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增加、微生物失调、精神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改变,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内脏高敏感性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发病原因极为复杂,主要由中枢敏感性增高、受体激活、递质释放等引起。西医治疗该病侧重于对神经递质及受体进行干预,同时也注重患者心理对疾病进展程度的影响,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可有效降低患者内脏高敏感性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并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多维度、多层面、多靶点的整体性调节。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内脏高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干预措施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初期。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内脏高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有一定意义。文章从内脏高敏感性角度出发,全面搜集和整理了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当前关于内脏高敏感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探索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用自制中药“降氮Ⅰ号”“降浊Ⅱ号”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住院病人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16—55之间。平均为29.2岁。病程1—5年9例,6~10年6例,10年以上为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牡蛎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为牡蛎中HEV的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参考欧盟ISO/TS 15216-2∶2019, 用蛋白酶K消化法对人工污染HEV粪便悬液的牡蛎消化腺标本进行前处理后, 分别用四种核酸提取方法进行HEV RNA提取, 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 比较HEV回收率;分别用蛋白酶K消化法、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法和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对人工污染的牡蛎消化腺标本进行前处理, 用最优核酸提取方法进行HEV RNA提取, 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 比较三种前处理方法的HEV回收率和抑制率。将最优HEV检测方法应用于市售牡蛎标本检测。结果四种核酸提取方法的HEV回收率分别为1.37%, 2.50%, 4.24%和7.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220, P<0.001);三种前处理方法的HEV回收率分别为6.02%, 13.65%和21.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00, P<0.001), 蛋白酶K消化+PEG沉淀+氯仿抽提法回...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并进行内外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果评价。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 选取北京医院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 将数据集以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并优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判断模型校准度, 使用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 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适用性, 通过变量预测贡献排序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因素。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 使用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 1周内发生低血糖患者128例(42.67%)。模型中风险因素预测贡献排序依次为:1个月内低血糖发生次数、高密度脂蛋白、心脏病、糖尿病知识教育、联合用药、年龄、糖尿病病程、限制主食摄入、糖化血红蛋白和性别。患者低血糖随机森林模型内外部验证校准曲线均围绕对角线波动, 表示预测模型校准度良好;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 0.752~0.894),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6.
用理化和生物学的方法对湿热处理黄豆粉、远红外线烘干黄豆粉、膨化黄豆粕粉和用碱液提取后浓缩喷干花生蛋白粉进行了检测,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 2.三种黄豆粉的尿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为阴性,说明三种加热方法均可使抗营养因子失活。三种豆粉中蛋白质含量在39—49%,每100g粗蛋白质中赖氨酸总量高达6g左右,其中可利用赖氨酸含量湿热处理豆粉为6.05g,远红外烘干豆粉为4.82g,膨化豆粉为5.18g。食膨化豆粉的大鼠的肝、肾,甲状腺、胰腺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湿热处理豆粉,远红外线烘干豆粉和膨化豆粉的校正蛋白质功效比值(EPR)(以标准酪蛋白为2.40)分别为2.06、1.86、和1.91,真消化率(TD)分别为91.9、87.2和86.2%,生理价值(BV)分别为67.8、58.8和59.4%,净蛋白质利用率(NPU)分别为62.4、51.3、51.3%,湿热处理豆粉与酪蛋白的校正PER(2.40)、BV(69.9%)和NPU(67.9%)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远红外线烘干豆粉和膨化豆粉,这些结果说明这三种加热方法中以湿热处理豆粉的方法较好。 3.花生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0.2%,但氨基酸模式不平衡,缺少赖、苏、蛋、色氨酸。每100g粗蛋白中可利用赖氨酸仅2.89g。校正蛋白质功效比值(PER)为1.32。真消化率(TD)虽高于其他各组,但生理价值(BV)和净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和MRD状态在对AML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10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形态学完全缓解时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完全恢复组(CR)与未完全恢复组(CRi or CRp)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及2组患者OS和EFS的差异;及其对比分析了诱导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完全恢复组(PLT≥300×109/L)与未完全恢复组(PLT < 300×109/L)2组患者OS和EF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2.6)a,CR组与CRp or CRi组组间比较显示:2组患者在形态学缓解时MRD状态、预后基因(NPM1、FLT3-ITD、C-KIT、CEBPA)、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形态学缓解时外周血细胞计数恢复不完全的AML患者预示着更差的结局,其中未完全恢复组(CRi or CRp)组与完全恢复组(CR)比较,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3.2 a VS 1.8 a,P = 0.016);和无进展生存期(EFS)也明显缩短(未达到 VS 1.2 a,P = 0.041)。诱导治疗第28天血小板未完全恢复组(PLT < 300×109/L)与血小板计数完全恢复组(PLT≥300×109/L)相比,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5.2 a VS 2.5 a,P = 0.001);EFS也缩短(3.2 a VS 2.7 a,P = 0.237)。Cox回归分析显示:第28天血小板恢复情况、形态学缓解时MRD状态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初诊的AML患者,诱导化疗后的造血功能再生,特别是血小板的恢复,是AML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尽管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与MRD状态是相关的,但2者都是AML患者复发、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亨廷顿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舞蹈样症状、认知和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有效延缓病程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小檗碱是从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安全性高。因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研究发现,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HD转基因小鼠脑内m Htt的表达。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调控HD神经细胞生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小檗碱是否可以通过影响PKC及其下游激酶,进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对抗HD进程是本研究的重点。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纹状体注射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模型,通过转棒实验、抓力测试、Y迷宫、新物体辨别等行为学方法,考察小檗碱对QA致小鼠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通过TTC染色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损伤面积的影响;通过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考察小檗碱对纹状体炎症因子、谷氨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通过WB考察小檗碱对PKC及其下游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延长转棒实验潜伏期,提高抓力水平;Y迷宫和新物体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显著提高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和优先指数,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运动障碍、肌肉无力、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障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TTC阳性染色面积,提高纹状体PSD95和SYP蛋白表达,提示小檗碱可以改善QA致小鼠纹状体细胞损伤。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谷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提高S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水平,提示小檗碱可以对抗QA致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WB结果表明,小檗碱激活纹状体PKC及其下游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抑制激酶GSK3β表达。结论:盐酸小檗碱对纹状体注射QA致小鼠的运动障碍和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KC及其下游激酶ERK、CREB,抑制激酶GSK3β,对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为胃癌前状态,该病发病率高、病程迁延且易发生恶变。中医药以辨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为核心,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基于“辨证论治”理论,研究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微观领域的干预靶点,需成功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这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及辨治过程。因此,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操作方法及中医药干预可能机制,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创新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