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舍固定成分培养基中生物量的表征,而麦角固醇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太稳定,不适合作为生物量测定的指标。运用核酸法对土曲霉田态发酵产lovastatin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纳他霉素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G-1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并筛选链霉素抗性菌株,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在上述高产突变株中选择4株作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S.gilvosporeus GS-74的纳他霉素产量为3574mg/L。为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的153%,比原始出发菌株SG-1提高1.17倍。  相似文献   
4.
中药决明子中蒽醌类活性成分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秋东  徐志南  于平  岑沛霖 《中药材》2002,25(6):442-445
综述了中药决明子中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定性与定量分析、化学成分、药效与生物活性及其机理等研究状况,为该味药食共用的天然产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如何通过加入前体来提高生物合成纳他霉素的产量,进行了前体种类选择、前体加入量及加入时间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丙酸钠是比乙酸钠、丁酸钠、正丙醇更佳的纳他霉素合成前体,乙醇及正丁醇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无明显促进作用;在发酵24h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6%的丙酸钠.纳他霉素产量达3014.43mg/L,与不添加前体相比提高了185.8%,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化学稳定性,需要寻找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用于纯度测定,特别是用于准确测定其氧化产物。采用两种反相色谱柱C4柱和C18柱,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并与《中国药典》2010版和《欧洲药典》EP6.3版,EP6.8版中的有关物质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样品进行检测,确定了新方法的最佳操作条件,包括柱温60℃、上样体积20~50μL和柱长15 cm,虽然柱长25 cm具有更高的氧化产物检出灵敏度,但是分离度有所下降。C4柱与C18柱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分离度。还对新RP-HPLC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如检测限,专属性和耐用性等,该方法优于现行的《中国药典》2010版和《欧洲药典》EP6.8版的有关物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Avermectins产生菌自然分离过程中菌型的变异Colonymorphologyidentificationofavermectinsproducervianaturalselection徐志南刘刚杨跃祥岑沛霖XuZhinan,LiuGang,...  相似文献   
8.
从 2 0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了两种还原 3 氯 1 苯丙酮生成高光学纯度R 3 氯 1 苯丙醇的较好菌株SaccharomycesB5和Candida 10 4 ,R 3 氯 1 苯丙醇的对映体过剩值为 10 0 % .研究了温度、pH、反应时间、底物质量浓度、菌体添加量等微生物培养条件及反应条件对两种菌种还原 3 氯 1 苯丙酮的影响 .以体积分数 5 %的乙醇为共底物 ,可使SaccharomycesB5和Candida 10 4转化底物的产率分别从 17%和 9%提高到 5 0 %和 4 8%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简单节杆菌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简称HMPDD)脱氢酶产酶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培养方法,考察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对HMPDD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较佳产酶培养基为:葡萄糖0.4%、玉米浆1.2%、KH2PO40.2%、蛋白胨0.3%。较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0;接种量20%;摇瓶装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后4h内添加0.05g/L底物作为诱导物对产酶有利;添加10-4mol/Lco2+和Mg2+,可使酶活分别较对照提高12.9%和6.1%;菌体培养12h时酶活达最大值,为24.46μmol/g·min。结论通过培养基组成及产酶条件的优化,酶活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普那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对普那霉索产生菌始旋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原始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经过12次单菌落分离,其间经历5次UV诱变并分别筛选0.1%AA^r突变株、0.3%AA^r突变株、0.1%VH^r突变株、200u/ml KTM^R突变株、0.1%DOG^r突变株,获得了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其生产能力较原始出发菌株S.pristinaespiralis ATCC25486提高了100倍,达到3000u/ml。传代试验表明普那霉素高产突变株S.pristinaespiralis 12-5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