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 μg/mL)达沙替尼在24、48 h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给药后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化程度.结果 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达沙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B16F10细胞的迁移.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0、12.500、25.000 μg/mL)的达沙替尼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核裂解,形成多个凋亡小体,凋亡率分别为(34.06±0.83)%、(50.24±1.66)%和(88.91±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周期的影响较小,其中对G1期有微弱的阻滞作用.中浓度(12.500μg/mL)达沙替尼组能够引起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的增加,表明达沙替尼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通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达沙替尼能有效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与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黑色素瘤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药莪达夏水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达夏水提物处理MCF-7肿瘤细胞12、24、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光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凋亡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水提物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莪达夏水提物对MCF-7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最高抑制率达62%,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作用细胞后可引起肿瘤细胞出现胞浆空泡和凋亡小体,低浓度的水提物处理细胞后,肿瘤细胞出现早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凋亡晚期的坏死细胞增多。结论莪达夏水提物可抑制体外培养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检测方法,以测定阴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腺病毒和化疗药卡莫司汀共转运载体系统中腺病毒和卡莫司汀的含量。方法以钙离子融合法制备共转运载体复合物;根据腺病毒(Ad5)的hexon基因序列设计用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引物和探针序列,优化反应体系,从而准确测定腺病毒含量;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针对共转运载体复合物检测卡莫司汀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得共转运载体复合物中腺病毒载药量为(23.2±1.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卡莫司汀在共转运载体复合物中的载药量为(55±2.8)%。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分别用于测定共转运载体系统中腺病毒和卡莫司汀含量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两种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并考察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并用单因素、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制备的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的外观圆整均匀,形态良好,包封率为80.15%±3%.体外释放的零级动力学方程为:Y=0.536X+20.431(r2=0.9814),132 h的累积释放率为92.01%.结论 复乳法制备的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的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致瘤性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能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后两种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TRA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DAPI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B16F10细胞凋亡情况,JC-1染色实验检测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B16F10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利用体内成瘤实验观察ATRA对B16F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ATR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B16F10细胞和L929细胞增殖,但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L929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16、40 μmol/L)的ATRA处理细胞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B16F10细胞在中浓度时呈凋亡样改变,高浓度时细胞基本死亡,丧失正常形态;而L929细胞形态仅在高浓度时发生显著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B16F10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在中浓度即受到明显抑制(P<0.05);继续以中浓度(16 μmol/L)的ATRA作用B16F10细胞24 h,DAPI染色可见细胞核裂解,甚至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为(37.27±4.42)%;JC-1染色实验提示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给药后Caspase-9、Caspase-3显著被活化,活性分别增加了(1.54±0.00)、(3.09 ±0.01)倍(P<0.05);成瘤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后的B16F10细胞致瘤性显著降低(P<0.01),甚至消失.结论 ATRA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并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活化Caspase-9、Caspase-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B16F10致瘤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合成的纳米粒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本实验室新合成的准备应用于静脉注射的系列高分子材料poly(ethylene glycol)-D,L-lactic and glycol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mPEG-PLGA-mPEG,PELGE)以及由其制成的纳米粒对多种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利用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噻唑蓝比色法(MTT),不仅参照美国药典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进行评价,还根据该材料将来可能的应用领域,用Chang氏正常肝细胞株,原代人肾血管内皮细胞,原代人胚成骨细胞,原代人胚成肌细胞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 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对L929细胞株24 h内和内皮细胞48 h内的毒性为0或I级,即无细胞毒性,而对其它不同种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结论 该材料具有应用于静脉注射的可能性.该实验为进一步的动物试验提供依据,同时为该新型材料应用于实际提供了前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氧化锌/聚乙烯醇(zinc oxide/polyvinyl alcohol,ZnO/PVA)纳米纤维作为新型创伤敷料的可行性,考察其性能及对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溶液-凝胶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粒,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有氧化锌纳米粒(1%、3%、5%)的ZnO/PVA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交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锌纳米粒和纳米纤维进行观察,同时检测ZnO/PVA纳米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水率,考察ZnO/PVA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观察ZnO/PVA纳米纤维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结果 氧化锌纳米粒粒径为(64.69±20.47)nm,ZnO/PVA纳米纤维直径为(324.22±144.80) nm,纳米纤维直径较细且较为均一,交联效果明显;ZnO/PVA纳米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水率均优于无纺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nO/PVA纳米纤维对金葡萄的抑制作用较强;1%的ZnO/PVA纳米纤维无细胞毒性;ZnO/PVA纳米纤维能够促进创伤愈合,其促愈合作用优于创可贴(P<0.05).结论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ZnO/PVA纳米纤维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抑菌作用较强,作用安全,能够促进创伤的愈合,有望成为理想的新型创伤敷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