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奥扎格雷两种晶型固体灌胃后,在SD大鼠胃肠道的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该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奥扎格雷固体原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奥扎格雷的浓度,计算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对不同晶型之间的差异。大鼠经口给予固体奥扎格雷晶型Ⅰ和晶型Ⅱ后,血液中奥扎格雷Cmax分别为32.72±17.04和34.01±19.13 mg·L-1,AUC0-t分别为61.14±14.76和85.56±18.08 mg·L-1·h,t1/2分别为1.53±0.51和4.73±3.00 h。大鼠口服不同晶型奥扎格雷后,晶II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于晶I型,半衰期较长,为优势晶型,提示在该药物的生产中需要注意晶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显微手术切除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经验,探讨沟通眶颅的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显微手术切除的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手术5例,并对该类肿瘤的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83.3%,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出现10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6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麻痹,2例无变化。1例病人术后2周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治疗后未愈。1例病人术后失明。4例次全切的患者术后2周行1刀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复查MRI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从眶内通过眶上裂侵犯眶尖区及海绵窦,经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对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1 (thioredoxin 1,Trx1)水平同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84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A组(重度,GCS为3~8分,n=29)、B组(中度,GCS为9~12分,n=31)、C组(轻度,GCS为13~15分,n=24),所有患者随访后均按照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情况分为D组和E组,分别在入院时、30 d后测量患者的脑白质FA值和血清Trx1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分析血清Trx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组入院时的血清Trx1水平、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后各组的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入院时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d后的脑白质各区FA值和血清Trx1水平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血清Trx1水平比E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水平同患者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相关(r=0.824,P<0.05);Trx1水平同患者右侧扣带束、右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FA值相关(r分别为0.841,0.759,0.710,0.708,P<0.05)。结论 Trx1同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患者脑白质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10-01至2014-12收治的13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其中采用额底纵裂入路42例,额下入路28例,胼胝体穹窿间入路27例,翼点入路36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118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尿崩症63例(暂时性尿崩症42例),视力下降或失明28例,电解质紊乱65例。其他并发症:中枢性高热8例,动眼神经损伤3例,脑梗死1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死亡3例,死因均为下丘脑综合征。因病情危重或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办理自动出院3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比邻关系和生长方式,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悬浮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悬浮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悬浮床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浮床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1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例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同时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超氧阴离子清除剂的双靶点高通量复合筛选模型。在黄嘌呤氧化酶超氧阴离子生成体系中,加入WST-1作为超氧阴离子生成量的探针,以反应体系中标识性产物尿酸为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指示剂,采用Spectra Max M5酶标测试仪,同时检测两种指示剂的浓度变化,通过对反应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双靶点HTS筛选模型,并利用阳性药物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在反应体系中,反应终体积50μL,黄嘌呤氧化酶4 m U·m L-1、黄嘌呤250μmol·L-1、WST-1浓度为100μmol·L-1,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Z’-因子为0.537 4,S/N为47.519 9;超氧阴离子清除剂筛选模型的Z’-因子为0.507 4,S/N为5.388 9。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成本较低和重复性高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额-眶-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指征,评价一期进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收治的15例额-眶-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一期进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的病变骨质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术后随访1~4年,15例患者20只视力受影响的眼中9只视力改善,11只视力稳定,无视力减退及明显副损伤;患者面容皆明显改观,效果满意.结论 累及额-眶-蝶骨的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视力下降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一期行病变骨切除+患侧视神经管减压+计算机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可有效防止视力下降、美观面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胶质瘤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的外周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5(CXCL5)水平,探讨CXCL5异常表达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7例胶质瘤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20例非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的血清样本、胶质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对样本进行CXCL5表达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的CXCL5表达水平差异;将两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CXCL5表达水平与肿瘤级别和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CXCL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P<0.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血清中CXCL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P<0.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CXCXL5的表达水平、术后血清CXCXL5的表达水平和术后脑脊液CXCXL5的表达水平均两两互为正相关(r=0.16,r=0.20,r=0.27;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术后血清和术后患者脑脊液中的CXCXL5的表达水平差异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显著影响。观察组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XCL5的表达水平,术后监测脑脊液CXCL5的表达水平均有助于对肿瘤级别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瘤径大小与其位置及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包括年龄、 性别、 动脉瘤瘤径大小、 位置、 Hunt-Hess (H-H) 分级等。通过对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等图像判读, 将动脉瘤按照瘤径大小 (A 组 d<5.00 mm、B 组 5.00 mm≤d<10.00 mm、 C 组 d≥10.00 mm)、 发生位置及 H-H 分级进行分类, 观察动脉瘤瘤径大小与位置、 分级 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际可纳入 750 例 (多发动脉瘤患者中瘤径包含 A、 B、 C 3 组 1 例, 包含 A、 B 2 组 2 例, 包含 A、C 2 组 2 例, 包含 B、 C 2 组 3 例), 平均年龄(56.14±11.88)岁, 其中男 292 例, 女 458 例。共检出动脉瘤 903 个, 多发性动脉瘤 91 例 (12.13%)。A、 B、 C3 组动脉瘤在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前交通动脉、 椎-基底系统动脉的发生数及比例分别为 20(3.9%)、 12(3.8%)、 5(7.5%); 70(13.6%)、 39(12.2%)、 10(14.9%); 2(0.4%)、 4(1.3%)、 2 (3.0%); 112 (21.7%)、 70 (21.9%)、 36 (53.7%); 165 (32.0%)、 94 (29.4%)、 6 (9.0%); 130 (25.2%)、 90 (28.1%)、 6(9.0%); 17(3.3%)、 11(3.4%)、 2(3.0%)。A、 B、 C3 组动脉瘤在 H-H 分级Ⅰ、 Ⅱ、 Ⅲ、 Ⅳ、 Ⅴ的发生数及比例分别为 48(9.3%)、 45(14.1%)、 12(17.9%); 228(44.2%)、 150(46.9%)、 14(20.9%); 68(13.2%)、 54(16.9%)、 30(44.8%); 142(27.5%)、 43 (13.4%)、 9 (13.4%); 30 (5.8%)、 28 (8.8%)、 2 (3.0%)。动脉瘤瘤径大小与 H-H 分级呈负相关 (rs=-0.075,P=0.024)。结论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处为较小动脉瘤高发部位, 颈内动脉处为较大动脉瘤高发部位; 瘤径大小与 H-H 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