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诊治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诊治的1例高危原发性前列腺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随访情况,总结现有文献讨论总结本病诊治心得。 结果65岁男性,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年,反复血尿3个月余"入院。术前MRI考虑为来源不清的盆腔巨大实性占位(115 mm×105 mm×85 mm),经直肠穿刺诊断为梭形细胞来源的肿瘤。行盆腔肿瘤切除+膀胱前列腺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ricker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CD117(+);Dog1(+);CD34(+);PSA(+);AR(+);P504s(+);Ki-67(2%)]。术后肿瘤组织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为C-Kit基因(Exon 11 p.Q556-V560del)存在明显临床意义突变,筛选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比卡鲁胺(PSA平稳后停用)口服,术后随访1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不良并发症。 结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罕见,需与前列腺其他良恶性肿瘤相鉴别诊断。全外显子测序了解其发病高危基因,同时筛选药物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孙晴  刘言娟  钟文文 《药学研究》2020,39(12):714-71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基础课程。2020年席扫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我们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打开了新篇章,同时也引发我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思考:疫情与课程知识的关联,针对疫情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打造以及课程思政。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9岁,农民,系进行性消瘦半年,伴发热、乏力10d入院。患者原有2型糖尿病史17年,平日不规则使用口服降糖药(具体用药不详),未能正规监测血糖。近半年来在无明显诱因下,体质量由85kg下降至70kg左右,否认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尾神经阻滞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与传统的经直肠穿刺的相对优势所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有前列腺穿刺活检指征患者64例,采用骶尾神经阻滞后行经会阴前列腺前列腺穿刺活检,采用VAS评分法探讨其效果。结果所有64例患者均完成骶尾神经阻滞,完成骶尾神经阻滞患者肛门括约肌均较阻滞前松弛,60例患者提睾肌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较阻滞前减弱及完全消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估64例患者中0~1分者31例,2~3分者27例,4~6分3例,7分以上者3例,穿刺完成后64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发热,1例患者穿刺后出现尿道出血不止,其余患者均无需特殊使用抗生素等处理和无发热感染状况出现。结论骶尾神经阻滞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及易行,安全及可行,尤其在基层医院,但仍存在诸多的可改进之处,后期研究中会针对性改良和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Resonance金属输尿管双J管和传统聚合物双J管在解除恶性疾病相关性输尿管梗阻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9例晚期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输尿管引起上尿路积液的病例资料,均由我科同一治疗组医师逆行置入Resonance金属输尿管双J管(RMU组)或传统聚合物双J管(T组)解除梗阻,RMU组肾盂分离(31±10)mm,上段梗阻15条,中下段梗阻53条,术前肌酐115.5(85.7)μmol/L;T组肾盂分离(29±7)mm,上段梗阻7条,中下段梗阻16条,术前肌酐104(101)μ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两组置管成功率、支架引流通畅率、支架引流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共收集69例患者(91条输尿管单位)临床资料,进入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并进行后续研究者50例(68条输尿管单位),平均随访250 d;进入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并进行后续研究者19例(23条输尿管单位),平均随访203 d。(2)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和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置管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7% vs 87.0%,P>0.05),在30 d、60 d、90 d各时间点,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引流通畅率均明显高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且平均引流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esonance金属双J管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组(46.0% vs 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sonance金属双J管用于解除恶性疾病相关性输尿管梗阻时,置管成功率与传统聚合物双J管相当,引流效果优于传统聚合物双J管,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联合节段性切除下腔静脉、髂外静脉且不重建血管的复杂腹盆腔肿瘤手术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且于术中节段性切除了下腔静脉、髂外静脉的11例腹盆腔复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结直肠癌术后转移3例,肾盂癌并癌栓、淋巴结转移2例,肾盂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输尿管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肾盂癌术后腹盆腔种植1例,宫颈癌术后转移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例,膀胱癌1例。涉及血管的手术包括: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5例,右侧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内动静脉节段性切除1例, 右侧髂内动静脉节段性切除+左侧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1例,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双侧髂总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总动脉与髂外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外动脉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外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70(390 ~ 900)min,术中输红细胞4(2 ~ 15)单位,输血浆600(150 ~ 1800)ml,术后住ICU 0(0 ~ 517) h。术后5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4例予以保守治疗后下肢水肿逐渐消退,1例予以介入溶栓治疗。结论 对于复杂的腹盆腔肿瘤,如肿瘤包绕、侵犯或粘连下腔静脉、髂外静脉,可考虑节段性切除累及的主干静脉,单纯结扎且不予重建,虽然术后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因此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并非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84例患者资料,包括其基线资料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患者(药物组,50例)与未使用抗凝药物患者(非药物组,34例)的上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非选择性应用于泌尿外科成年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7月至12月,415例成年手术患者均采用围术期ERAS管理。病种涵盖结石、结核、肿瘤和先天畸形等。三、四级手术324例(78.1%)。其中腹腔镜手术120例,经泌尿腔道内镜手术281例,开放手术14例。所有患者中男288例、女127例,年龄18~88岁,体质量指数14.0~35.9 kg/m2。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术后恢复结局。 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7±3.65)d,首次大便时间平均(1.01±1.02)d。术后当天恢复饮食380例(91.6%)、当天下床活动358例(86.3%)。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Ⅰ级36例(8.7%)、Ⅱ级17例(4.1%)、Ⅲa级3例(0.7%)、Ⅲb级2例(0.5%),无Ⅳ、Ⅴ级并发症。非计划手术2例(0.5%),1例是晚期膀胱癌患者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后膀胱出血,另1例是腹腔镜肾蒂淋巴结结扎术后输尿管不全性梗阻。30天再入院1例(0.2%),原因是腹腔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后泌尿系统感染。 结论泌尿外科成年手术患者实行非选择性ERAS管理安全可行,有助于患者快速回归日常生活(饮食、活动和排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步态障碍的特点及脑微出血病灶的数目、部位与步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CSVD患者,根据合并脑微出血情况分为CSVD伴脑微出血组(n = 29)和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n=73).另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头颅MRI检查无CSVD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 = 30).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定量步态参数测定,比较脑小血管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步态参数的差异性.测定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双脚支撑相百分比等,统计分析比较CSVD患者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频、双脚支撑相百分比等步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VD伴脑微出血组较正常组步长缩短、步速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较正常组步长缩短、步频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伴脑微出血组与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微出血病灶数目与步长呈负相关(r=-0.295,P= 0.001),与双脚支撑相呈正相关(r =0.225,P = 0.011),即脑微出血病灶数目越多、步长更短、双脚支撑相更长.额叶、颞叶和深部的脑微出血与步长变短、步速减慢相关(P<0.05).结论 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CSVD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额叶、颞叶和深部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MCCC2基因在不同类型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构建前列腺癌MCCC2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研究其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证实MCCC2基因在前列腺癌进展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MCCC2基因在局限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转移的关系;以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MCCC2基因,重组构建含有Flag标签的pCDNA3.1(+).Flag.MCCC2质粒,包装慢病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MCCC2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研究MCCC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较局限性前列腺癌细胞22Rvl,MCCC2基因mRNA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及DUl45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同时,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MCCC2mRNA表达比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明显增强。进而,我们成功构建和包装了表达MCCC2基因的pCDNA3.1(+)-Flag.MCCC2重组质粒及慢病毒,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株;并且,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证实MCCC2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呈正性关联。结论局限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MCCC2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MCCC2可能在前列腺癌的进展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构建了MCCC2基因稳定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并初步证实其过表达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MCCC2基因在前列腺癌进展、转移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