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测量了100例汉族健康青年胸片30项,经统计学处理,导出8个有关的回归方程式,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形态学依据,在7具成人横断面标本上观察测量了L1~L5椎间盘平面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发现在L1~L3、L4~L5椎间盘髓核的穿刺点以距后正中线8~10cm,9~11cm,穿刺角度以46.7°~59.5°,穿刺深度为110.2~128.9mm为最宜。  相似文献   
3.
早期慢性淋巴水肿一般发生在术后4~6月内,常为进行性的,逐渐变硬,并不再消退。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用动物形成后肢梗阻性淋巴水肿,成功率达88.89%。实验侧淋巴管造影示淋巴管阻塞早期主要是渗出性改变,晚期出现广泛的扩张、走行迂曲、皮肤逆流。对照侧淋巴管压低于同侧静脉压,实验侧淋巴管压高于同侧静脉压和对照侧淋巴管压。因此,在临床上确定淋巴管阻塞的位置和寻找功能性淋巴管是应用显微外科治疗淋巴水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高浓度甲基苯丙胺(MA)对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Ih)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注入伏隔核区(NAc),标记投射到该区域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鉴定;制备中脑脑片,应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检测MA(10μmol/L)对标记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及Ih的作用。结果中脑边缘投射多巴胺神经元可被准确示踪标记,呈TH阳性,位于腹侧被盖区(VTA);MA可明显降低其自发动作电位频率(P<0.05),并抑制Ih电流(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可抑制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的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Ih电流。  相似文献   
5.
重视考试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山东医大94级本科系统解剖学期末考试分析毕玉顺丁兆习吴琦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而考试的质量分析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山东医科大学94级医学、预防医学、口腔、护理系及卫生检验...  相似文献   
6.
Flt4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t4 (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4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 ,成年组织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 ,其配体是 VEGF- C和 VEGF- 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D) ,主要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信号 ,对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口腔负压治疗痔疮疗效及其机理。方法:将10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人体经络-血-淋巴激活仪”治疗,对照组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经治疗观察7天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在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消除水肿、坠胀方面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止痛,止血,减轻脱垂,改善痔区黏膜充血方面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人体经络-血-淋巴激活仪”可明显提高治疗痔疮症状总疗效。结论:“人体经络-血-淋巴激活仪”用于痔疮治疗有显著疗效,在消除水肿、缓解坠胀感、止痛、止血、减轻脱垂、改善痔区黏膜充血方面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因子D(VEGF-D)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D阳性表达率为57.8%(37/64)。根据VEGF-D的染色强度,64例标本被分为阴性组(27例)、局限阳性组(23例)、广泛阳性组(1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5.9%、78.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血管转移无相关性。结论:VEGF-D可用来预测下咽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阻断VEGF-D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注射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的方法观察了20例山羊窦房结的淋巴引流。窦房结的淋巴管网相当丰富,其淋巴管丛向腔静脉窦侧汇成数条细淋管,最后在窦房结头端和尾端合成1条或2条集合淋巴管,主要注入心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腹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