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早在1962年日本内窥镜协会就提出了早期胃癌的概念(early gastric cancer, EGC),一直沿用至今,即指癌细胞限于胃壁黏膜(m)或黏膜下层(sm),不论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胃肠癌术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关系以及PE的发生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17年胃肠癌手术后正常病例及发生PE的病例。共纳入337名患者,其中31例术后诊断为PE。结果:若患者术前APTT值较低,则胃肠癌术后发生PE的风险相对较高(OR:0.80,95%CI:0.64~0.99,P=0.044)。若患者术前PaO2的值较低,则胃肠癌术后发生PE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OR:0.93,95%CI:0.88~0.99,P=0.018)。此外,PE的发生时间集中在胃肠癌术后第6天和第9天之间。结论:胃肠癌术后PE的高发期约为术后一周左右。术前APTT和PaO2值的降低对胃肠癌术后PE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手术是治疗胃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胃肠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包括心脑血管意外、出血、感染等。肺栓塞也是胃肠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概率虽然不及吻合口瘘、感染、腹泻等其他并发症,但起病较急、及时诊断困难、死亡率较高,为广大临床医师所重视。近年来有关胃肠癌术后肺栓塞的流行病学、发病诱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胃肠癌术后肺栓塞的诊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对乳腺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是目前对乳腺癌的易患人群(high-risk patient with breast canser)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只有加强对乳腺癌易患人群的研究,降低这类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才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50例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石蜡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C6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关系。结果CDC6在胃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与细胞核。胃癌组织中CDC6的阳性表达率为62.0%(31/5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生长浸润类型和淋巴血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浆膜浸润和病理分期无关(P>0.05)。全组中位DFS为40.0个月。其中,CDC6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DFS为36.0个月,阴性表达者中位DFS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结论CDC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可能是胃癌高侵袭性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R,PR,p53,HER2,MDR1在全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27.0%,40.5%,37.2%,37.7%;PR和p53表达增高者多伴有腋淋巴结转移(P=0.001,0.037);HER2表达增高者TNM分期相对较晚(多为III期)、腋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对较重(常在5个以上)(P=0.012,0.037);上述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无明显关系(P>0.05)。MDR1与p53,HER2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rs=0.159;P=0.014,rs=0.168);而ER,PR与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TNM分期、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程度、p53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率相关;而MDR1表达亦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MDR1和HER2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HER2,MDR1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下降所致。联合检测上述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表型和预后;p53,HER2,MDR1过表达的乳腺癌(以H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52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分别应用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I1在胃癌、癌旁正常胃黏膜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KAI1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在正常胃黏膜中多数为中度表达,而在胃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多数表达减弱或缺失,在低分化癌、黏液腺癌中表现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NM分期晚者(T4,N3)胃癌中KAI1表达明显减低。KAI1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8.8%,而低表达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结论:KAI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是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中microRNA-218(miR-218)调控BMI1基因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218及BMI1基因的表达。将miR-218的前体(miR-218 precursor)转染胃癌BGC82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18是否与BMI1基因3’非翻译区(3’-UTR)结合。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相对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miR-218的表达下调显著,而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则呈现明显的上调,miR-218与BMI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为明显的负相关。在转染miR-218 precursor的胃癌BGC823细胞中,BMI1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证实miR-218能够特异性地结合BMI1基因的3’-UTR,并与其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218与BMI1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发生相关,BMI1基因是miR-218的靶基因,miR-218在胃癌细胞中能够靶向沉默BMI1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转录水平探讨青、老年人胃癌不同临床特点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以41例老年人(≥60岁)和16例青年人(≤35岁)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多个基因mRNA表达,比较青、老年人胃癌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遗传学差异。结果:青年人以低分化、印戒或粘液腺癌为主;老年人以高、中分化的管状、乳头状腺癌为主(P〈0.05)青年人胃癌组织中S100A4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均较老年人明显(P〈0.05)。青年人中,癌穿透浆膜nm23H1表达明显低于未穿透浆膜者;低分化MMP-7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伴淋巴结转移及转移重S100A4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轻者(P〈0.05).老年人中,低分化nm23H1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者;伴淋巴结转移Heparanase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结转移重及小结节孤立型MMP-7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轻及大结节融合型和一般型者(P〈0.05)。结论:青、老年人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S100A4、MMP-7、Heparanase和nm23H1基因可能是参与调控青、老年人胃癌不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因,上述基因表达测定可作为胃癌分化、侵袭和转移程度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