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抢救,保护心肌,缩减梗死范围[1].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平稳的途中监护以及相关医院的专科特色治疗构成了成功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链条.而要保证该链条的高效运转与衔接,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武汉市急救中心于2001年引进了120通讯指挥调度系统.2003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更具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2.
家兔肝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共用家兔17只,将20%的HRP溶液100μl,经肝门多点注入,其中10只家兔出现标记细胞.两侧T_(2-12)背根节内共270个,左侧占51.11±3.04%,右侧为48.89±3.04%,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_(5-8)背根节内的标记细胞较多,占总数的59.26±2.99%,中、小型细胞共占94.53±1.60%.两侧结状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共143个.左侧占53.15±4.17%,右侧占46.85±4.17%.两侧差异无显著性.中、小型细胞共占93.01±2.13%.两侧腹腔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较多,计数其中2例,共582个,左侧占59.79±2.03%,右侧为40.21±2.03%.在迷走神经背核内仅发现2个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小分子核糖 核酸(miRNA)序列与临床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4 例 AMI 患者资料,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单用 PCI 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 PCI 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分级情况、血清 miRNA 序列、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 心肌梗死溶栓评分(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miRNA–210、 miRNA–146a 均低于对照组,miRNA–214、miRNA–155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 PCI 治疗 AMI 能够进一步调节 miRNA 序列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中国成人72例脊柱骨标本,共432块椎骨。观察和测量第3颈椎到第1胸椎钩突的位置、形态及各径钩突的形态。以卵圆形最多,占59.37±2.61%,三角形次之,占28.69±1.81%,鞍形最少,占11.93±1.72%。钩突各径测量结果,以颈_(5-6)最大,向上和向下各椎均减少。钩突的角度以颈7和胸1较大。并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100例成人标本,研究了硬脑膜静脉窦窦汇的组成型式和左、右横窦间的吻合管。我们根据上矢状窦是否分叉和位置是否偏斜,将窦汇分为以下三型:第一型,上矢状窦单干正中型,有52例,占52±4.99%;第二型,上矢状窦单干偏侧型,有33例,占33±4.70%;第三型,上矢状窦分叉型,有15例,占15±3.57%。在上矢状窦单干偏侧型的33例标本中,只有4例无左右横窦间的吻合管。  相似文献   
6.
调查52具成年尸体(男38,女14)的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结果发现:上肩胛下神经多数为2支(53.85+4.89%),常起自后束(86.98±2.43%)。胸背神经均为1支,大多数起自后束(74.29±4.27%),有时与下肩胛下神经共干(22.86±4.1%)。下肩胛下神经多数为1支(98.1±1.33%),半数以上起自腋神经(54.29±4.86%),所以应视为腋神经的分支。大圆肌支为下肩胛下神经的终支,但偶而可单独起自腋神经(1.87±1.33%)。  相似文献   
7.
腰部椎间孔韧带的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胎儿,儿童及成人脊柱标本,共20例,研究腰部椎间孔韧带,在上述标本中均发现椎间孔韧带,共195条,其中横孔上韧带20条,横孔下韧带119条,体横上韧带31条,本横下韧25条。横孔上,下韧带带主要分布于上腰部椎间孔内,尤以L1椎间孔内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6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24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6例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4例,确诊年龄1岁4月至9岁4月。5例患儿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1例患儿父亲HBsAg阳性,且均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疗效:6例患儿治疗24周时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2例ALT维持在较低水平波动;4例患儿治疗24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2例HBV DNA载量显著降低,分别为2.31 × 103IU/ml和1.96 × 102IU/ml。治疗24周时1例患者HBeAg转阴,1例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3例HBsAg转阴,其中1例抗-HBs阳性,但HBeAg仍阳性;2例HBsAg迅速下降,分别为55.35 IU/ml和35.45 IU/ml。1例9岁4个月HBeAg阴性CHB患儿ALT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定量仍较高,为9 875 IU/ml。不良反应:轻度流感样症状者4例,发热者4例,轻度乏力者3例,食欲下降4例;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未予特殊干预自行恢复;4例患者治疗初期ALT一过性增高,多为轻度升高;无皮疹、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病例。 结论CHB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于有治疗指征者建议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140例成人寰椎标本,后弓长度为前弓2.6倍。横突孔多数呈卵园形,孔径左右基本等大。椎孔的齿突后矢状径平均值为18.44mm。占最大矢状径63.55%。横突后孔或沟的出现率46.39%,后结节与椎动脉沟距离,上缘短于后缘。寰椎后椎动脉管的出现率10.71%。  相似文献   
10.
应用成人尸体50具,对脾动脉及各级分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脾动脉平均长为144.00±14.3mm,起始部管径平均为8.07±2.19mm,以2~3个弯曲多见,有27例,占54.00±7.04%。脾动脉主要分支:胰背动脉,出现率为96.00±2.77%;胰大动脉,出现率为88.00±4.59%;胰尾动脉,出现率为100%,有1~3支,其中1支者占63.83±7.01%;脾动脉其它胰支,出现率100%,有1~5支,其中2支者57.78±7.36%;脾叶动脉2分支型44例,占88.00±4.59%,脾段动脉4~5支32例,占64.00±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