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3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钠依赖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在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饲养。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天。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的SGLT1和GLUT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的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部分损伤,足三里组的小肠黏膜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5);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报道文眉所致白癜风7例。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7例文眉引起的白癜风,回顾其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文眉后1个月至1年出现数根眉毛变白,早期均表现为眉毛变白,眉部皮肤正常,眉周逐渐出现白斑,边界不清。眉部皮损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特征:基底层及毛囊周围色素缺失,真皮浅、中层可见高折光无定形物(色料)。斑贴试验:文眉色料均为阴性,十二醇硫酸钠均呈阳性。结论 文眉后引起的白癜风,早期眉部皮肤未见色素减退斑,结合眉部皮损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特征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摘要】 例1男,16岁,面部、颈部及双腋下见密集褐色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局部可见疣状增生;母亲与其有相似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例2男,21岁,头面部、颈部、躯干、双腋下及臀部见弥漫性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可见疣状增生;家族成员均无类似症状。例2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棘层部分区域棘刺松解并有腔隙形成,可见绒毛、圆体和谷粒细胞,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2例患者及其父母基因检测:例1及母亲ATP2A2基因存在第15外显子c.2300A>G错义突变;例2第15外显子与第15内含子交界处存在c.2097+5G>A 剪切区域突变。2例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未见上述突变。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其中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的证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由于脾虚水饮运化失常,湿聚成痰阻于中焦,阻滞气机而使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致使血压升高。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健脾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体现。所以在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上应从"脾"的方面采用健脾利湿化痰的治则来治疗。肠道菌群属于中医学的"脾胃"的范畴。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肠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其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也成为高血压病领域的新兴热点。肠道菌群既能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又可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免疫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针灸对于高血压病、肠道菌群及免疫炎性反应都有一定的正向调节。因此,围绕三者展开相关谈论,针灸从"脾"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性,通过"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来探究针灸健脾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推测针灸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微生态,降低免疫引发的炎症反应,进而防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对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鼠110只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设立rhBMP-2/bFGF为实验组,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21d共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I,II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2组在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I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②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I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I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③实验组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在术后7,14,21d,实验组ALP分别为(63.85±6.87),(27.12±4.23),(8.93±1.49)IU/g;对照组ALP分别为(27.26±4.13),(70.65±5.92),(39.46±4.72)IU/g(t=12.40,20.85,17.52,P<0.01)。结论:bFGF增强了rhBMP-2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的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本文总结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并按照四类科学问题属性、肿瘤靶器官类型、不同研究方向、2021年度启用的新学科代码体系,对2020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的面上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结合肿瘤学研究发展的最新进展,探讨了2020年度临床肿瘤学科申请与资助项目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对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拔除的阻生第三磨牙和正畸减数牙,采用酶消化法分离PDLSCs。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将PDLSCs和KB细胞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培养,建立共培养体系。48h后,应用MTT法观察KB细胞增殖情况。在部分实验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同法观察KB细胞增殖。收集共培养48h的KB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其Caspase-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β-catenin表达情况。收集PDLSCs,采用RT-PCR法检测其IL-6的表达。结果 PDLSCs与KB细胞共培养48h,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1∶1时,吸光度值为1.33±0.18,与单独KB细胞组的2.65±0.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5∶1时,吸光度值为1.06±0.18,与单独KB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PDLSCs能够显著抑制KB细胞的增殖。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1∶1时,KB细胞的凋亡率为(39±5)%,与单独KB细胞组的(15±4)%相比,P=0.022;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5∶1时,KB细胞的凋亡率为(51±7)%,与单独KB细胞组相比,P=0.001。在PDLSCs与KB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后,PDLSCs抑制KB细胞的增殖作用显著减轻。RT-PCR实验发现,共培养48h后的PDLSCs的IL-6表达升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发现,培养48h后的KB细胞β-catenin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PDLSCs能抑制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的增殖和促进KB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HIV感染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在骶管麻醉下行尖锐湿疣切削术,无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手术切削术是治疗HIV感染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病变椎间高度、颈椎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吞咽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原因不甚明确,突然发生的感音性耳聋,是耳科近几年较多见的病种,因其病因未明,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笔者通过医护配合,运用心理护理使8例曾住院经药物治疗听力提高不明显,并伴有严重耳鸣的突聋病人得到了康复,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