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1.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1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2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2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1病毒分属B^ 及B^ /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58位点出现T取代A,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7,20,24,59,62,6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 和B^ /C重组亚型HIV-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贝蒂·弗里丹曾说:“老去并不是青春的逝去,而是开启了一个充满着机会和力量的新阶段。”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对变老的态度都能够如此积极。对很多人来说,变老或许只是意味着身体饱受疾病折磨,记忆力下降,行动速度变慢,胃口变差,皱纹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HIV/AIDS)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明显减低(P <0 0 0 1;P <0 0 0 1)HIV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与HIV抗体阴性对照及AIDS病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0 1;P <0 0 0 1;)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CD4百分比 (r =0 789,P <0 0 0 1)及CD4/CD8比值 (r=0 777,P <0 0 0 1)呈明显正相关 ;HIV/AIDS患者 β2 微球蛋白高于HIV抗体阴性对照 (P <0 0 0 1)。HIV/AIDS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β2 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判定HIV/AIDS患者疾病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症状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白细胞分化抗原 (CD) 3 - 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状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色荧光抗体标记的 2 3例HIV感染者及 8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各类NK亚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CD4 +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无症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分别为 2 4 69% ,2 4 90 % )均低于健康人 (均值 3 9 99% ,P <0 0 5) ;无症状HIV感染者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12 58%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均值 6 51% ,P <0 0 1)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15 47% )明显高于健康人 (均值 6 51% ,P <0 0 5) ;艾滋病患者的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3 50 % )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者 (均值 6 75% ,P <0 0 5)。结论 HIV感染使NK细胞不同亚群在外周血中百分比发生变化 ,可能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湖北、山东县级以上领导对艾滋病防治政策认识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湖北、山东政府多部门中县级以上领导对艾滋病知识、艾滋病防治政策的认识。方法 采取当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 1 79名政府官员进行问卷调查分层分析。 1 79名调查对象中 ,男性 1 2 7名 ,女性 5 2名 ;年龄在 2 4~ 5 7岁间 ;99 0 %的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结果 对传播和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 97 8%和 73 7% ;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 ,在卫生部门的领导明显高于在其他部门的领导。95 0 %以上的领导对艾滋病带来的社会经济不利影响已有了高度认识。 96 0 %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的控制需要多部门的合作 ,65 9%的人认为吸毒人员提供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很有必要。结论 两省县级单位以上领导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比较高 ,对于涉及敏感问题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 ,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差距。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HIV-1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DNA序列分析 ,确定辽宁省HIV -1流行毒株的亚型。方法 从辽宁省HIV -1抗体阳性者中选择 16例 ,其中经性接触感染者 8例 ,经静脉吸毒和血液途径感染者 7例 ,垂直传播者 1例 ,采集全血提取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C2~V 3区用于测序。所测序列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辽宁省流行的HIV -1病毒分属A、B、C、G4种亚型 ,其中经性途径传播者 8例分别为B′亚型和A亚型 ,静脉吸毒者 4皆为C亚型 ,经血途径感染者分别属B′和G亚型 ,垂直传播者为A亚型。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A亚型 (7 5± 1 0 ) % ,B′亚型 (8 5± 0 9) % ,C亚型 (5 4± 0 9) % ,G亚型 (13 5±2 1) %。结论 辽宁省目前HIV -1的流行株亚型较为复杂 ,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毒株亚型有所不同 ,C亚型毒株只见于静脉吸毒者 ,经性途径和血途径感染主要为B′亚型 ,而A亚型和G亚型只见于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及其配偶子女。  相似文献   
7.
SARS给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上半年,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266个县,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8例,病死率达到7%.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给医疗卫生事业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国家安全、政府管理等众多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们最终完成了抗击SARS的防治任务,但SARS危机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应急机制不健全、组织指挥不统一、信息渠道不畅通、经费投入不足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辽宁地区HIV-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 T淋巴细胞数 ,34例感染者按 1993年美国CDC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分A、B两组 ,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水平 ,载量仪测定HIV 1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 ,同时检测 1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细胞因子。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相比 ,HIV 1感染者血浆IL 12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IFN γ、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②A组血浆IFN γ水平明显高于B组 ,IFN γ水平降低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出现异常变化 ;②HIV 1感染者的IFN γ水平可辅助判断机体细胞免疫水平预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HIV感染与HLAⅠ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HIV感染与HLAⅠ类基因相关性 ,分析HLAⅠ类基因与HIV易感性及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PCR SSP)检测 2 9例HIV感染者HLAⅠ类等位基因的特异性 ,从而确定HIV感染者的HLA分型。结果 在 2 9例HIV感染者中 ,HLA B35的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B35 :Pc<0 .0 5 ,RR =5 .83)。结论 HIV感染者HLA B35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可能与HIV感染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影响地方多部门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可行性模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省15县市地方领导共47人,分为卫生和非卫生部门两组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及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影响因素分为部门共同及特殊影响因素两类,如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等;内部影响因素两组的共性是,因缺乏明确的针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评估机制而导致的自我激励机制的缺乏等,2个省情况基本一致。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导在培训内容、方法和时间上区别对待,突出艾滋病与执政的关系。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模式,除通过目前培训的短期行为外,还需配合实施和评估等长期综合措施。结论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防治艾滋病领导力建设的培训可采用"目的分层"的策略。领导力建设的模式应建立培训-实施-评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