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出并经病理或临床结合CT证实的纵隔占位性病变7例,扫查心脏左室长轴、胸骨上窝、剑下切面,重点观察心包周围、升主动动脉前方区域、降主动脉两侧和心脏后方。结果7例中,前纵隔占位4例;3例为囊性占位,分别为皮样囊肿、胸腺囊肿和肺癌并包裹性纵隔胸膜积液;胸腺囊肿及皮样囊肿均边界清,内部透声好。肺癌并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态欠规则,后壁可见松软低回声物质积聚。实性占位1例,为胸内甲状腺肿,边界清,呈实性不均质回声。后纵隔占位3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例,肝癌、肺癌并后纵隔转移各1例。神经纤维瘤呈中等回声的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晰,其内回声欠均匀;肝癌、肺癌并后纵隔转移边缘不规则,呈实性不均质团块回声。结论根据TTE检查切面的特点,结合纵隔占位的图像特征,提高TTE医师对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的扫查意识,有助于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颅脑缺血性疾病CT灌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脑CT灌注技术 1.1脑CT灌注原理与方法脑CT灌注的理论基础是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根据研究,1mg的碘使1ml的组织CT值增加25HU,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通过定量测定局部脑组织的碘聚集量,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是ICH最为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动态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以研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目的,为脑实质出血周围组织损伤的研究提供了直观准确的方法。CTP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对同一层面行快速连续扫描,观察对比剂通过循环的规律,通过不同时间影像学密度的变化,绘制出每个像素的TDC,算出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从而了解局部脑灌注情况。本文就CTP在脑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女,46岁,X线体检发现右肺小结节1周余入院,查体末见明显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3D-pCASL(three-dimensional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pCASL)技术探测无认知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的改变。方法 2型糖尿病患(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者2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s)24例。患者组及对照组均由神经专科医师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MRI检查前,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3D-pCASL、常规MR序列检查(T_1Flair、T_2WI、T_2-FLAIR、DWI,以除外脑血管病、肿瘤等器质性病变)。MR检查结束后,应用GE-ADW4.6工作站将3D-pCASL序列进行后处理,得到相应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图;应用基于Matlab的SPM、Dpabi软件对CBF图进行标准化处、归一化、平滑化处理,之后应用全脑MASK模板提取脑CBF值;应用SSPS 17.0对T2DM、HCs组CBF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T2DM患者组CBF与血糖(Blood Glucose, Glu)值、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 HbA1c)值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HCs组CBF全脑CBF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T2DM组CBF值与病史时间(P=0.491,r=0.19)、Glu值(P=0.958,r=-0.14)、HbA1c值(P=0.312,r=-0.27)、血压(P=0.307,r=-0.28)无相关性。结论 3D-pCASL技术可客观评价T2DM患者CBF改变,为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非梗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颅脑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洁  王振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14-1218
目的:评价脑CT灌注成像对非梗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脑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CTA及TCD检查。比较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对非梗死性脑缺血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40例患者脑CT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组织异常灌注区域,其中脑梗死前期Ⅰ1期29例,脑梗死前期Ⅰ2期4例,脑梗死前期Ⅱ1期5例,脑梗死前期Ⅱ2期2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颅内分支正常25例,异常15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颅内分支正常20例,异常20例。对脑梗死前期Ⅰ1期的诊断,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有显著差异(P〈0.01),对脑梗死前期Ⅰ2期和脑梗死前期Ⅱ期的诊断,脑CT灌注成像与CTA、TC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够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改变的脑血流异常灌注区,为临床早期诊断、预防脑梗死提供祥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对中风后阈下抑郁患者抑郁心境状态、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中风后阈下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脱落/中止3例、1例,最终对照组纳入36例,观察组纳入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未经心理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给予个体化的情感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干预,由专业心理技术人员录制角调五行音乐背景中的催眠放松及动作引导语,在音乐情境中由治疗师引导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2组均治疗30 min/次,1次/d,每周6次,共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价患者抑郁心境状态;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躯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另纳入观察组12例患者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观察脑区激活范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17、CES-D评分均明显降低,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17、CES-D评分均明显降低,FMA、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枕叶视皮质、扣带回后部、皮质区等周围脑区(Brodman分区18,30,31)处于激活状态。结论: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可有效改善中风后阈下抑郁患者的抑郁心境状态、躯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可能与枕叶视皮质、扣带回后部、皮质区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常采用肺功能检查诊断COPD,但该诊疗及筛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COPD影像学检查手段逐渐增多,本文就COPD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