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的方式,分析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中药处方临床使用情况,为中药房管理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9年1-12月门诊中药处方7835张,根据相关文件进行点评,并将结果分类汇总,分析目前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不合理处方233张(2.99%),其中不规范处方168张(72%)、用药不适宜处方49张(21%)、超常处方16张(7%).结论:该院中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不合理情况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特殊煎煮要求未标注或标注错误、门诊处方超过7d用量未注明理由以及适应症不适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风芍六君子汤水煎液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提取,反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C18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1)、棕榈酸(palmitic acid,2)、isomultiflorenol(3)、正三十醇(triacontanol,4)、补骨脂素(psoralen,5)、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Ⅲ,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苯甲酸(benzoic acid,9)、蜜桔黄素(nobiletin,10)、甜橙素(sinensetin,11)、桔皮晶(tangeritin,12)、芍药新苷(lactiflorin,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方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可能是该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皮肤刺激实验:20只家兔分为2组:皮肤完好组和皮肤破损组,每组10只,给家兔一侧涂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1 ml,另一侧涂生理盐水1 ml,均1次/d,连续涂药7 d,对皮肤反应进行观察性评分.皮肤过敏实验:豚鼠30只,分为3组: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组、1%2.4-二硝基氯苯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3组分别于豚鼠脱毛区各涂药0.5 ml,于6、24、48和72 h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急性毒性实验:小鼠100只,分成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每组50只,2个组各分5个剂量组:皮下注射组剂量分别为40、32、26、20和16ml/kg,腹腔注射组剂量分别为32、26、21、16和13 ml/kg,给药后连续7 d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并计算LD50及95%可信限.疗效研究:中耳炎模型家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不同剂量治疗组、氧氟沙星滴耳液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不同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0.8、0.5和0.2 ml,均3;K/d滴耳,阳性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0.5 ml,3次/d滴耳,空白对照组不给药,治疗1周后对中耳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未引起皮肤红斑、水肿及过敏反应;小鼠皮下及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25.55 ml/kg和22.58 ml/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3个剂量组与氧氟沙星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3.3%~100%和66.6%.结论: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为治疗中耳炎的安全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甘油酯(1),2(S)-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2),β-谷甾醇(3),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4),白杨素(5),苯甲酸(6),白术内酯-Ⅲ(7),反式阿魏酸(8),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9),黄芩苷元(10),5,7,3’,6’-四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11),3,5,7,2’,6’-五羟基二氢黄酮(12),5,7,2’,6’-四羟基黄酮(13),没食子酸(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芩术四物汤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1 078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217种,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为514例,占47.7%,其次为中成药和抗肿瘤药,分别为118、95例,占10.9%、8.8%;给药途径方面,以静脉注射致ADR为主,有831例,占77.1%;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皮肤损害为最常见,有380例次,占33.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22例,占11.3%。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科学开展ADR监测工作外,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操作、合理用药,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道秋  祁俊生  赵雪娥  张斌  李柏群  丁铃 《中国药房》2007,18(13):1011-1012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莫西沙星滴鼻液中盐酸莫西沙星及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P-ODS,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含0·02mol·L-1磷酸二氢钠的0·3%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甲醇(60∶4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4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盐酸莫西沙星与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8(r=0·9997,n=5)、0·125~1·000μg(r=0·999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4%(RSD=0·89%)、99·67%(RSD=1·2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特性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增进对莫西沙星药理作用特性的了解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其药动学、抗菌活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感染的关键部位特别是在呼吸道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早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广菌谱更广,除保持了早期喹诺酮类药物对G-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增强了对G 菌、非典型病原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耐药性低,药物相互作用少,不良反应轻微,无光毒性。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急慢性鼻窦炎、泌尿生殖系感染等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甘油、水、乙醇为混合溶媒进行配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其中2主药的含量并考察其质量稳定性。结果:所制制剂为淡黄色微黏稠澄明液体,检查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盐酸莫西沙星、醋酸地塞米松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2.4、0.03~0.24μg(r=0.999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RSD=0.99%)、98.46%(RSD=0.54%);室温贮存6个月后质量稳定,长期留样观察还在继续进行。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9.
张斌  汪华蓉  李柏群  余蕾 《中国药房》2006,17(23):1792-1794
目的:比较国产佐米曲普坦胶囊与进口佐米曲普坦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佐米曲普坦胶囊或片剂10m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包计算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结果:胶囊与片剂的药-时曲线均为口服吸收一室摸型。t1/2ke分别为(3.72±1.77)、(3.81±1.44)h,tmax分别为(1.42±0.35)、(1.33±0.51)h,Cmax分别为(21.68±8.67)、(21.86±10.38)μg/L,AUC(0~T)分别为(75.94±31.34)、(78.40±28.21)(μg.h)/L。佐米曲普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6±13.36)%,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2种制剂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佐米曲普坦胶囊与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法》明确指出:鼓励医疗机构据临床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医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传统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形式,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更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医院中药制剂具有临床反复实践、疗效确切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立足于我国医院中药制剂政策沿革与现状,初步剖析了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医院中药制剂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着重探讨了新形式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模式,并统计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药制剂的资助情况及经费投入,深度数据挖掘为寻求中药院内制剂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