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影响标本周转时间(TAT)的原因,探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优化TAT的措施,更好的优化患者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采集2017年1至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使用同一检测系统血、尿、粪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检测项目的TAT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不同检测项目的各节点时间分布以及检验人员工作效率数据对TAT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尿、粪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检测项目TAT基本符合科室质量目标要求,门诊患者TAT明显小于住院患者。检验流程中样本接收处理、检测、审核节点时段集中以及不同人员工作效率存在差异现象(P=0.198)是导致TAT延迟的重要原因。结论:改进样本处理手段,优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采用自动分检和审核系统可以有效缩短TA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粒子植入术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0年9月~2018年5月之间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80例患者,全组均在剖胸直视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中术中补救或剖胸探查粒子植入21例,术中预防性粒子植入59例,粒子选用活度为0.7mCi,并术后立即行术后验证。视病情及患者身体条件在2周或1月内进行同期的化疗(方案选用:NP、TP、GP),1~6周期不等。每2月复查CT 1次,评估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80例患者植入粒子2~6月后疗效:59例预防性粒子植入患者,有3例粒子移位患者局部可见复发;其余病例患者病灶均控制稳定良好,CR+PR可达90.3%,NC 9.7%,总有效率90.3%。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疼痛的控制率可达85%,6个月的生存率为90.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38.9%,4例(5.56%)生存3.5年以上。结论术中粒子植入是一种对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患者进行有效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同时术中在肿瘤易复发部位预防性的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的预防其复发,结合同期化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玄府是遍布机体各处的一种至微至小的组织结构,其主要功能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脑玄府开阖不利是头痛各种证候形成的共同基础,气郁玄府、浊停玄府、血瘀玄府或玄府气血不足,是头痛重要的发病机制.治以开通玄府法,以畅达人体阻滞之气、血、津、液,用药多选用祛风、理气、活血、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以下简称“案例库”)是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破四唯”“立新标”的大背景下,为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而建设。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夯实基础,保证入库临床案例的质量与权威性,作为临床案例的基础,需全面了解中医医案源流及发展情况。因此,通过梳理古今医案特点与分类,对比中医医案与西医病例报告在内容、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了中医医案发展现状、优势及面临的困境与难点等,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报告规范与质量评价体系要点,旨在充分发掘中医医案价值,并探索将其作为“临床案例”应用于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临床实践与指导、人才评价与培养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医案向更广阔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青海棘球蚴病防控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专业水平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月,采用统一问卷对青海、新疆的省(自治区)、市(州)、县级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60岁的棘球蚴病防控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1)个人信息:性别、参与棘球蚴病防控的工龄、所属机构、教育程度、所学专业以及一年内是否参加过棘球蚴病相关培训;(2)棘球蚴病基础、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监测等5个方面的结构知识共20题。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防控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问卷1 003份。总知晓率为51.38%,基础、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监测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53.66%、50.25%、69.14%、42.40%和41.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棘球蚴病防控的工龄、所属机构和教育程度是影响该防控人员棘球蚴病专业知识知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工作年限3~5年(OR=1.495,95%CI:1.074~2.081)及6~10年(OR=2.003,95%CI:1.360~2.951)、县级疾控(O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 1/程序性死亡因子 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 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 mg/m2 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 1和骨髓单核细胞PD 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 mRNA、PD-L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 1/PD L1的表达水平。结果 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 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 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 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玄府理论,根据玄府“以通为贵,以开为顺”的特性,强调了玄府郁闭的核心病机和开通玄府的核心治则。同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的发挥:(1)李老提出的“纹理网络系统”实为玄府的直观解释;(2)李老将人身之汗分为正汗与邪汗,而正汗出是玄府得通之标志;(3)李老将汗法分为狭义汗法与广义汗法,狭义汗法即八法之汗法,广义汗法即八法之各法,二者虽有不同,但皆以调整阴阳、使正汗出为核心,皆是开通玄府之法。本文基于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进行了思考:认为玄府郁闭病机的含义是玄府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等物质升降出入的各种异常,而开通玄府治则的含义是恢复玄府正常开合通利的功能,汗法开玄的本质是利用各法调和阴阳、培补正气,以开通玄府,使正汗自出,恢复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升降出入,提出玄府理论应与中医思想相结合,为疾病的诊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总结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间,神经科学领域内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简介,着重总结了他们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该文是发表于本刊2020年36卷第6期706~710页《折桂诺贝尔奖的神经科学家(1990年~2020年)》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9.
张凯歌 《当代医学》2021,27(33):76-78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CRP和PCT含量水平以及观察组全身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RP和PCT含量,评估观察组不同血清CRP与PCT水平对应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和PC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血清CRP、PCT含量水平较高患者比较,水平较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低,而抗炎因子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CRP与PCT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升高越明显则对应的抗炎因子水平越低,而炎症因子水平较高,表明血清CRP和PCT含量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 < 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