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马骏教授运用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经验。取穴特点注重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以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疏通耳窍,通达气机;循经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为主;注重辨病与辨证取穴,标本兼治;风府、太冲穴配伍是治疗脑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经验对穴。在刺法上讲究形神合一,强调得气与传感,同时兼顾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6-羟基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含0.2%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7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进行治疗。采用行为学测试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浓度,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酶(PAG)的表达。结果: 电针组大鼠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Glu浓度明显升高,GS的表达明显降低,PAG的表达明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Glu浓度降低(P<0.05),GS的表达显著升高,PAG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防治PD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脑内GS表达、降低PAG表达和减轻Glu引起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取穴"风府"、"太冲",连续波,频率120次/min,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为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电针治疗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α-syn的表达,提高TH的阳性表达。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α-syn的集聚,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被称之为震颤麻痹,对中老年人健康有巨大的危害。与小脑萎缩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同属"神经退行性疾病"范畴。PD的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强直、自主活动减少等临床特征的出现。除了DA能  相似文献   
5.
浅谈四关穴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针灸大成》中记载:"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合谷、太冲这一经典配穴,均为原穴,合谷善主气,太冲善调血,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治疗病证广泛,医者使用频次高。现从腧穴理论、配伍分析、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α-ASK1-JNK通路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治疗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选取"风府"、"太冲"穴给予电针治疗;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后再造模。采用旷场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内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改善明显(P0.01)。模型组大鼠黑质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电针能明显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IRE1α-ASK1-JNK的活性,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亚楠  马骏  余沛豪  王述菊  周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175-179,I0024,I0025
目的通过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试剂进行造模,建立帕金森病模型。方法将4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试剂进行造模,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不含鱼藤酮),正常组不处理。观察其外观形态学改变,进行行为学测试、旷场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出现弓背姿势,毛色变黄,背毛变硬呈扇形等改变。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评分明显提高(P<0.01);旷场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行为异常(P<0.01)。(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黑质内α-syn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TH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试剂的方法可建立与人类帕金森病行为和病理高度相似的大鼠模型,为PD实验的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方法 135例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穴针刺,并于腹部穴位加用两组电针;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分别观察1、2个疗程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脂肪率(F%)、腰围(W)的变化。结果第1个疗程后,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1),电针组体质量、BMI、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W较治疗前减少(P 0.05);埋线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埋线组各肥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2个疗程后,电针组及埋线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电针组及埋线各肥胖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埋线组对W改善优于电针组(P 0.05)。结论穴位埋线及电针疗法均可有效治疗单纯性肥胖,两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电针疗法起效时间较埋线疗法早。  相似文献   
9.
风府穴归属督脉,风,指风邪,府为府宅,聚居之地,风府为治风之要穴,既可用于中风、癫狂、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又可用于眩晕、头痛、颈项强痛等外风为患的病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现从风府穴定位、主治和现代配穴应用,结合解剖学中关于风府穴的安全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论述,以便在针刺治疗中恰当的使用风府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使用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年限均限定为1990~2016年,建立帕金森针灸治疗数据库,分析此病的针刺选穴与治疗方案。结果: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选穴主要为太冲、合谷、阳陵泉、百会、风池等穴,所选的经脉主要为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治疗方案为针刺结合电针,并根据临床辨证使用。结论:针灸治疗PD以督脉、胆经与肝经的腧穴为主,注重特定穴,尤其以原穴和合穴为主,配合头针,多用四神聪和舞蹈震颤区,再结合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