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已经构建的二代PSMA-CAR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IK细胞,构建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CIK细胞及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构建成功;3 h~3.5 h为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毒活性时与CCK8试剂孵育的最佳时间;两种效应细胞均在效靶比为10∶1、15∶1、20∶1时,杀伤率逐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效应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只要效靶比达到10∶1的比例,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杀瘤效果,并且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其抗肿瘤能力逐步加强;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的构建为CAR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癌细胞源exosomes,对其超微结构进行鉴定,探讨exosomes对胃癌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梯度离心法从MGC 803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提取exosomes,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其超微结构进行鉴定,并利用MTT法探讨exosomes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结果:胃癌MGC 803细胞来源的exosomess具有特征性的盘状结构,由双层膜构成,直径约50~130 nm。Exosomes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MGC 803细胞的增殖。结论: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s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其表面所负载肿瘤抗原可能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 receptor,CAR)慢病毒颗粒的浓缩方法及提升感染 CIK细胞效率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超速离心法、超滤管浓缩 法、PEG 8000浓缩法三种方法浓缩 PSMA CAR慢病毒颗粒,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获得的 PSMA CAR慢病毒颗粒感染 CIK细胞的效率,确定其最佳浓缩方法;其次,通过比较 CIK细胞的感染效率,确定联合室温 +长时间 +低速离心的 方法是否可以提高 PSMA CAR慢病毒颗粒感染 CIK细胞的效率。结果:测定 PSMA CAR慢病毒颗粒感染 CIK细胞 的效率,超滤管浓缩法为 6.98% ±0.77%,超速离心法为 32.04% ±1.66%,PEG 8000浓缩法为 53.47% ±4.72% (F=18970,P<0.01),3种方法的感染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温(26℃)+长时间(4h)+低速离心(150g)的 方法可使 CIK细胞的感染效率提高至 32.04% ±1.66%,而常规方法感染 CIK细胞的感染效率仅为 2.73% ± 0.75%。结论:PEG 8000浓缩法为制备 PSMA CAR慢病毒颗粒的最佳浓缩方法,室温 +长时间 +低速离心的方法可 提高其对 CIK细胞的感染效率。  相似文献   
5.
博尔宁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博尔宁胶囊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博尔宁胶囊联合替吉奥治疗组);对照组30例(替吉奥单药治疗组)。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治疗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5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6.67%。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低(P0.05),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尔宁胶囊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离和诱导方法,获得高纯度树突状细胞。方法:优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分离条件,二次洗脱非贴壁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s中CD14+细胞纯度,检测CD80+、CD83+、CD86+及HLA-DR的阳性率确定DC纯度。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PBMCs中CD14+细胞表达率及成熟DC的CD80+、CD83+、CD86+及HLA-D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的诱导方法可得到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采用1%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腋窝淋巴结(ALN)活检,全组82例,成功检出SLN 78例,4例未检出,检出率为95.12%,准确率为96.15%。结论:应用亚甲蓝进行SLN的认定有利于简化乳腺癌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比不同效应细胞杀伤前列腺癌细胞的效果,探讨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 及策略。方法:通过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 CIK)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s,NK)细胞,同时复苏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LNCaP、DU145为靶细 胞;效应组分别为 CIK细胞、NK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 1)单抗 +NK细胞,在不 同效靶比的情况下(0.1∶1、0.5∶1、1∶1、5∶1、10∶1、15∶1、20∶1),加入 CCK8试剂,孵育 3.5h后,用酶标仪测定 450nm 波长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的方法检测杀伤效率。结果:CIK细胞对 3种靶细胞的杀伤效率差异明显,在效靶 比为 10∶1、15∶1、20∶1时逐步增高,且与其他两组效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对 3种靶细胞的 杀伤效率差异极显著,对 LNCap细胞系的杀伤效率能达到 92.03% ±9.95%,而对于 PC3细胞系无杀伤效果,甚至随 着效靶比的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增殖;PD 1单抗与 NK细胞联合应用对 3种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与单独 NK细胞 相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与患者所患前列腺 癌类型相关;NK细胞、PD 1+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于早期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该治疗 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PD-1单抗不适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NK细胞过继性回输联合 PD-1抑制剂的治疗策略 并不适用于前列腺癌治疗,但是此结论还有待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部分癌旁组织和32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CM5和STK15蛋白的表达。结果 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CM5和STK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其中MCM5高表达率占84.4%,STK15高表达率占60.0%。MCM5和STK15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几乎均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31.3%和18.8%。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中,MCM5和STK15几乎不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CM5与STK15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77,P<0.01)。结论 MCM5和STK15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率,对发现具有恶性潜能的甲状腺腺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分离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应用该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8例。观察CIK细胞培养前后细胞表型情况,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4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患者部分缓解,9例好转,8例病情稳定,2例进展,治疗有效率32.14%。28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