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S蛋白变异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B患者114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1例(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肝硬化组35例(肝硬化组)。采用测序法检测所有对象的HBV S蛋白基因序列。结果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年龄和HBV 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及HBV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BV S蛋白总体变异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和慢性HBV携带组(P0.05、P0.01)。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S蛋白的主要亲水区(MHR)外变异率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表位区变异率依次升高(P0.01)。3组之间S蛋白的MHR及位于MHR内的"a"决定簇、LOOP1和LOOP2的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外的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组中有1例患者同时出现MHR外Th免疫表位区、CTL免疫表位区和非免疫表位区3个位点变异,1例患者出现MHR与MHR外Th免疫表位区2个位点变异,其他患者均为单点变异,且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与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相当,呈随机分布。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有5例(13.15%)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肝硬化组有9例(25.71%)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且2个组的变异位点集中于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结论 HBV S蛋白MHR外,尤其是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变异不仅与HBeAg阴性血清学状态相关,也与肝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超声探查是一种诊断女性生殖道畸形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收集54例有超声诊断和手术等对照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年龄16~41岁,平均28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病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病理类型。方法 经腹部或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全子宫切除22例,送病理检查。结果 22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区、液性暗区,或在中低回声或回声紊乱区内的液性暗区。病理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变性、内膜样囊肿、纳氏囊肿、中肾管瘤样增生、中肾管囊肿、副中肾管囊肿、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植人性胎盘。结论 子宫肌层的囊性病变较少见,但病理类型较多,易误诊,应结合病史尽量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髁突纤维软骨在纳米量级的区域形貌及其材料性能分布的特点。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纳(诺)压痕测量法,对9只6周龄正常新西兰白兔双侧TMJ的18侧下颌髁突软骨不同区域的三维微观形貌及其纳米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兔下颌髁突关节软骨的不同区域具有明显不同的三维微观形貌和弹性材料性能。髁突前部和内侧表现出更显著的三维微观形貌特征。正常TMJ左、右侧髁突软骨相对应各区域具有相同的弹性模量,髁突不同部位软骨的弹性模量〔前内侧:(2.83±0.33)MPa,前外侧:(1.68±0.15)MPa,后内侧:(1.17±0.08)MPa,后外侧:(0.91±0.06)MPa〕则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正常TMJ左、右侧髁突软骨的材料力学性能对称一致。在咀嚼过程中,具有最大弹性模量的髁突前内侧软骨可能在TMJ中承担最大的压力,为关节的功能承载区。TMJ髁突软骨表面的三维微观区域形貌和纳米弹性性能的不同或许反映了关节的不同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5.
乔昀  张珏 《检验医学》2008,23(1):58-6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8月从ICU中段尿培养中分离的20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进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结果20株菌中检出TEM基因11株(55%),CTX-M-1基因10株(50%),CTX-M-9基因3株(15%),SHV基因2株(10%),OXA-1基因1株(5%),OXA-10基因未检出。结论我院ICU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基因主要是TEM和CTX-M-1基因,其次为CTX-M-9和SHV基因,OXA-1基因阳性率低,而OXA-10基因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34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病人恢复快的优点。 2 0 0 2年 9月 ,我院开展PCNL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 34例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 3例。肾鹿角形结石 1 1例 ,肾多发性结石 2 3例 ,结石大小 (2 .0cm×1 .4cm)~ (4.0cm×6 .2cm) ;合并尿路感染 6例 ,合并血尿 5例 ,肾功能不全 2例 ;2 5例 1次取石成功 ,8例在 1次取石后 5~ 7d行 2次取石 ,1例 3次取石成功 ,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导尿管、双J管。2 护理2 1 术前护理2 .1 .1 心理护理。由于PCNL是一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经新型透明撕开鞘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手术组于导航辅助下经透明撕开鞘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分别统计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指标。结果内镜手术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0.82±0.02,对照组为0.73±0.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EGO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航辅助经透明撕开鞘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传统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皮鳞癌1号方对人皮肤鳞状癌A4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0、5、10、20、40、80μg(生药)/ml皮鳞癌1号方分别作用A431细胞24、48、72 h后,测定光密度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评价其抑制作用;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光化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5、10、20、40、80μg(生药)/ml皮鳞癌1号方对A43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1);5、40μg(生药)/ml皮鳞癌1号方可使A431细胞增殖变缓,细胞出现皱缩,与周围细胞黏附力减弱;5、10、20μg(生药)/ml可明显增强A431细胞LDH活性、Bax表达,减弱Bcl-2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P<0.01)。结论:皮鳞癌1号方对A431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血标本冷藏保存1周对血清乙肝病毒DNA(HBV DNA)复检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乙肝患者外周全血150例,及时2~8℃保存,分别于采血后第1天和第7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150例全血标本第1天、第7天时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5.50±1.46、5.64±1.53,结果呈小幅升高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1天结果为基准,第7天时结果偏倚绝对值为(4.26±0.03)%,其中15例偏倚大于±7.5%.结论 以分析中质量控制为前提,全血标本冷藏保存l周对血清HBV DNA复测结果的影响符合ISO 15189室内质控要求,能满足临床追加检测或复查申请;操作误差和FQ-PCR方法学的不足仍是造成复测较大偏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肺炎克雷伯菌,因其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治疗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中药具有低耐药性、多作用靶位的广谱抗菌效果,因此进行中药治疗或与西药联合治疗是一种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型手段。检索近年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和Pubmed等数据库的文献,从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机制和中药抗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作用等研究成果,阐述中药复合制剂以及其有效成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中药可以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对抗生物膜的形成、对抗内毒素的作用以及抑制外排泵等起到抗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通过对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价药效,为今后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