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髌骨下极袖套样撕脱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全身麻醉,取膝前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髌骨下极骨块。治疗组在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伸膝装置。术后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Lysholm评分等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3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4个月。治疗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2±0.5)个月,对照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3±0.4)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取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方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固定牢固、伸膝装置重建可靠及不需附加外固定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兔胫骨骨缺损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周围神经对胫骨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兔80只,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行单侧胫骨近端骨缺损造模并给予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解溪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行单侧胫骨近端骨缺损造模,穴位部粘贴电极片不予电刺激。分别在术后第1、2、3、4周在两组随机抽取10只实验动物,通过X线片及骨密度测定检测骨痂质量,应用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CGRP在新生骨痂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骨痂中可见大量CGR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集中分布于肉芽、骨膜及新生骨痂中。对照组骨痂中CGRP表达较少,明显低于实验组,且呈递减趋势。实验组骨痂生长及后期塑形迅速,对照组骨缺损局部骨痂生长较慢,后期编织骨成熟度低,骨痂成熟度、骨小梁排列及骨密度均不及实验组。结论:周围神经系统通过CGRP等神经肽物质在早期骨修复及后期骨痂塑形改建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可以通过调节CGRP等神经肽物质达到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温肾化痰配方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肾化痰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疗程均为6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F75%和6MVT/m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P<0.01),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及总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控显率分别为44.44%和16.67%,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温肾化痰配方颗粒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与传统的经皮下隧道钢丝加压捆绑缝合修复术式的术后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差异,证实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断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手外伤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经皮下隧道钢丝捆绑修复。2组术后行患指各关节屈伸活动评测(TAM评分),观察比较2组术后2,4,6个月患指关节屈伸活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指TAM评测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P0.05),此差异不随时间延长改变。2组各个时间点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各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较传统术式有明显的提高,是一种可行的、具有明显优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矢状面失衡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病例组)的影像学资料,与同时期、同年龄段及同性别比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而无腰椎侧凸的55例患者(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比较。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全长X射线及腰椎MRI检查,同时填写ODI、VAS及SRS-22总分量表。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参数[脊柱矢状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脊柱-骨盆参数[T1骨盆角(TPA)、L1骨盆角(LPA)]。采用Adobe Photoshop 6.0软件测量MRI T2加权像矢状面椎间盘与相邻脑脊液的相对信号强度(RSI)。比较2组患者的各节段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及各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L_(1—5)各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_5—S_1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矢状面整体平衡参数(SVA、TK、PI、PT、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平衡参数(SS、LL、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ODI、VAS及SRS-22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ODI、VAS及SRS-2总分与腰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SS、LL及LPA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L_5—S_1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LL呈负相关(P0.05);与SS及LPA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腰椎矢状面局部失衡及L_5—S_1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L_5—S_1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LL、SS、LPA)有显著影响,是引起腰椎矢状面局部失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化痰解痉、吸氧、预防感染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μg/250μ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病情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胸中闷胀、哮鸣、神疲乏力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简略版本(mini A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PEF变异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_1、PEF、FEV_1/FVC、FEF25、FEF50、FEF75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50)和78%(39/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宣肺解痉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还有利于哮喘病情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固定结合周围神经电刺激方法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cutrak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局部神经电刺激方法治疗腕舟骨骨折患者52例,术后随访,在随访中根据改良Mayo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52例舟骨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2.5周。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7.9个月,在最终的随访中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76~99分,平均92.8分。本组优38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为92%。结论采用Acutrak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固定结合术后周围神经电刺激方法治疗腕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本科采用UPASS-Ⅱ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得到有效矫正,为患者减轻了疼痛,恢复了脊柱稳定,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5-2015-11收治的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02例,其中50例应用UPASS-Ⅱ经皮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组),52例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术的OVC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Cox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后凸Cobb’s角、BMD、P1NP对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期间骨折再发生率为25.45%(28/110)。再发骨折组后凸Cobb’s角、P1NP高于未再发骨折组,BMD低于未再发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4.678/<0.001, 4.591/<0.001, 4.784/<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后凸Cobb’s角增大、BMD降低、P1NP升高均是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OR(95%CI)=1.394(1.135~1.712)、1.91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