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应用价值、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9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完全腹腔内微创保胆取石术。结果:9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术中出血量5~10 ml,平均(6.0±1.1)ml;手术时间98~225 min,平均(121.8±13.2)min。术后无残留结石、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胆总管继发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7d,平均(4.5±0.6)d,术后1周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出院后口服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3~6个月。95例患者随访4~24个月,未见结石复发,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B超提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理想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其关键是把握适应证,术后预防性用药,同时术者需熟练掌握胆道镜技术及腹腔镜下切开、缝合、打结技术。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迅速,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为ATC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乐伐替尼在治疗ATC患者临床试验中疗效良好;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E阳性ATC患者的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202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可作为治疗BRAFV600E阳性ATC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应用于高肿瘤突变负荷甲状腺癌治疗,可作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高表达ATC患者的首选方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靶向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及新型血管阻断剂康布瑞汀磷酸二钠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综述了目前ATC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谭卓  葛明华  陆晓筱 《中国肿瘤》2013,22(10):777-783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治涉及到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B超、放射)、放疗等多个学科。相关的诊治指南亦是"百家争鸣"无法统一。浙江省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本院多学科协作下的甲状腺癌综合诊治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走向成熟,并向其他头颈部肿瘤推广。2010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头颈肿瘤序列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甲状腺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也为甲状腺等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文旨在回顾、总结我院数十年来多学科协作下甲状腺肿瘤诊治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精原细胞瘤的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精原细胞瘤,采用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方式 进行扫描.结果 4例均为软组织实性肿块,肿块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至中等程度强化,肿块长轴与睾丸下行的路径一致,一侧阴囊空 虚.结论 腹部精原细胞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合并隐睾者,更具诊断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瘤及恶性胸腺瘤的影像学差异,以提高其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瘤24例及恶性胸腺瘤28例,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恶性胸腺瘤中,多局限于前纵隔或延伸至中纵隔,偏向纵隔一侧者20例;密度欠均匀,多发囊变坏死者22例,钙化者6例;胸膜结节状增厚者5例;均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而24例淋巴瘤中,累及胸部多组淋巴结,跨越纵隔两侧生长;密度多均匀,囊变坏死者7例,钙化者1例;无胸膜增厚;浅表淋巴结肿大者5例,以上几点与恶性胸腺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恶性胸腺瘤中,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受侵者14例,大血管结构受推移者8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者12例;24例淋巴瘤组,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受侵者16例,大血管结构受推移者8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者6例,以上两点与恶性胸腺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纵隔淋巴瘤与恶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对IHH4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10例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HK1的表达,分析SPHK1表达与其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小于扰RNA-SPHK1转染PTC细胞系IHH4,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分析其对IHH4细...  相似文献   
7.
HIV亚型特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艾滋病病毒(HIV)可分为诸多的亚型。HIV亚型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HIV的起源、流行规律和地理分布,对HIV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疫苗研制及控制对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手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前瞻性收集收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0.48±6.43)% vs.(27.53±7.38)%,P=0.000];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63±0.12 vs.0.80±0.15,P=0.015);IL-6水平显著降低[(20.73±5.39) ng/ml vs.(28.94±7.39) ng/ml,P=0.000];IL-10水平显著升高[(45.39±15.62) ng/ml vs.(23.94±5.39) ng/ml,P=0.000];TNF-α水平显著降低[(8.48±2.14) ng/ml vs.(13.58±3.49) ng/ml,P=0.000]。2组研究对象CD8+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8±7.49)% vs.(34.58±8.12)%,P=0.463]。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CD4+T细胞显著增加[(24.82±3.32)% vs.(20.48±6.43)%,P=0.012];IL-6显著增加[(20.48±6.43) ng/L vs.(20.73±5.39) ng/L,P=0.000];IL-10显著降低[(38.59±9.83) ng/L vs.(45.39±15.62) ng/L,P=0.002];TNF-α显著升高[(11.75±3.29) ng/L vs.(8.48±2.14) ng/L,P=0.000]。 结论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呈免疫抑制状态,全腔镜下手术有助于改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因腕部离断而接受断腕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8例患者,以ICU生命体征稳定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持续直接肱动脉测压,记录发生血管危象前2 h、1 h、0.5 h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所有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诊断均经DSA证实。结果〓8例患者发生的血管危象均得到及时处理,术后全部成活。记录的2 h、1 h、0.5 h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mmHg)分别为70.13±4.86、46.88±4.84;62.00±4.48、51.88±4.27;66.25±1.51、66.13±1.16。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差分别为72.5±3.3、46.4±2.8,仅在0.5 h记录的脉压差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差可能作为断腕再植术后早期血管危象发生的预测因子,但本研究样本量存在客观不足,而且在设计方案及测定方法上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鳞癌原发灶不同距离外科切缘中p53、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9例口腔黏膜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切片阴性、距离切缘1.0cm和1.5cm处的21个标本中p53、CerbB-2、EGF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21个标本中,p53、CerbB-2、EGFR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1.46、4.94±7.76、0.78±1.19,其中CerbB-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53、EGFR的表达(F=5.783,P<0.01).距切缘距离1.Scm处的CerbB-2表达显著低于距切缘距离1.0cm处的表达(9.38±9.53 vs.0.91±1.10,P=0.02),而p53、EGFR表达与手术切缘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CerbB-2、EGFR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患者的年龄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联合检测口腔鳞癌手术切缘中p53、CerbB-2及EGFR的表达,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对于手术切缘组织中CerbB-2高表达的患者,手术切缘大于1.5cm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