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兴臣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专家。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对新冠肺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本病中医病因病机潜心做出文献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新冠肺炎为新冠病毒在伏气、时气的共同作用下致病,伏气是最重要的疫病致病因素,伏气、时气均与中医气化理论密切相关,而体质强弱决定本病的预后转归。故本文主要从伏气、时气、正气三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中医病因病机,以期为中医瘟疫病的预测与防治、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定义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4 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对TIA的干预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采用药物配合、针刺艾灸等措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的TIA的发生机制中的多因素、多时段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目前研究来看,质量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和血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和血颗粒,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化浊和血颗粒能够降脂、降低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超敏,反应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化浊和血颗粒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协同治疗效果,能够起到降脂抗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达到全面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提高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正《医学发明》是脾胃派创始人李东垣的重要著作,该著以温补脾胃为指归,对论点探本求源,论证充分,发挥经义,是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在《中风有三》篇中提出的"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的著名论断,成为后世医家治疗中风的重要指导思想。1 "本气"论是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挥和诠释"本气"之名,古人常用其来解释"地支藏干"。古人认为"甲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一旦罹患,防残、防复发、防致死就成为主要矛盾."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 中风先兆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中风先兆是未发生中风而临床出现一些需要引起中风警觉的症状.刘完素指出,出现中风先兆后"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有中风先兆史,约1/3的中风先兆患者将发展为中风[1].缺血性中风存活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8.8%,5年内为25%,且预后比首次中风更差,是病死、致残、痴呆的主要原因[2].可见,对已表现出了中风先兆和有中风经历的患者,若能见微知著,通过寻找中风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与复发,是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行血汤,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两组疗程为3个月。结果:两组均能降低TIA的发作频率,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入组后脑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对TIA患者能够起到治疗及二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诸多见解,但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基本病机.不寐通常按虚实论治,分型较多.自从孔令娟提出从肺分虚实论治不寐以来,临床证实从五脏论治不寐理论切实可行.医家从病理因素入手,调和气血阴阳,但侧重点不同,或从瘀血论治,或从痰论治,或从体质学论治,或从胃论治,总之,方剂治疗疗效显著.与此同时,在治疗方法上由重视汤药治疗逐渐向针药结合为主的综合调治方面转变,穴位敷贴、头部磁疗、足底按摩、子午流注、填脐疗法、走罐、养生功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各显其效.未来将更加重视心理疗法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