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M)中价值和临床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AAM,回顾性分析AAM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好发部位、影像特点、生物学行为(生长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2例AAM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3岁;盆腔5例,外阴3例,会阴2例,臀部1例,病灶广泛无法确定具体部位1例,4例跨区生长;球形、椭圆形、哑铃状8例,不规则形状4例;CT平扫9例呈较大或巨大囊实性肿块,8例呈较均质略低密度灶,密度与肌肉相近或略低,12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边缘强化为著,7例其内"散在细条状强化",9例静脉期、实质期继续强化呈"环状、弧样",12例瘤体边缘呈血管样强化。MRI:8例T_1WI一般呈略低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T_2WI呈略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肿瘤快速强化、且较均匀,出现特征性"漩涡状"征象,与周围结构关系分界不清;12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前行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占比33.4%,起到缩小肿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切除难度的作用;有5例术后定期随访,提示术后复发征象,复发率为41.7%。结论 MSCT应用方便快捷,虽MRI检查时间长,但MRI可以冠、矢状多方位扫描,还能分析肿瘤成分,二者结合,能更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尤其MRI特征性"漩涡状"表现,对诊断AAM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临床提供术前诊断/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脐尿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横断位图像及重建矢状位图像显示11例肿瘤均表现为脐与膀胱顶部之间中线部位的占位性病变。11例中肿瘤浅分叶8例,类圆形3例,7例为囊实性,4例为实性;平扫肿瘤内可见点状、斑片状或环形钙化8例,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1例,11例肿瘤局部与膀胱分界不清,其中4例见肿瘤压迫/突入膀胱,肿瘤腹膜转移合并腹水3例,胸壁、腹壁及腹腔内转移1例,术前诊断脐尿管癌9例,1例误诊为膀胱癌,1例误诊为卵巢囊腺瘤,CT诊断符合率81.8%。结论脐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复方氧氟沙星酮替芬鼻用喷雾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Beckman ODS柱(4.6mm×25cm,5μm),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3nm.结果 氧氟沙星在30~300mg·L-1,富马酸酮替芬在20~200mg·L-1,盐酸麻黄素在100~1000mg·L-1,羟苯乙酯在3~30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氧氟沙星为98.14%,RSD=0.94%,富马酸酮替芬为98.33%,RSD=0.52%,盐酸麻黄素为98.83%,RSD=1.22%,羟苯乙酯98.91%,RSD=1.87%.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捷,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至3月15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均行多次CT检查,间隔时间2~10 d。分析其早期、进展期和消散期的CT影像特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表现为小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合计21例(占75.0%),结节影7例(占25.0%)。进展期,以混杂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49例(占81.7%),实变影为主11例(占18.3%);多发病灶52例(占86.7%),病灶分布以两肺中下叶为主44例(占73.3%),位于胸膜下为主55例(占91.7%)。消散期,病灶数量减少49例(占81.7%),范围缩小60例(占100.0%),密度减低60例(占100.0%);再次出现磨玻璃密度影改变36例(占60.0%),出现条片实变影者24例(占40.0%);最后吸收后残留胸膜下弧线影和小叶间隔增厚表现9例(占15.0%)。结论:CT可清楚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的分布、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肺间质增生改变,能用于早期诊断和动态变化观察。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病、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已成为卫生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对医疗和保健两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加剧,预防和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急剧攀升医疗费用由此各国都纷纷探讨实现卫生目标更好的途径,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卫生服务的社区方向,随之社区卫生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复方氧氟沙星酮替芬鼻用喷雾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氧氟沙星、富马酸酮替芬、盐酸麻黄碱为主药制备鼻用喷雾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结果: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鼻用喷雾剂的有关规定;检测浓度氧氟沙星在30~300mg.L-1(r=0.9999)、富马酸酮替芬在20~200mg.L-1(r=0.9998)、盐酸麻黄碱在100~1000mg.L-1(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1.08%)、100.1%(RSD=1.61%)、99.98%(RSD=1.23%)。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植体周炎相关骨缺损进行再生性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植体周炎患者9例,受累植体共计10枚,所有纳入植体经影像学检查均有3 mm以上垂直骨缺损,存留2个或以上骨壁,其中3枚植体因修复体存在缺陷,治疗前拆除修复体,更换为愈合基台。常规牙周及植体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植体周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植体周翻瓣后进行机械清创,彻底清除炎症肉芽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擦洗植体表面,生理盐水冲洗后,骨缺损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覆盖胶原屏障膜,采用非埋入愈合方式,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的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植体周袋底与黏膜边缘之间的距离)和骨水平(bone level, BL,植体周骨缺损最根方与植体颈部平台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有受累植体基线时最深PD范围6~10 mm,最大BL范围3.2~8.3 mm。相比基线水平, 术后6个月植体周平均PD从(6.2±1.4) mm降低为(3.1±0.6) mm, BL平均改善为(3.0±1.5) mm,治疗前后PD和B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将术后6个月无PD≥6 mm位点及探诊出血,且实现1 mm以上骨高度增加作为再生治疗成功的标准,8例患者的9枚植体治疗成功,另有一枚植体因术后6个月PD仍达6 mm,且有明显探诊出血,未达到治疗成功标准。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应用于植体周炎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鸭跖草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抑菌机制。方法 用水提法提取鸭跖草的活性成分;设100 mg/mL、10 mg/mL、1 mg/mL、0.1 mg/mL及未加药对照组,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鸭跖草水提物对H.pylori及非H.pylori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鸭跖草水提物对H.pylori形态结构的影响;用阿尔玛蓝检测鸭跖草水提物对H.pylori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q-PCR)检测生物膜基因SpoT及鞭毛基因FlaA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鸭跖草水提物对H.pylori及非H.pylori菌株的MIC为10~100 mg/mL;在抑菌机制方面,鸭跖草水提物可以减少H.pylori的鞭毛及生物膜形成(P<0.01),并下调相关基因SpoT、FlaA(P<0.05)。结论 鸭跖草水提物对H.pylori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机制与抑制SpoT基因及Fla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