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 0.05),△R2*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 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 17.2 % ,其中胃窦癌最多 ,贲门癌次之[1] 。贲门癌是指发生于胃底贲门区的占位性病变 ,由于贲门位置特殊 ,故贲门癌的X线表现较一般胃癌又具其某些特殊性。本文就我院 1994年~ 199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2例贲门癌 ,进行回顾性X线及CT分析。1 一般资料本组 52例患者中男 4 3例 ,女 9例。年龄 4 9~ 79岁 ,平均为 6 4岁 ,其中 6 0岁以上 37例。患者主诉表现为吞咽困难 ,左上腹不适 ,短期消瘦。50例气钡双对比造影 ,使用日本岛津 10 0 0mAX线机。显示贲门区最佳体位 :直立右前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建立犬垂直向牙槽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动物为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体部直径3.75mm,长5mm。先拔除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萎缩牙槽嵴的模型。3月后随机选取一侧行骨切开术,植入两枚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每天1次,每次1mm,共5d;分别在牵张后1、2和3月将动物处死进行临床检查,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愈合良好。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50)mm。组织学切片显示在牵张区有骨质形成,其骨小梁方向与牵引方向一致。【结论】采用该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成功建立稳定的、重复性好的犬牙槽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为牙槽骨牵张器的国产化和临床上应用该项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明确快速筛查甲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及中医科门诊40例流感样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病毒检测,男18例,女22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31.3±13.2)岁.以2009年9月卫生部颁布的qRT-PCR方法检出甲型流感病毒作为诊断标准,比较2种快速病原检测法——斑点免疫酶渗滤法(DIE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以确定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方法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筛查法.结果 40例标本中,qRT-PCR检出甲型流感病毒21例,阳性率为52.5%;DIEFA检出甲型流感病毒22例,检出率为55.0%;GICA检出甲型流感病毒12例,检出率为30.0%.与qRT-PCR比较,DIEF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分别是85.7%、78.9%和82.5%,而GI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分别是42.8%、84.2%和62.5%.DIEFA对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的灵敏度明显优于GICA(P<0.05).结论 DIEFA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好的优势,适用于流感流行季节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伤势严重,危及生命,而在救治颅脑损伤、确保患者生命的同时,早期积极治疗骨折,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救治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96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TXB_2和6-酮-PGF_1a(6-酮-前列腺素F_1a)的测定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有与无血管病变)与正常人比较,TXB_2和6-酮-PGF_1a均有显著差异。Ⅰ、Ⅱ型糖尿病人(有与无血管病变)与正常组比较,血浆TXB_2有显著差异。Ⅱ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与正常组比较6-酮-PGF_1a有显著差异。TXB_2和6-酮-PGF_1a与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脂、血镁、糖基血红蛋白、肌酐无相关性。认为此两项测定可作为糖尿病人有、无血管病变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对比剂在肠道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志愿者20名(年龄20~40岁),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分别使用阳性对比剂(水)和阴性对比剂(钡剂)以相同的扫描条件行肠道磁共振成像,比较2种扫描方法所获图像之间的差异(t检验).结果 阳性对比剂(水)所获图像优于阴性对比剂(钡剂),两者之间(分别比较肠道黏膜、肠道袋形、与周围组织的境界对比、伪影有无)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8.04、5.43、5.24、5.32;P值均<0.01).结论 为了获得清晰满意的肠道磁共振图像,应尽量使用阳性对比剂(水)的检查方法(即肠道磁共振水成像).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 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 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t=-5.328~6.373,P < 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 > 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 > 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对M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诊治的8例MBD,全部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病灶累及胼胝体各部和各系列的MRI信号特征。结果所有患者胼胝体不同部位受累,病变呈带状,主要累及胼胝体中央层,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其中急性型5例,胼胝体肿胀,以膝部明显;亚急性型1例,胼胝体略为肿胀,病变表现为中心夹层状,两型病变胼胝体DWI呈高信号、较高信号;慢性型2例,整个胼胝体萎缩、变薄,胼胝体D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结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地评估各型临床表现的MBD病灶的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