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1个月患者瞳孔中心和角膜顶点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4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眼科屈光门诊行SMILE的患者66例(13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眼前节三维成像分析系统Pentacam测量患者瞳孔中心角膜厚度和角膜顶点厚度,检测患者视力及等效球镜度。将术前Pentacam检查结果作为“A图”,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作为“B图”,(A图-B图)数据即可得出每个坐标的角膜厚度差值,角膜厚度差值中瞳孔中心的差值(ΔCTp)和角膜顶点的差值(ΔCTv)即为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其中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为VisuMax飞秒激光手术设计软件预计的角膜厚度(LT),瞳孔中心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p=LTp-ΔCTp;角膜顶点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v=LTv-ΔCTv。分析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关系。结果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角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发生,眼压正常;132眼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132眼患者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50 ~+0.50 D。患者ΔCTp为43~133(86.83±16.81)μm,明显低于LTp[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P<0.01)。患者ΔCTv为43~131(86.95±16.66)μm,明显低于LTv[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5,P<0.01)。患者Ep为-7~28(10.07±6.53)μm,Ev为-7~27(9.95±6.48)μm。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随着预计厚度的增加而增加。LTp每增加1 μm,ΔCTp增加0.97 μm [y=-7.5+0.97x(R2=0.85,P<0.01),x为LTp,y为ΔCTp]; LTv每增加1 μm,ΔCTv增加0.96 μm[y=-6.54+0.96x(R2=0.85,P<0.01),x为LTv,y为ΔCTv]。结论 SMILE手术实际制作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明显低于预计厚度,实际厚度与预计厚度呈线性关系;角膜顶点位置的检测结果与VisuMax手术设计软件所预计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LASIK制瓣术中发生前房气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患者4859例9671眼,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发生前房气泡眼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参数.结果:患者51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为0.53%.术后1 mo裸眼视力(-0.076±0.0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33眼(65%)不影响瞳孔跟踪,18眼(35%)在去红外跟踪模式下完成手术.跟踪组(31例33眼)术后1mo裸眼视力为-0.06±0.08,去跟踪组(18例18眼)术后1 mo裸眼视力为-0.11±0.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前房气泡在角膜缘9:00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0位.其中47例双眼手术单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前房气泡眼与其对侧眼各参数(术前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和术中飞秒激光能量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气泡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会干扰准分子激光切削时的眼球跟踪,如术中妥善处理对术后早期视力无明显影响.发生前房气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断层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Oculyzer断层角膜地形图系统(Wavelight,Inc)获取角膜形态资料,联机Allegretto Wavelight Q-eye准分子激光系统和应用Oculink个体化切削手术程序对24例47只眼,行Oculink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评价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安全性: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2行及以上,下降1行的为5只眼(占10.64%)。(2)有效性: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均在5.0以上为100%;5.1以上为78.8%。(3)可预测性:术后1个月等效球镜为(-0.03±0.08)D,在±0.25 D以内为100%。(4)视觉质量评估:术后1个月高阶像差C12和C13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与术前对比敏感度相比,术后1个月暗光和眩光在低频区明显提高(P0.05)。结论:断层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LASIK矫正近视和散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眼球破裂伤手术修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0引言 眼球破裂伤是眼外伤中的重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常见于角巩膜缘处,而后部巩膜破裂,常不易发现。对眼球破裂伤处理我们对于不同破裂位置,不同损伤程度仔细检查、正确手术,尽最大努力挽救部分有用视力,保留眼球形态。目前就我科于2000—01/2005—12收治的30例眼球破裂伤应用现代眼科技术修复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视行术前检查而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原因。方法:对2891例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术前检查,未行手术824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未行LASIK手术824例中,角膜厚度不足297例(36.0%);存在思想顾虑194例(23.5%);瞳孔过大96例(11.6%);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基于Scheimpflug成像原理,获得全角膜前、后表面角膜地形图及各点角膜厚度,可应用于圆锥角膜筛查和早期诊断)偏高50例(6.1%),高曲率46例(5.6%),矫正视力不佳43例(5.2%),眼底病变31例(3.8%),干眼31例(3.8%),其它36例(4.4%)。结论:LASIK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筛查,全面科学评估检查结果,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的差异,以评价Pentacam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82例164眼近视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眼压及眼轴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分别为524±0.037μm,3.26±0.25mm。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值分别为521±0.036μm,3.36±0.53mm。两种测量结果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光学法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较超声法平均大3μm。超声法所测前房深度值较光学法平均大0.1mm。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前房深度与眼轴长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屈光不正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矫正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生健  段宇辉  李金科 《医学争鸣》2009,30(10):940-942
目的:评价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内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Wavelight,Inc),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系统和F-CAT个体化切削手术程序,对42例(84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一眼选择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手术,作为对照另一眼选择标准的像差优化LASIK手术.随访6mo,评价手术后临床疗效.结果:Q值调整组和像差优化组术后第6mo①安全性:两组术后最佳戴镜矫正视力无下降2行及以上,下降1行的各仅为1眼.②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5.09±0.03)和(5.05±0.20).术后视力5.0以上均为100%,5.1以上分别为57.1%和52.4%.③可预测性:术后平均等值球镜(显然验光)分别为(-0.02±0.56)D和(-0.09±0.49)D,在±0.75D以内均为100%,±0.50D以内分别为84.2%和83.6%.④术后Q值分别为(0.28±0.36)和(0.44±0.2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组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Q值调整的个体化切削术后角膜的非球面性更合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SBK治疗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12/2010-06间采用SBK治疗近视患者71例142眼的术前及术后6mo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mo患者裸眼视力0.8~1.5,平均1.14±0.17,所有患者UCVA均≥0.8,UCVA≥1.0者136眼(95.8%),UCVA≥1.2者64眼(45.1%);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除2例3眼较前下降1行外,其余与术前相同或提高,BCVA均≥0.8,BCVA均≥1.0者136眼(95.8%),BCVA≥1.2者70眼(49.3%),术后6mo64眼(45.1%)UCVA≥术前BCVA。屈光度:术后6mo等效球镜(SE)为-0.65~+0.97(平均0.15±0.41)D。SE均≤±1.00D,92.8%≤±0.5D。术后6mo观察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变化大致相同。结论:SBK治疗近视有良好的预测性、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高度散光患者53例(76眼)(柱镜≥-2.0 D),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检查和术后3个月的检查结果,将术前和术后的屈光度转化为屈光度的极值参数,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估,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平均球镜度为(+0.37±0.50)D,平均柱镜度为(-0.57±0.44)D。等效球镜度和术前预留等效球镜度之间的偏差是(+0.18±0.48)D,散光欠矫了(0.30±0.43)D(t=6.17,P<0.01),手术诱发的平均柱镜旋转量是(0.09±0.34)D(t=2.22,P<0.05),预期矫正等效球镜度和实际矫正等效球镜度之间显著相关(R2=0.96)。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短期疗效确切,预测性好,但散光有轻度的欠矫,柱镜发生了轻微的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