和全髋部.结果 共检测301例,其中男性135例,左右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04±0.048)g/cm~2,左右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06±0.042)g/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低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38±0.029)g/cm~2[95%CI(0.034,0.043)],高低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35±0.025)g/cm~2[95%CI(0.030,0.039)].女性166例,左右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06±0.040)g/cm~2,左右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03±0.036)g/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低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32±0.025)g/cm~2[95%CI(0.028,0.036)],高低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30±0.021)g/cm~2[95%CI(0.027,0.03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髋部股骨颈BMD与全髋部BMD呈正相关.结论 人体左右侧髋部感兴趣区BMD总体分布基本一致,但个体髋部存在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建议测量双侧髋部BMD,并报告较低的一侧.  相似文献   
2.
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鹿角方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山萸肉、女贞子、沉香等纯中药组成。此方具有正性肌力、扩张血管和利尿等作用。 目的:探讨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对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实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选择9只大鼠。其余均选取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鹿角方组。将所有大鼠建成压力负荷增加的左室重构模型。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共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鹿角方组造模4同后,以鹿角方灌胃15mL/kg,1次/d,共4周。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索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 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1只.最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的实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均死亡3只,模型组又死亡6只,最终纳入26只大鼠。①左心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177;0.12)/1000,(2.60&;#177;0.44)/1000.(3.15&;#177;0.47)/1000,t=2.959-6.499,P〈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6&;#177;0.23,0.57&;#177;0.19,2.79&;#177;2.00),t=0.661-3.964,P〈0.01]。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177;0.10,0.55&;#177;0.09,0.84&;#177;0.27),t=2.898-3.560,P〈0.01]。④Ⅰ型胶原mRNA表达: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8.0&;#177;36.0)%,(79.1&;#177;18.6)%,(139.0&;#177;29.2)%,t=3.027,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49&;#177;0.57,2.64&;#177;0.57,3.96&;#177;0.77)pg/ml。t=4.773-5.315,P〈0。001]。⑥血清醛固酮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01.6&;#177;94.6,476.6&;#177;85.7,647.8&;#177;72.2)ng/mL,t=4.256-5.292。P〈0.001]。 结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血清醛固酮这些指标,均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改变一致。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鹿角方具有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培养为OC,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骨吸收功能检测鉴定OC,分别用不同浓度(0、2.5、5及10μmol/L)的Cur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进行Cur细胞毒性检测;计数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Western-blotting检测NF-κB p65、NFATc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 p65核易位。结果 CCK-8结果示,Cur2.5、5和10μmol/L的浓度对PBMC未产生细胞毒性;TRAP染色结果示,Cur抑制RANKL诱导的RA-OC分化;Westernblotting结果示,经不同浓度Cur干预后,NF-κB p65在细胞浆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降低,NFATc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Cur抑制NF-κB p65核易位。结论 Cur能明显抑制NF-κB的入核表达,降低NFATc1的表达,从而抑制RA-OC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论血瘀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茹冰  蔡辉  郭郡浩 《河北中医》2009,31(5):771-77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与历节风、顽痹、骨痹等相似,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病变为主。中医学认为,血瘀在RA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成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又可作为其主要的病理机制而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分析血瘀在RA发病中的作用,探讨活血化瘀法在RA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7世纪中叶明代方以智(1611—1671年)提出中西医“汇通”思想,到19世纪洋务派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日小补,再到1956年毛泽东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适应症近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富锗灵芝对人体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将门诊中老年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富锗灵芝组,T)、对照组(普通灵芝,C),按临床症状轻重分别记分,观察治疗前后自身及两组间症状积分的变化,检测有关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 4百分率,增强NK细胞活性和SOD-1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素水平。两组比较以富锗灵芝为优。结论:富锗灵芝能增强体质,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双能x线吸收测定术(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最小有意义变化(1eastsignificantchange,LSC)。方法测量30名受检者腰椎和髋部BMD,连续测量2次,计算其精确度误差、最小有意义变化,预计随访间隔时间。结果L1-L4、L2-L4、左全髋部、右全髋部的精确度误差相对较低,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分别为0.006、0.007、0.006、0.007g/cm2,最小有意义变化(LSC—SD)分别为0.016、0.018、0.018、0.019g/cm2;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分别为0.005、0.007、0.006、0.007,最小有意义变化(LSC—CV)分别为0.015、0.020、0.018、0.020。LSC—SD、LSC—CV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8、0.356。预计随访问隔时间随着感兴趣区精确度误差的增加而延长。结论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误差较小,感兴趣区首选L1-L4、L2-L4、全髋部为宜,感兴趣区的精确度误差越大则预计随访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0.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体骨矿含量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将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中轴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其缺点是仅仅提供了面积骨密度,而不是体积骨密度,因此现有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评价实际的骨矿含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尝试用体质量指数对面积骨密度进行校正,生成骨密度系数,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预测人体骨矿含量。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试验,于2004-10/2008-06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者20名,均为汉族,未接受过肢体截肢、骨骼移植、人工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等影响骨矿含量的相关手术。 方法:检测受检者腰部、髋部骨密度以及全身骨矿含量。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经体质量指数校正后的骨密度称为骨密度系数,其计算公式为:骨密度系数=骨密度/体质量指数×10。由体质量校正后的骨矿含量称为骨矿含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骨矿含量系数=骨矿含量/体质量×10。 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及全身骨矿含量,以全身骨矿含量为应变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全身骨矿含量与腰椎、髋部骨密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00);骨密度经过体质量指数校正,全身骨矿含量经体质量校正之后,其相关性更加显著(P=0.000)。校正后可以得出人体骨矿含量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骨矿含量=(0.065+0.415×G1+0.270×G2)×T/10,式中骨矿含量表示全身骨矿含量,G1表示右髋部骨密度的校正值,G2表示腰椎骨密度的校正值,T表示体质量。使用校正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骨矿含量,其结果与骨矿含量的实际值基本吻合。 结论:利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能预测全身骨矿含量,骨密度系数有望成为评价骨密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